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鲁中网·海报新闻
2020-05-11 09:00:00
吴庆文事迹简介:
吴庆文,男,1946年6月生,张店区体育场街道人东社区居民。
吴庆文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以74岁高龄参与社区抗疫,是这次人东社区抗疫志愿者中年龄最大的一个,他虽然年龄最大,但他的为民服务不比别人少。
由于疫情防控需要,小区对出入口进行了封堵,平时习惯了四通八达,有的居民不理解,把封堵点破坏了。这时候,吴庆文不声不响地从家里拿来铁丝,对封堵点重新加固。他还负责小区封堵点围挡铁板的焊接,小区的8处挡板安装焊接全是由这位74岁的老人独力完成的,并且是在没有任何防护工具的条件下顺利完成的,在场的每个人无不对他的业务能力进行赞赏。然而大家不知道的是,由于没有焊接护罩的防护,焊接熔点温度达到1千多度,加上产生的强光,导致他前额上的皮全部脱落了,这件事他对任何人只字未提。后来小区解除封堵后,围挡的撤离工作也是由吴庆文完成的。
吴庆文还负责人东社区劝返点的执勤工作。夜间值班人员的执勤时间是从晚10点到早8点,到点时虽然会有志愿者来接班,但“爱管闲事”的吴庆文总是在早上7点就到达劝返点。值班的人问他为什么来得这么早,他笑着说年龄大了睡不着觉,其实他是为了照顾在严寒天气里值了一宿的夜班人员,早点回家暖和暖和,主动在7点到8点这一个小时值班,到8点接班人员来了,他才回家吃早饭。
吴庆文作为人东社区“百姓管家”中的一名普通志愿者,工作中尽职尽责,每当自己劳动日那天,都按点到社区报到。他将自己的业余时间和精力用来为人民服务,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带动小区居民共建幸福家园,弘扬正能量,为社区建设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杨守林事迹简介 :
杨守林,男,1984年5月生,群众,淄川区一品香烤鱼店负责人,淄川区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志愿者。
杨守林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在社区劝返点值守两个多月,协助对近1万人进行登记、筛查、劝返,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宣传防疫知识。
疫情来临后,杨守林积极报名加入到疫情防控志愿者队伍中,被安排在雁阳社区执勤。随着疫情的发展,雁阳社区的防控措施日渐严峻,居委会需要对将近一万人进行登记、筛查、劝返。他不惧困难,不畏艰辛,从大年初五开始,毅然戴上了红袖章,拿起了测温枪,战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虽然已是初春,但天气依然寒冷,雨雪霜冻和大风吹得人直打颤,但打不退他坚持就是胜利的信念。连续两个月时间,他坚持在社区的防控岗位上,一遍遍为出入的居民测体温,填写出入表格,查看出入证。疫情防控前期,防控压力大、任务重,尤其面对群众不理解和责难的时候,他都耐心地跟居民解释防控疫情的重要性,让大家知道防疫面前人人有责,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当疫情最为严重的那段时间,他没有退缩,越是危险越勇于向前,越是繁重越敢于承担,他每天通过拨打电话、走访、值守劝返点、发贴明白纸等形式,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自己一份力量。
其实,在疫情防控之前,杨守林已经走过了5年多的公益之路。2019年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脱贫攻坚—志愿服务在行动”活动开展以来,作为服务队公益车队队长的杨守林,坚决做好服务队的坚强后盾,从未在车辆使用上拖过服务队的后腿。公益车队的足迹遍布全区107个省定贫困村,走访帮扶贫困、低保家庭400余户。为贫困老人提供亲情陪伴、爱心理发、家电维修、爱心修脚、健康体检、普及科学知识和保健知识、磨菜刀等各类服务,为村民解决实际困难。
杨守林还是一名无偿献血志愿者,他20岁时第一次献血,截止到今年4月参与无偿献血15次,献血总量达6000毫升,被评为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
李华事迹简介:
李华,男,1974年4月生,群众,博山永昶广告经营部经理,淄博市蓝天救援队副队长。
李华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第一时间投入疫情防控消杀,危急时刻带领蓝天救援队员逆向而行,驰援武汉。自1月28日开始,李华带领蓝天救援队的队员们对博山区进行消杀防疫作业,服务覆盖人数达20多万人。刚完成博山区防疫任务,李华又接到山东省蓝天救援队协调中心驰援武汉的通知,他第一个报名。“面对困难,我们能做的就是尽最大的努力去做,而且也都有义务去做这个事情。”他斩钉截铁地说,“疫情当前,只能战!不能退!”他在防疫一线火线申请入党,要像党员一样参加战斗。
2月11日上午10点,李华带领20名蓝天救援队志愿者正式踏上驰援武汉的征程。李华和队员们发出铮铮誓言:“我们做好了充分准备,有信心、有决心圆满完成任务!”
