鲁中网

鲁中网

“走在前 开新局”县域经济淄博行|临淄:学校整合 盘活3.6万平方米校舍

来源: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

2022-10-21 08:34:06


  一个老师平均教两个学生,120余亩地的校园内老师和学生加起来一共148人,这不是在中国西部山区和淄博比较偏远的山区,这是在教育年投入11亿元以上,淄博市第一个创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区的临淄。为破解农村学校“饥饿”问题,临淄区进行了新一轮教育资源配置优化,实现了学生就近上学。目前,共腾空校舍面积36116平方米,占地面积腾空139628平方米,部分校舍被重新利用为研学、职业培训、公益场所等,走出了一条盘活闲置教育资源的新路径。

  10月13日一早,临淄区虎山学校初中四年级学生王文君出门上学,步行不到5分钟就来到学校,在整洁漂亮的操场上、干净宽敞的教室里,开启一天的学习生活。这是她上初中后步行上学的第27天。在今年9月份开学之前,她都是乘坐校车到离家3公里之外的蜂山学校上学,这种变化得益于临淄区正在实施的教育资源整合——蜂山学校与虎山小学合并成为新的虎山学校。

  “原来的课桌椅、教学设备都很老旧。相比而言,我太喜欢现在的学校了,不仅校园环境优美,还有舒适的塑胶操场、生物实验室、录播室,更重要的是这里离家近,我的学习动力更足了!”说起在新学校就读的感受,王文君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原蜂山学校操场上,学生们在跑步。

  困局:120亩校舍只有148人

  王文君就读了三年的临淄区蜂山学校成立于1972年,原是中国石化齐鲁石化分公司所属子弟学校,前身是齐鲁石化第二中学,也曾是山东师范大学齐鲁第一附属中学,有着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素质教育实验学校”等称号。

  2005年,根据央企分离社会职能的相关要求,齐鲁石化总校移交给当时的临淄区教育局管理,齐鲁石化第二中学也随之更名为临淄区蜂山中学。2011年3月,学校再次更名为临淄区蜂山学校。

  王志同,原蜂山学校校长,在他的记忆里,上世纪90年代,蜂山学校在校生最多达到上千人,任课老师不乏北京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等名校毕业生。当时,学校的师资力量是比较好的,学校有省级课题组成员2人,中学高级教师40人,市、区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3人,市区优秀教师58人次,淄博市骨干教师1人,区级骨干教师8人。说起合并前的蜂山学校,王志同不免唏嘘,原学校占地120余亩,可容纳1300名学生,招生范围包括一化生活区、炼厂生活区、南杨村、南仇西、北居委会片区。

  近年来,随着齐鲁石化部分单位的整体搬迁以及学校周边人口向中心城区流动,学校入学新生数连年下降。到2021年9月,初中一年级只有13人入学! 在校学生102人,教职工46人,基本上是一个老师教两个学生。

  虎山学校校园

  破题:整合资源“撤弱保强”

  数据显示,临淄区现有26所农村中小学,其中23所为上世纪70-90年代建设,占比88.46%,校舍老化严重,建筑布局及房间面积不符合现行办学条件标准。从学位设置看,学校设计规模1.8万余个学位,在校生9000余人,有一半的校舍处于闲置状态。皇城一中、边河中学、凤凰镇梧台小学、敬仲二小等26所农村学校均不同程度存在学位空余。

  临淄区教体局局长张成刚表示,目前,伴随农村出生人口减少及生源流失等问题,各农村学校均存在招生“吃不饱”、校舍利用率低等现象,农村教育资源出现大量的闲置和浪费。由此带来教育资金投入分散、办学氛围不浓、教育发展不均衡,专业教师安排不合理等问题。由于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甚至导致“择校热”,农村部分家长宁肯通过买房、迁户口等方式送孩子到城区学校就读,也不愿让孩子在离家较近的乡镇学校就读。这也是导致农村学生生源不足,教育成本居高不下,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的原因。

  为此,临淄区下决心着力推进农村教育资源的优质整合。今年,临淄区整合了8所农村中小学,在整合过程中,通过全面深入细致的分析,提前谋划好校车和各种保障措施,妥善解决家长接送孩子等各种各样的问题,整合完成之后,有的镇办从过去1处中学、2处小学,整合成了1处九年一贯制学校,师资力量更加完备、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升,教育资金的投入更加集中,农村孩子就近就能享受到更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虎山学校,学生在明亮宽敞的教室里上课。

