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老照片里的元宵节 一组彩色照片再现1986年淄博元宵灯会盛况

来源:鲁中晨报

2021-02-03 09:19:45


 

  周村二中里的抬芯子表演。

  扮玩队伍经过三友饭庄门前鱼店街。

  周村大街南头。

  这张照片里有周村胜利大队的旗帜。

  这张照片拍摄于周村,郭济生在里面发现了“淄博第四毛巾厂”的条幅。

  周村二中里的撅芯子表演。

  博山税务街南首,照片右侧是胜利饭店。

  扮玩队伍经过博山新建一路。

  这张照片上有“庆祝国际和平年”字样,还有“工陶”二字。

  这张照片地点不明确,希望读者能参与进来,一起破解。

  “没错,这就是三友饭庄,大约在如今的新建中路。”2月1日,周村区民俗专家郭济生先生端详着手机上的彩色老照片告诉记者,“1986年,我是《齐鲁石化报》的记者,一晃,35年过去了!”

  郭济生先生看的这几张照片,是济南文献收藏家雍坚从济南一个旧书市场淘到的。这组有关淄博的老照片,约有百张,拍摄地点涉及临淄、桓台、淄川、博山等地,其中17张展现淄博年俗的照片,最为引人瞩目。

  珍贵的彩色老照片

  “这组老照片太难得了,我拍了很多那个时期的照片,但是都是黑白的。这么清晰的彩色照片,非常罕见。”郭济生说。

  “我是《齐鲁石化报》的记者,用的是黑白相机。那时彩色照片刚刚兴起,我们记者都没有彩色相机,而且,要冲洗一张彩色照片,必须得到济南去。”郭济生表示,他家就住在周村大街上,加之又是记者,因此对灯会、扮玩等公共活动十分关注,并且有意识地开始利用相机进行记录。

  “我最早开始接触彩色照片的拍摄,就是在这个时间。只有参加重要活动,或者有意识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我才会拍摄彩色照片。”郭济生清楚记得,那时彩色柯达胶卷要30元左右一卷,富士的也要20多元一卷。最初,去济南冲洗胶卷一卷需要8元,扩印一张五寸照片则需要2元。

  1986年的元宵节是2月23日,周村大街搭起的灯棚遮天蔽日,各种花灯3000余盏,挂展历时一周,观众达到了150万人次。

  这些照片究竟是谁拍摄,又是从哪里找到的?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照片现在的主人——济南文献收藏家雍坚。

  老照片从哪里来

  “去年秋天,我在济南中山公园旧书市场发现了这些照片,有一箱子,大约30多斤。”雍坚说,这个旧书市场开设于2003年,他每周六都会去逛一圈。“旧书市场的书商一般都是从济南各地废品收购站挑来一些旧书、文献、照片、地图等出售,里面经常会有一些有意思的历史文献。”

  目前,雍坚已经收藏了2万多张老照片。“这组老照片拍摄时间从上世纪80年代早期到90年代末期,跨度十多年,部分照片有说明,多数没有说明。”雍坚分析,这批照片以反转片居多,多数都有底版,从这一点来推测,应该是由单位组织拍摄的。

  反转片也叫正片,就是底片用专用药液冲洗出来后,可以看到与正常景物一样的色彩。

  本来雍坚无法确定这些照片的拍摄时间,但是其中一张上有“庆祝国际和平年”的标语,这就明确了拍摄时间是在1986年。同时,在另一张照片上有“丙寅春”三个字,也佐证了拍摄时间。

  “关于淄博的照片有百张左右,其中17张年俗照片最有特色。另外,还有部分临淄车马馆、马踏湖和蒲松龄故居的照片。”雍坚表示,1986年,彩色照片(彩色负片)刚刚普及,用反转片拍得这么好,十分难得。

  照片拍摄于何地

  在这些照片里,两次出现了三友饭庄(现在叫“三友饭店”)。记者查询发现,这家饭店就在周村,目前还在营业。

  “三友饭庄门前这条街,以前叫鱼店街。现如今,大约就在新建中路那个位置。”郭济生说,那个时候扮玩队伍一般在周村观海门集合;然后从油店街由东往西出发,先到达工业展销楼的主席台,集中表演一次;再走到照片中鱼店街上三友饭庄这个位置。之后,扮玩队伍会继续西行,经过周村大街的北头,在原周村区政府门前停下,再进行一次集中表演。