12日凌晨2点多,李华和队员们抵达武汉市黄陂区应急仓库,里面存放了数百批次捐赠物资急需分发到一线。经短暂修整后,当天7时,21名队员立刻投入了装车卸车、码放物资的工作中。深夜的仓库里,队员们累了困了的时候,为鼓励大家加油干,李华带头喊起了口号:“武汉加油!中国加油!再拼一把!我们一定赢!”队员们跟着他一遍一遍高喊着口号,咬咬牙继续搬运物资。到武汉的第3天起,11名淄博蓝天队员又承担起了对城区消杀的工作。作为队长,李华主动请缨,带领队伍走出营地成为蓝天救援队第一支进入城区消杀的队伍。在华中师范大学集中隔离点,对30多栋楼进行了消杀,之后对湖北省委、华南海鲜市场、火车站仓库、湖北日报社宿舍区等进行了消杀工作。除了消杀,队员们还给华中师范大学的3个隔离点送菜,每次出发前,李华都会反复检查队员们的防护服。据统计,在武汉期间,李华和队友们每天工作近14个小时,累计搬运各类医疗生活物资10万余箱、消毒液500余吨,消杀总面积近50万平米,还负责为170多名各地志愿者准备饭菜。
韦帅事迹简介:
韦帅,男,1992年10月生,中共党员,淄博伟业不锈钢有限公司员工,周村区红烛志愿者服务中心志愿者。
韦帅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积极参与组织无偿献血,免费接送志愿者到血站献血;设立爱心驿站,为一线抗疫人员和城市奉献者开展爱心理发、送温暖等志愿服务。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韦帅利用红烛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宣传防疫知识、活动图文以及信息,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他捐款捐物、支援一线,参与单位、社区、团队、武汉慈善总会、周村区红十字会、医护患病儿童捐款1550元,在第一时间把防疫用品和生活用品送到志愿者手中;他积极献血、出车出力,疫情期间公交停运,而捐献血小板要去淄博市中心血站内完成,来回车程60多里地,交通不便对预约的志愿者来说是个难题,韦帅主动承担接送任务,为血小板的正常捐献提供了便利,同时他也撸起袖子捐献了一个治疗量的血小板;他设立爱心驿站、送去温暖,积极参与红烛志愿服务队设立爱心驿站开展送温暖活动,个人赞助暖心水饺活动700元,为整日奔忙在大街小巷的快递人员、外卖小哥和奋斗在一线的环卫人员送上一份温暖。“为奉献者奉献,与逆行者同行”,韦帅始终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志愿服务精神鞭策自己,309国道检查站、社区劝返点、集体献血现场、爱心理发现场、红烛爱心驿站都留下了他的身影,疫情期间服务时长近300小时。他说:“也许90后在大家的眼里还是孩子,但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我们要和父辈们一起冲锋陷阵,展现青春最美的样子!”
韦帅志愿服务之路的开端远早于新冠肺炎疫情,受家庭影响,他在部队服兵役时就已加入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伍,2014年服兵役休假时第一次献血。因为表现优秀,在部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17年加入周村区红烛志愿服务队,在团队从事微信公众号运营工作,积极参加团队组织的各项活动,为团队献计献策,成为团队骨干力量。
王效东事迹简介:
王效东,男,1976年12月生,群众,淄博市城际救援队第六支队支队长。
王效东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带领队员做好检查点执勤和喷杀消毒工作。他率先对接社区、街道和村居,走上防疫联防岗位,路卡协勤、体温检测、社区消毒、防疫宣传、劝散劝离聚集人群,协助做好各类信息登记工作。
309国道齐陵、淄江路、北羊三处检查点地理位置特殊,是国、省道贯穿地,也是临淄进出的三扇大门。在这些重要点位,王效东及时安排协调队员在联防联控检查点执勤轮岗,自己则驱车在几个执勤点来回督导,协调理顺各个站点出现的问题,细致到各执勤点的车流量、人员出入都记于心间。同时多方联系筹集口罩、手套并自费购买部分防护用品、消毒专用设备,以最快的速度分发到各社区执勤点队员们手中,为每一位参加抗疫队员做到了最温馨的后勤保障。
疫情防控期间,王效东带领六支队的队员们自愿放弃休息时间,每天出队百余人,分赴到各街道、社区、执勤点协助进行疫情防控劝导和环境喷杀消毒工作。每天穿上防护服,背上沉重的机器,做好自身防护后进行消毒作业,不放过任何死角。当脱下防护服,卸下背负的机器,队服拧出的水形成了涓涓流淌的水线,却从未听到过他的抱怨声。
他还带领队员开展“一勺米”温暖一座城熬制爱心八宝粥活动,每天精心熬制热乎乎的八宝粥,并驱车送到防控一线执勤人员手中,用实际行动为值守人员送去一份温暖。
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他用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召着每一位队员,同时也感动着身边的群众;用他自己的话说:“志愿服务其实很简单,就是将自己的一份爱奉献给社会,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用志愿行动诠释自己,也让自己心灵获得升华,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为精神文明建设奉献一份力量!”
