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大师风采 > 正文

【新材料技术论坛 · 院士风采录】为求知求学改姓更名——宋振骐

来源:淄博新闻微信公众号

2017-09-03 17:26:00

  

  宋振骐  

  中国科学院院士。1935年生于湖北汉阳,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先后被授予“全国煤炭工业劳动模范”、“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享受“国家级知识分子特别津贴”。2017年受邀参加第十六届中国(淄博)新材料技术论坛。  

  宋振骐院士科研成果简介

 

  宋振骐院士长期从事矿山压力研究。深入煤矿生产第一线,建立并完善了以岩层运动为中心的矿山压力理论和研究方法体系,该理论体系把中国采场矿山压力研究从定性推向定量,把煤矿现场矿山压力和岩层控制从过去主要依靠统计经验决策,推进到针对具体煤层条件定量的发展阶段。

  

  他组建了中国高校第一个矿山压力研究所,主持并完成了包括“六五”、

  “七五”国家重点攻关项目等20多个项目的研究任务。创造的“井下岩层动态观测研究方法”及成功研制的顶板动态仪等监测手段,以及顶板预测预报和顶板控制设计等计算机系统和软件,实现了理论和方法的统一。  

  来淄组建院士工作站

  新技术助力淄矿集团安全高效生产

  

  山东天晟公司2011年12月经批准引入中科院宋振骐院士研究团队组建山东省天晟煤矿装备院士工作站,建站以来工作站的人员按照合作协议进行日常研究并定期进行中心的交流和评审。

  2016年,院士研究团队进站和公司研发人员针对院士合作项目“无煤柱充填开采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及应用”中支架的选型与设计进行了指导,无煤柱开采模式是以矸石为主体,进行高强材料充填。其建立在最充分的利用地球资源,最大限度的控制和保护人类生态环境的安全高效开采模式,在宋振骐院士“实用矿山压力控制理论”指导下,以机械化采集井下矸石为主体的绿色高强材料充填实现无煤柱开采,控制瓦斯、冲击地压、水害等重大事故和环境灾害,能够实现煤炭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提高煤炭资源采出率,避免和减少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  

  该产品目前已在淄矿集团唐口煤矿实现工业化应用,目前该项目已累计实现销售收入6309万元,新增利税1200万元。  

  延伸阅读 

  宋振骐:我的路

  (节选)  

  1935年,我出生在汉阳兵工厂一个工人家庭。抗日战争爆发,随着国民党的节节败退,工厂也内迁。从记事起,我就为生活所迫,拾柴、捡炭、从大食堂饭桌上和剩菜缸中捞取残羹,什么样的苦都吃过。1946年到重庆,父母为了让我读书,认了小学教师做“干爹”,从此随了他的姓,改名宋振骐。1949年11月重庆解放,怀着翻身的喜悦和献身“与千变万化的地层作斗争”的煤炭事业的想法考入中国矿业学院,开始了大学生活。

 

  1957年8月,我以“优秀毕业生”的称号留校,走上人民教师的舞台,先后在北京矿业学院和山东矿业学院从事煤炭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回忆几十年的工作历程,感到欣慰是,我始终把同学们看成是科学的未来、祖国的希望。  

  40多年来,我始终坚持带领学生深入煤矿生产第一线,特别是那些比较艰苦、有一定危险和需要有创造性活动的地方学习、劳动,从事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在1958年至1962年全国水力采煤机械化高潮中,我和同学们参加了第一个水采矿井(羊渠河一矿)的试生产,在淮南谢一矿首先系统地开展了水采顶板活动规律的实测研究。在隆隆的煤水声中,经历了煤层和顶板垮塌、煤流冲击的险境。1963年开始带领同学们为回采工作面采煤机械化而奋斗。我和同学们不顾煤壁片塌、顶板冒落的危险研制试验了装煤犁、安全支柱和回柱装备。煤炭部部长张霖芝亲临参观,并在全国煤展会上展出。我和同学们一起为使工人同志脱离顶板垮塌事故的威胁而进行的艰苦顶板活动实测的研究,甚至在“文化大革命”的动乱时代也没有间断过。

 

  40多年来,我和同志们带领学生解决类似问题的足迹遍及全国的几十个局矿。哪里有危险,我和同学们就到哪里去学习和锻炼。正是长期的实践,不断加深了我对煤矿和煤矿工人的感情,激发了我创造性地建立、完善采矿工程学科理论和为煤矿开采技术现代化服务的决心,也正是长时期的深入实践,使自己比较深刻地认识了煤矿采场不断推进、煤层地质多变、上覆岩层运动和矿山压力不断变化等工程特点,从而提出了以研究岩层运动为中心,建立融合矿山压力和岩层运动预测预报——摸清敌情、控制设计——决策和控制效果判断——监控为一体的实用矿山压力理论体系,把生产现场重大事故预测和控制建设决策,推进到针对具体煤层和开采技术条件定量发展阶段的战略目标奠定了基础。  

  荣誉和称号都是党和人民给的,是党和人民辛勤培育的结果,应当归属于我的战友——采煤工程界的同仁和共同奋斗的学生们。我将终生珍惜,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坚定不移地与党和人民特别是青年同志们一起,同甘苦、共患难,为祖国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继续奋斗下去。

 

    如果您有好的新闻线索欢迎拨打鲁中网新闻热线0533-5355377,或关注鲁中网小鲁哥微信公众平台(lznewscn)发送。线索奖由硅元瓷器赞助,最低50元,上不封顶!硅元瓷器,“第一国窑”,走进中南海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