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抗美援朝的淄博印记】参战老兵重温烽火记忆 我是朝鲜战场机枪手

来源: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

2020-10-22 08:58:00


  89岁的张秩义和老伴,住在淄博保税物流园区东尹村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里。大门上“光荣之家”的牌子很醒目,院子很宽敞,屋前种着蔬菜,家中打理得井井有条。谈起自己参加抗美援朝的经历,张秩义老人坦言很多事情已经忘了。但是,有几件事却让他记忆深刻。再次提起,就像发生在昨天。

  89岁的张秩义老人讲述自己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经历。

  张秩义获得的“和平万岁”纪念章。

  张秩义的家门前悬挂着“光荣之家”牌匾。

  两次参加解放张店战斗

  1931年,张秩义出生在东尹村。1945年2月,14岁的他参军入伍,成为桓台县大队一中队的一名战士。开始时,在部队训练比较多。有一次,部队接到任务说要去湖田打驻守的敌人,这让张秩义非常兴奋。

  “抗日战争中,我参加的战斗很少。”张秩义说,那次接到任务,自己想可有仗打了,还提前擦了枪。没想到,到了湖田的一个区公所,咱们这边一打枪,敌人就全吓跑了。

  解放战争中,张秩义参加了很多场战斗。“打张店,打济南,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后来南下,还去福建剿匪。”在张秩义的记忆里,很多战斗具体细节他已经记不清楚了。但是,他却清楚记得当时是两次解放张店。

  1946年6月7日夜,鲁中军区四师、九师在渤海警七旅的配合下,向周村、张店之敌发动攻势。经过一夜激战,先后解放两城。这是第一次解放张店。1946年7月初,驻昌潍的国民党第八军西犯,进占张店、周村,企图与西线进占章丘、明水之敌九十六军会合。张店和周村的市区政府被迫撤至郊区,同长桓地区武装会合,继续坚持对张店、周村之敌的斗争。

  1948年3月,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在许世友、谭震林率领下,发动胶济路西段战役,向驻淄博敌军发起强大攻势。3月11日解放张店;12日解放周村;13日至14日,博山、临淄守敌弃城而逃,两城被收复;14日解放洪山;17日解放桓台;21日攻克淄川。淄博获得最后解放。

  冬天白布夏天树枝做伪装

  1950年2月,张秩义跟随部队入朝作战。

  “当时,我是一名机枪手,还有两名副手。如果一旦负伤,能有人接过机枪接着打。”张秩义说,作为机枪手和敌人打仗,得先观察地形。因为一个班只有一挺机枪,需要充分发挥机枪的作用。

  那时候,敌人的飞机轰炸很厉害。为了做好伪装,志愿军想了很多办法,白布、树枝用得最多。“冬天的时候,敌机很远还没到,司号员一吹号,我们迅速把白布披上,这样就能和雪地融为一体,敌机很难发现。夏天的时候,我们用树枝绑在头上、绑在背包上,一卧倒,敌人也很难发现。”张秩义说。

  在张秩义的记忆中,一次次冲锋去攻打敌人占领的高地。为了躲避敌人的轰炸,志愿军会挖很多的山洞。“我们在朝鲜,净挖洞了。没办法,敌人火力太厉害了。白天不能与敌人硬碰硬,我们还得躲好了,晚上好打敌人袭击。”张秩义说。

  为了防止志愿军夜袭,敌人是想了很多办法,例如,在路上撒很多三角钉,汽车、马车一通过,就会被扎胎,不能再前进了。为了不把这些扎胎的车辆留给敌人,我军会就近把车辆推进山沟里。 

  战场上的危险无处不在

  在朝鲜战场上,捡到的很多东西不能吃、不能拿,张秩义详细介绍了事情的原委。

  “我们在朝鲜,伙食条件很差,基本是一把炒面一把雪,这就是饭。在打仗过程中,打退敌人时,会发现田间地头,散落着一些吃的。那时候,我们饿啊,捡起来就吃,不少人因此食物中毒。”张秩义说,有个战友捡到一个苹果吃了,拉肚子,差点要了命。不仅如此,有些生活用品也不能捡。例如,钢笔,一拔笔帽,可能就爆炸了;手表,一拧弦,也可能爆炸了。刚开始时,很多战士因此被炸伤。后来,部队就下了命令,不能捡这些东西了。

  张秩义说:“这事我没碰上过,但是我们班里、连里都有战士碰到过,也听他们讲过。后来才知道,这是敌人设计的手表炸弹、钢笔炸弹。”

  朝鲜战争中,美国将其空军投入战斗,并不断增加兵力,其中半数以上用于轰炸破坏志愿军后方的集结地域、补给基地、运输车辆和交通枢纽、公路铁路桥梁等。朝鲜停战谈判开始后,为配合谈判,其航空兵更加剧了对志愿军后方的轰炸破坏。

  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会想很多办法击落敌人的飞机。飞机被击中后,飞行员会选择跳伞。张秩义清楚记得,部队给他们的命令是,飞行员乘降落伞下降过程中,不要着急打,要抓活的。

  敌人夜袭中捡回一条命

  在采访中,张秩义的老伴提到了一件事。有一天夜里,部队被敌人袭击,张秩义说自己多亏睡在窝棚里,侥幸捡回一条命,要不然就牺牲在朝鲜了。

  当时,张秩义所在部队驻扎在朝鲜一个村子里。这个村子,村民居住得很分散,很多房子在战争中被炸毁了。志愿军在当地百姓帮助下,找了几间相对好点的住了下来。志愿军驻扎期间,安排战士站岗,两小时一换岗。

  “晚上的岗哨一般是两个,一个在村口树下,一个在战士睡觉的屋外。因为屋子太小,我们都睡在炕上根本躺不过来。我在屋外窝棚的水槽上放了两块板子,就睡在那里。”张秩义说,有一天晚上,他睡梦中突然听到枪声。敌人夜袭了,怎么没听到警示?这时候很多疑问从脑中闪过,不容他多想,抄起机枪就冲敌人开火了。

  没想到,敌人火力很猛,把他很快压制住了,张秩义从水槽上面摔了下去。

  “敌人以为我们全部死了,就撤退了。”张秩义说。

  敌人撤退后,部队调查了敌人夜袭的经过。

  原来,当天夜里,树下和屋外的哨兵都打瞌睡。敌人摸上来把两人杀了,悄悄进屋把枪都缴了,随后开始扫射。

  “我就是被这阵枪声惊醒的,敌人当时已经准备撤退了,没想到窝棚里还睡了一个人。”张秩义说,当天夜里,牺牲了不少战士。

  因为条件有限,牺牲的战友被草席一裹,埋在了附近山上,没有墓碑,就用木板当墓碑,上面只是简单写上部队番号和牺牲战士的名字,这就算安葬了。

  时光荏苒,张秩义复员返乡已经66年。生活平平淡淡,他却很知足。也许,亲眼看到很多战友牺牲,自己与死神擦肩而过,张秩义老人格外珍惜眼前的一切。“政府照顾很好,我生活也很好。”这是采访中他说过最多的话。

  ■ 老兵简介

  张秩义,1931年出生在东尹村,1945年2月参军入伍,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950年2月跟随部队入朝作战,成为一名机枪手。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后,张秩义回国,1954年复员回乡务农。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马斌 通讯员 张英姿 孙立敏

本栏目所有稿件版权归鲁中网、鲁中晨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鲁中网微信二维码

最新新闻请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关注鲁中网微信(lznewscn

新闻热线0533-5355377,线索奖最低50元,上不封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