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博山大街复活记(上)——寻味大街

来源: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

2020-10-09 09:42:00


  这个国庆假期,古老的博山大街重新焕发了生机。

  复活刘培国记忆的,是一条三卤三晒的大鱼。复活徐传国记忆的,是一碗软糯香甜的糗糕。复活记者记忆的,是一碗热气腾腾的油粉。也许,在未来某个时刻,复活2020年10月7日,某个5岁小孩记忆的,则是一个蓝莓味的棉花糖。

  这一切记忆,最初都来自在博山最著名的那条“美食街”——博山大街。

  博山大街是一条“美食街”吗?当然不是,博山“四四席”上任何一道菜品,你都不会在大街上尝到或看到。

  博山大街不是一条“美食街”吗?当然是,博山“四四席”所需要的全部食材,这里都能买到,而且最地道。

  城市封面

  博山大街平平无奇,要不是一场众口交赞的灯光秀,我几乎已经忘记她的存在。博山大街平平无奇,像博山人的母亲,她会在最日常的生活中,给你食物和温暖,让你感觉不到她的好;也会在你离开的时候,让你感到失去护佑的怅然若失。

  10月7日晚上6点,大街中段,一场演出准备开始了,这是这支乐队8天长假中在这里举行的第7场演出了。当天晚上,无论老人还是孩子,或者“压力山大”的中年人,走到这个地方,都会停下来,抱着胳膊,听一听这群年轻人的歌声。因为音乐,整条大街在夜色中平添了几分时尚和活力。

  “大街这条街,在咱们博山是非常重要的一条街,可以说是承载了博山商贸文化的一个高地,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在这里还曾经挖掘出了青釉、花斑玛瑙釉,这里也是博山陶瓷文化发源地之一。同时,在这里发现了元末明初的大型琉璃窑址,这也是我们中国发现的最早的琉璃窑址。这里还是中国琉璃的发源地。千百年以来,这条街就是贯穿博山南北的一条通衢大道,形成了民间的集市贸易,比如大街集。所以,这里是体现博山人民生指数的商品贸易集散地。”

  长期研究博山地方文化的文化名人刘培国说,博山人无论买不买东西,来到大街集市上溜达一趟,心中的那种情绪、情感,就会得到安抚和慰藉,所以这条街对博山人而言,意义非常重大。

  长期研究博山地方文化的文化名人刘培国。

  “清初曾任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秘书院大学士加太子太保孙廷铨的故居,就坐落在这条街上,孙廷铨是中国最早的琉璃科技文献《琉璃志》的撰写者。”刘培国表示,大街在博山人的心目中举足轻重,近期这条街进行了进一步的提升改造,业态更加丰富,产业链进一步拉长,营业时间也拉长了,打造出大街前所未有的夜景、夜市,成为新的网红打卡地,让大街这一文化遗存服务于当今博山的文化旅游产业。

  “博山大街商品供应十分丰富,博山是鲁菜发源地,制作博山的‘四四席’,无论是调味品还是基本的食材,在任何地方都不如大街的食材齐备。”刘培国说,大街也是博山人民生最大的依赖。

  大街,可以说是博山这座山城的封面。

  传统和传承

  “在国庆节期间,大街的夜景照片火遍了博山人的朋友圈,大街成了网红打卡地,一下子爆发出了夜晚的活力。虽然这是借助节日而爆发,但在这背后,也有深刻的文化渊源。”博山区文化研究院顾问、博山实验中学原副校长徐传国告诉记者,博山大街自古大家族很多,像是孙廷铨孙阁老家;像是同盟会全国总代表蒋洗凡,他的故居“蒋家大院”就坐落在大街上,淄博一中的前身洗凡中学,也是为了纪念他而命名。

  博山区文化研究院顾问、博山实验中学原副校长徐传国。

  “从地理位置来看,大街和孝妇河有很大的关系。为什么大家族都住在这里?为什么自古以来,大街就是一条文化街和商业街?这是有其渊源的。这些大家族对大街的引领,不仅仅是引领文化,更重要的是引领消费,影响人们的生活。”徐传国表示,从吃穿到生活方式,大家族会对整条街道产生深远的影响。

