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桓台县红十字蓝天救援队:面对危险他们义不容辞 面对质疑他们不忘初心

来源:鲁中网·海报新闻

2019-08-25 19:28:00


  在刚刚结束的“利奇马”台风救援中,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身穿蓝色队服,涉水而行,在齐胸高的洪水中,一趟趟背送着受困群众;他们自备救援工具,开着自家车辆赶赴受灾现场,冒着生命危险参与救援却没有一句怨言;他们是风雨中的逆行者,是阴霾中代表希望的“蓝天”,他们是桓台县红十字蓝天救援队的队员们。  

  争分夺秒,夜以继日,面对危险他们义不容辞

  在台风来临的那几天,他们是奔赴一线的救援力量,在所有可能发生危险的地方都有他们的身影。8月12日,桓台马桥一纸厂内发现三名被困人员,队员们收到消息立即赶赴现场,王科和崔明君两名队员划着皮艇接到三名被困人员。

  迫于水流急、水位深,两名队员中途决定由崔明君先行将受困人员送至安全地带,王科在原地等待崔明君返回支援。“我停留的这个位置,往后走水很急,往前走水很深,加上我不谙水性,当时心里很没底。”王科说,他为了避免自己被水流卷走,最终决定独自摸索前行。

  但越往前走,水位越高,洪水很快由王科胸部升到下巴,王科不得不一手高举对讲机一手随意抓住一块浮在水面的塑料泡沫,一点点向前试探着前进。王科说,当时自己心里就一个念头:千万不能死在这儿。其实那段路并不长,但是王科却感觉走了好久。直到有一瞬间他的脚终于踏踏实实触到了地面,他才如释重负,有种恍若重生的感觉。

  又向前走了一段,王科看到崔明君划着皮艇向自己驶来,王科急忙向他打手势让他不用过来,自己可以走出去。但崔明君的一句话让王科印象深刻。“他说,我们是一起进来的,必须一起出去,就算水已经浅了,也得一起走。”王科谈起当时的情形,眼圈微微有些发红。

  8月13日,队员崔明君在连续上了三天夜班的情况下,还是一下班就赶到第一现场。队员周敬珣用自己出钱配置的充气船和崔明君在水中来回运送群众几十趟,最远的一趟划船用了两个小时。水最深的地方足足有两米多,他们浮在水中徒手划船,到了水浅处就一个拖、一个推,最后直到船体受损不能使用才停下来。当天,队员们从上午八点半一直忙到夜里十点多,直到最后一位居民撤出后,全体队员才撤离现场。

  虽然救援工作很辛苦,但是队员们却仍乐此不疲,他们肩上扛着抗灾救人的责任感、使命感,也享受于战友之间相互扶持、彼此依靠的那份温暖。

  不忘初心,负重前行,他们甘愿做个问心无愧的“傻子”

  蓝天救援队的队员们每一次救援都是与时间赛跑,冒着生命危险与各种灾难抗衡,对他们来说,每多救一个人,他们的付出与努力就变得更有意义,但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他们的行为,他们也会遭到误解与非议。

  因为蓝天救援队参与救援的次数多且范围广,很多企业听说了他们的事迹后表示愿意伸出援手,对其进行公益捐款。于是,很多人猜测队员们将善款用作私用,甚至觉得他们的救援行为是作秀。但在队长刘鲲鹏出示的记账单上,每一笔收入和支出都被记录的清清楚楚。

  蓝天救援队支出明细。

  “刚开始被别人诋毁的时候真的很生气,很多人当着我们的面就说我们是‘傻子’,但是后来发现不管我们怎么做,说东说西的人总少不了。所以我们现在的心态就是,不管别人怎么说,我们都会一如既往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史秀丽说。

  在这次救援中,崔明君的车不慎进水,不得不自费五六百元进行维修;周敬珣自己买的皮艇因繁重的救援工作被磨穿,不能再继续使用;队员史秀丽和张秀玲忙于队员们的后勤工作,常常不能按时吃饭;平时格外爱干净的队员王科为了救人一趟趟进入浑浊的河水中,浑身湿透;队长刘鲲鹏更是一连几天坚守在救援现场,一趟趟背送受灾群众,而没有一句怨言。几天下来,队员们的脚都被河水泡的发白。

蓝天救援队的救援工具。

  问及队员们是否后悔加入蓝天救援队时,队长刘鲲鹏坚定地说:“军人保卫祖国,穿越枪林弹雨;驻守边疆的人一连几年不能回家;环卫工人为了保护环境,日复一日付辛勤劳动……他们的付出换来我们幸福的现在,我们总要为他们力所能及的做点儿什么,我们一点儿也不委屈。我们不仅要去做,以后还要做得更好。”

  桓台县红十字蓝天救援队的队员们来自不同的岗位,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不一样的成长环境,但是他们为同一个目标而来,相同一个方向努力前行着,他们笑称:其实做个单纯快乐的“傻子”也不错。(记者 张艳 赵烜艺)

本栏目所有稿件版权归鲁中网、鲁中晨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如果您有好的新闻线索欢迎拨打鲁中网新闻热线0533-5355377,或关注鲁中网小鲁哥微信公众平台(lznewscn)发送。线索奖由硅元瓷器赞助,最低50元,上不封顶!硅元瓷器,“第一国窑”,走进中南海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