  成效:农村孩子得到更优教育

  “孩子今年上四年级,之前一直在考虑孩子初中择校的问题,今年合校之后,我们计划就在这里上初中了。”对于孩子今后就读初中的选择,虎山学校四年级张竹月的爸爸张勤保说,“作为家长,都希望孩子能接受更好一点的教育。合校之后,虎山学校有了初中,而且教学质量和校园环境比原先有了提高,更主要的是离家近,接送孩子上学很方便。”

  “合校对我们来说是个再好不过的消息。”谈起教育资源优化带来的喜悦和感触,在蜂山学校有着30余年教学经历的初三语文老师聂怀亭说,“曾经的蜂山学校也是‘高朋满座’,上课时学生们认真听讲,下课后校园处处是欢声笑语的热闹景象。30年的时间,时过境迁,如今的农村学校人烟稀少,显得格外凄凉。在生源减少的同时,还伴生了学习氛围不浓厚,学习能力欠缺、学习成绩下降等现象。”聂怀亭的言语中透露着无奈。但是让他感到欣慰的是,合校带来的“红利”已经开始显现,2022年秋季初中一年级入学新生增加到26人,随着资源整合以及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相信未来这种情况会持续向好。

  “去年,有小升初的学生家长就把孩子送到城区上学了。我孩子今年刚上初一,以前也纠结是否送孩子去城区的中学上学,幸运的是今年赶上合校,我们直接就近入学了。”初中一年级学生曹竣清的家长说,“自从学校合并后,我感觉学校现在的教学质量挺好的,孩子也变得更爱学习,性格也更开朗了。”

  王志同表示,蜂山学校的合并让部分家长不再为孩子的教育问题焦虑。农村教育资源整合之后,学生们有了更好的学习环境,有些课程配备了更完善的硬件设施,同学们有了广阔的交际空间,校园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学生在上信息课。

  进阶:盘活闲置的教育资源

  为推动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满足辖区居民就近入学的需求,临淄区按照“按需增设、建新撤旧、撤弱保强、改造提升、适时重建”的原则分类施策,解决城区学位紧缺、大校额问题,优化教育资源。

  对区域过大不适合整合的学校,采取“改造提升”的方式,确保办学条件达标。如齐陵一中和齐陵二中、皇城一中和皇城二中、西单小学、敬仲二小及部分农村幼儿园距离较远,不适合整合,建议加大投资力度,进行全面“改造提升”,提升办学条件达标。同时,推进集团化办学模式,对于不适合整合的学校和幼儿园,根据实际需求组建或加入教育集团,推行小学校区和“大园带小园”的集团化办学,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对于腾空的校舍利用最成功的当属北京大学山东临淄田野考古教学实习基地落户临淄。今年9月,经过充分论证和协商,临淄区把位于齐都镇的桓公小学闲置校舍进行了重新装修,改造成北京大学山东临淄田野考古教学实习基地。北京大学山东临淄田野考古教学实习基地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临淄区政府合作共建。接下来,来自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学生,以及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实践培训班学员将在此进行为期四个月的田野考古实习。闲置校舍的盘活不仅引来了优质的学术资源,也为临淄区的土地资源利用提供了文物考古的便利。

  延伸阅读:

  不唯考核而工作

  悠悠万事,民生为本,百姓的高品质生活是高质量发展的落脚点。临淄区委、区政府着眼普惠、面向普通、惠泽普遍,用心用情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

  民生实事的“题目”从哪儿来?临淄区以问题为导向,从12345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从大走访大排查征集上来的问题;从一些特殊问题中梳理出来的问题入手,汇总后形成了140项民生事项清单,这样就非常精准。

  值得注意的是,临淄区不唯考核而工作,而是把需要现在就面对,但是上级不考核,不干好像面上也看不出毛病来,这些真正对临淄未来发展有益的事情梳理出来。由区领导领衔、部门单位领办,明确“时间表”、“任务书”。同时,按照“入户走访全覆盖、民生诉求要兜清、反映问题真解决”的要求,成立“民情书记”服务队,从镇街道、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中选派村居“民情书记”336名、企业“民情书记”143名,全力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常态化……

  正是基于“以百姓心为心”,坚持大力发展民生的出发点,临淄在淄博市重点项目测评和群众满意度测评中取得了好成绩。其中,在“9+1”重点工作项目评价方面,涉及的10个事项中,评价为“好”的有7个,数量居全市第一。群众满意度提升方面,在2022年全市第一轮群众满意度测评中,获得了全市第二,有3个镇办排名全市前十,12个镇办排名全部在全市前70。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吉宝 李鸿斐 通讯员 宋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