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清朗君子,不惑不惧不忧

来源:

2021-03-18 16:35:14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 子罕篇》

  历史的风起云涌,时代的金浪淘沙,为后人留下一个个英雄君子,清朗如风。君子如风似竹的鲍叔,生机盎然才华横溢的苏东坡,英朗潇洒气吞如虎的辛弃疾……这一个个伟人君子,令我心醉神往,令我不得不思考他们的君子之风由何而来?孔丘,给了我答案。

  君子乐天知命,故不忧。仁者不忧,何为“仁”?乐天知命,是孔夫子的回答。南朝“山中宰相”陶弘景,曾写“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说,不堪持赠君。”山中何所有?云卷云舒,叶枯叶荣,无觥筹交错,亦不丝竹之乐。持一壶酒,得一方自在天地,乐天知命,厌倦透视尔虞我诈,达到生命广度之极限,恣意挥洒自我。忧何?他们无视一切挫折打压,藐视一切奸谗小人,因为他们深知心中的 “乐天”因子会发挥作用,知晓明晰命运本质。君子充实且快乐,无需至何为忧,探索灵魂深处、拥抱生命之丰盈才是真谛。

  君子审视明辨,故不惑。知者不惑?何为智?孔丘认为君子之智是“知”,是在不同时代长河之中保持清醒头脑,知正举的那份审视明辨。此层面上, 拥有如玉比竹君子之气的鲍叔以身为例向我们诠释孔夫子“知者不惑”的实义。鲍叔与管仲曾各为其主,互为政敌,然鲍叔仍毫无私心的向齐桓王进谏:“成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他为何这样做?我认为一方面是鲍叔惜才爱财,欣赏管仲;另一方面是因为他是一名“知者”,他审物明辨,清晰明了任用管仲对齐国成就霸业的益处,所以哪怕退让,甘居其下,皆以让齐“不以兵车,九合诸侯”为目的。强国安民的盛齐,由鲍叔审物明辨那时开始形成。而当今,社会充斥着利益最大化的利己主义者、麻木不仁的“明哲”保身者、盲目从众的随波逐流者……

  这一张张面孔从我眼前一一闪过,“历史是一面鉴照自我的镜子”,在如玉似竹的鲍叔君子的对照下,在孔丘“知者不惑”的照耀下,世人却在迷茫惘惑的漩涡中越陷越深。每个时代都需要清醒明智的君子,孔夫子的“知”在当今仍向我们传递着正确伟大的人生价值观。

  君子定心致公,故不惧。勇者不惧,何于惧?伟大的诗人尼采曾讲:一个人的恐惧来自于内心的懦弱与阴暗面。伟人的见解总是一致的,这是真理。孔丘认为勇敢的人不畏惧一切,他认为的勇敢是定心致公,是崇尚正义,大公无私,这两点均站立于懦弱与阴暗面的对立面上。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气节;从赵一曼“末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抗战精神到张定宇医生“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的抗议斗志。亘古至今,谦谦如玉不再是君子唯一的标签,心怀天下、舍己为民的勇者已成为君子另一形象。定心致公的君子仁士心系国家命运,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以萤烛微光增辉日月,何于惧?

  君子审视明辨,故不惑;乐天知命,故不忧;定心致公,故不惧。儒家渗透中华文化贯彻古今,孔子被文人志士尊为圣师,他们皆通读《论语》。君子挺拔直立的身姿浮现在我眸前,他们青青单薄的衫衣轻抚过我脸颊,忽瞧得,书本上“不惑,不忧,不惧”的墨字正熠熠生辉。

  (济南大学城实验高级中学2019级5班 冯李若泰)

本栏目所有稿件版权归鲁中网、鲁中晨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