  “大街之所以成为商业街,也跟这些大家族有关。大家族居住的地方,消费量就大,慢慢地,人们就会聚集在这周边,做买卖的就会越来越多。”徐传国认为,博山大街夜市的出现,就像过去大家族的影响一样,对博山大街经济的多样化起到了引领作用。

  实际上,徐传国所说的大街文化的传统,在如今博山大街的提升改造中得到了空前的关注和尊重,体现出现代文明对传统的一种传承和发展。

  “我们在征求了周边商户和居民意见的基础上,对大街进行了一次全面改造和提升,以国庆中秋双节为契机,为当地群众引进了全国知名的特色小吃,例如酸辣粉、臭豆腐、烤肉、北京爆肚等百姓喜爱的美食。”博山区城东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魏猛告诉记者,按照博山区委区政府发展文旅产业的部署要求,城东街道要把大街打造成全域旅游的辐射区和增长点。

  另外,大街上还增设了旋转木马、小型过山车等小朋友喜欢的游乐设施,还开设了“北极光”专场、时空隧道等大型灯光秀,吸引大家夜晚来到大街观光消费。

  “节日期间,每天大街的人流量在20000人次左右,远大于平时。以前下午5点以后,大街就没大有人气了,但是这两天晚上10点多,还有人来大街游玩打卡。”魏猛说,这是非常大的改变,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大街焕发了夜间经济的新活力,周边百姓和商户反响很好。下一步,城东街道将借着大街改造提升的契机,通过业态升级,传承好老街特色,把大街打造成一条兼具博山文化旅游特色和夜经济的示范街。 

  博山区城东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魏猛。

  复活记忆

  魏猛所说的老街特色到底是什么呢?

  10月7日早上6点许,记者从张店出发,来到博山大街,从清晨的一碗博山油粉,体会这条老街的特色。一名同行的记者在喝完油粉之后,站在大街街心,突然冒出一句:每一个博山人的早晨,都是被一碗香甜的油粉叫醒的。

  对,这是复活记忆的一种方式,要是没有节日期间的这一场灯光秀,好多人的记忆不会被复活,也就不会一大早奢侈地跑来喝一碗油粉。博山大街就不会成为现在颇具话题性的一条街道。

  这里,有烧饼、油粉,有煎包、馄饨,有人间烟火气息,有世俗生活痕迹。?

  早上7点许,记者在大街找到了卖早点的曹汝霞,她在大街上经营煎包、馄饨,每天早上5点就开始营业,要到下午1点之后才打烊。在租下眼前这个店铺前,她的早餐店甚至连名字都没有,完全靠口口相传,靠味道和质量来吸引顾客。办理营业执照时,曹汝霞被告知要有个店名,她就随口说:“都是老百姓来吃饭,就叫‘百姓早餐’吧。”

  在“百姓早餐”往北不到100米的地方,老蒋正在庆祝自己的“蒋家油条”连续经营16周年。实际上,老蒋炸油条的时间要追溯到1997年,那时他刚刚从工厂下岗,做起了炸油条的生意。

  再往北走,是“焦家烧饼”,老板王博正在择韭菜。此时,时间已经指向早上9点钟,过了最忙的时间,所有早餐店的老板开始为迎接中午的那拨顾客忙碌。王博最初是在张店经营早餐,为了照顾孩子上学,回到博山。“还是对咱们博山感情深。”

  今年70岁的大街社区居民钱汝惠,从结婚就开始在大街的胡同里居住,至今已有50多年。从最初的茅草房、平房,到后来的楼房;从早先的菜市场、便民市场,到如今的旅游文化商业步行街,大街在她眼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路宽了,环境也更好了,(卖的)东西也多了。”

  在这种变化的背后,是博山大街从服务百姓生活到承载城市记忆的积累、沉淀。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成建强 李波 韩凯 通讯员 刘栋 

本栏目所有稿件版权归鲁中网、鲁中晨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鲁中网微信二维码

最新新闻请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关注鲁中网微信(lznewscn

新闻热线0533-5355377,线索奖最低50元,上不封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