  郭济生发现其中一张照片中有“淄博第四毛巾厂”字样,由此断定这张照片也拍摄于周村。

  “那个时候的扮玩表演队伍,都是由企业、乡镇、办事处负责组织。我印象里,建筑公司、前进大队、爱国大队、永盛大队、长行大队的芯子很出名,除了人物的扮相好,锣鼓敲得也好。”郭济生清楚记得,当时两支扮玩队伍在路口相遇,各不相让,为了决定谁先过,就会对锣鼓。

  “你先敲一通,我再敲一通。谁的锣鼓没了新调,就相当于落败了,必须给对方让道。胜利的一方趾高气扬地经过路口。”那个场面,郭济生仍记忆犹新。

  学校里的芯子表演

  在这些老照片中,有很多芯子表演,既有抬芯子,也有车芯子,更难得的是,还有撅芯子。

  “这个撅芯子表演的照片,应该是在周村二中。”拍摄撅芯子的地点是在学校的教学楼前,郭济生开始以为是淄博六中,为了搞清楚地点,他又查阅了一些资料,终于确定,这些撅芯子的照片拍摄地点是周村二中。

  “周村二中是在1984年由原址迁到丝绸路上,扮玩队伍会从这里经过。”郭济生通过照片确定,崭新的操场和教学楼,应该就是刚刚落成不久的周村二中。

  “照片中的撅芯子,表演的是八仙过海。这支队伍应该是西马庄的农民。”郭济生告诉记者,相对来说,撅芯子比抬芯子和车芯子的制作成本低一点。

  明清时期,周村老艺人从高跷和蜡烛灯台中得到启发,依靠发达的织机技术集体创造了“周村芯子”这种独特的民间表演艺术形式,至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芯子的演员高悬空中,脚踩花瓶、鱼缸等尖锐易碎的物品,完全依靠固定在“芯底”上的一条铁棍(即俗称的“芯子”)支撑。演员扮成戏剧人物站在几人高的细细芯子上,在戏剧锣鼓点的伴奏下,险中求趣,令人叹为观止。

  周村元宵灯会的第一次高潮

  这组照片为什么会拍摄于1986年?

  记者没想到,这个看似无解的问题,郭济生也给出了确定的答案。

  “历史上,周村的元宵灯会曾有两次高潮。最近的一次是在1992年,全国闻名,吸引了张艺谋来大街拍摄电影。另外一次,就是1986年。”郭济生记得《周村区志》中对此有一段记载。

  原来,1985年,中央电视台曾专题报道过周村芯子,一下子提高了周村灯会、周村芯子在全国的知名度。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周村在1985年11月15日上午举行了‘三街一场’落成典礼,就是大街、丝市街、东门路商业街和观山商场。这在当时是轰动全国的举措。”郭济生回忆道。

  “1986年,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都到周村看花灯和周村芯子。”郭济生说,外地游客来了之后,很多就住进了三友饭庄,还有为了看花灯而到周村投亲靠友的。因为中央电视台的报道,1986年,周村花灯的规模空前,半个周村都成了花灯的海洋,大街、丝市街等处都扎起了彩门。白天街道上遮上绸布,晚上到处灯光明亮……

  另外,这些照片中还有两张博山的照片。一张照片上有博山区市政二队的彩门,还有博山食品店的招牌,拍摄于新建一路,照片中的老楼如今还矗立在特信商城(老百货大楼)东边;另外一张,拍摄地点应该在税务街南头,照片上有博山水泵厂扎的二龙戏珠彩门,旁边是钟表维修部,还能看到当年赫赫有名的胜利饭店——在照片右侧有胜利饭店招牌的半个“胜”字。

  记者注意到,在“庆祝国际和平年”那张照片上,还有“工陶”两个字,应该也是博山的照片。

  那年春节,歌手张德兰唱道:“我们在回忆,说着那冬天……我们的故事,说着那春天。在春天的好时光,留在我们心里……”

  如今,这些彩色照片,唤醒了很多人久已封存心底的那段时光。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兵 李波

本栏目所有稿件版权归鲁中网、鲁中晨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鲁中网微信二维码

最新新闻请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关注鲁中网微信(lznewscn

新闻热线0533-5355377,线索奖最低50元,上不封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