李宁宁事迹简介:
李宁宁,女,1988年11月,群众,桓台县唐山镇西马村村民。
李宁宁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克服家庭困难,带头值守在西马村防疫一线。她以个人名义向武汉抗疫一线捐款200元,虽然数额不大,但却是他们一家省吃俭用攒出来的。同时,李宁宁在疫情防控期间成为西马村的疫情防控志愿者,带头值守在防疫一线。她主动拿出自家口罩发放给没有佩戴口罩的村民,路遇村民扎堆聚众现象,耐心劝导疏散,提醒村民做好防护措施。带领志愿者为贫困户、残疾人等家庭进行消毒消杀,晚上义务在劝返点轮流值班,对进出村内每一辆车和每个人都进行严格检查、登记和体温测量。
李宁宁从小家境贫困,母亲早亡,父亲患病多年,丧失劳动能力,母亲生病时欠下的债务,只能自己打工一点一点偿还。此外,还要每月给父亲一千元左右的生活费。初入社会工资并不高,李宁宁就省吃俭用,不敢买衣服,生活用品也很节省,把省下的钱都贴补给家里。婚后,她便把父亲接到身边,洗衣做饭,照顾生活起居。发现老人身体不舒服,及时请医拿药,嘘寒问暖,使老人在精神上得到安慰,身心上得到健康。
婆婆生活不能自理,由年近70岁的公公照顾,她在照顾好父亲、孩子和丈夫的同时,平时也会给公公、婆婆购买食品、衣服、生活用品等,逢年过节也会给老人一部分生活费,不会让老人因钱而在生活上捉襟见肘,在生活上夫妻两个也时常给予老人照料。虽然家庭生活较为困难,但李宁宁面对患病老人和需要照顾的幼儿从不抱怨、乐观向上。她个性有点内向却是个“热心肠”,尽管生活拮据,但她依然热心为西马村的疫情防控捐款出力,经常在村里走访贫困户、关爱孤寡老人、城乡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活动中看见她的身影。
朱唯一事迹简介:
朱唯一,男,1983年4月生,中共党员,高青县体育事业服务中心副主任。
朱唯一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积极参与老旧小区24小时值守,连续奋战50多个昼夜,对小区住户进行摸底排查。大年初五,朱唯一便被派往老旧小区进行值守,与此同时,其妻子也被派往县委疫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工作。一个多月来,夫妻俩因忙于疫情防控工作,无暇顾及女儿,只能由将年幼的女儿交给老人照顾。每天学校布置的线上学习,只能由孩子妈妈白天工作忙完后,晚上回家辅导女儿学习。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夫妻两个人就这样默默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上演了“党员夫妻齐上阵”。
国井社区侨牌家园属于老旧小区,没有物业、没有安保,需要24小时值守。考虑到女同志需要照顾家中的孩子和老人,加上夜间天冷人稀,女同志身单体弱,朱唯一主动担当,自发接下了夜晚值守的任务。虽然睡眠严重不足,体力严重透支,但他每天坚持做好出入证检查、测体温、扫码登记、排查外来人员、发放疫情防控宣传单等看似简单却繁琐的工作,确保“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不存侥幸、不漏一人。”再难再累没说过一句抱怨,更没有向组织要人替换。连续奋战50多个昼夜,朱唯一和同事一道对小区145户业主进行了摸底排查,通过摸排,无湖北返回人员,及时对从外地回高青工作的1人进行了隔离,劝返探亲访友89人次,圆满完成值守任务。
疫情防控期间,群众宅在家中足不出户,如何保持身心健康,提高肌体免疫力成为一个新课题。朱唯一充分发挥单位职能优势主动补位,与县融媒体中心联合制作推广了八段锦、瑜伽、太极拳、抗疫操、亲子运动以及疫情期间儿童心理疏导等《“疫”期做运动》系列视频13期,同时拍摄了拳术、棍术、刀术、武术操等《健康高青“武”起来》系列视频6期,并在“学习强国”“淄博市体育局微信公众号”“最高青”等媒体进行了广泛宣传,引导群众足不出户在家参与健身运动,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公伟东事迹简介:
公伟东,男,1973年10月生,群众,沂源县东里镇亮果农资公司业务经理,沂源县红十字雷锋救援队张家坡中队队长。
公伟东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组织39名队员投入抗疫一线,协助各村做好执勤劝返和爱心物资分发配送等工作。疫情防控工作开始后,公伟东立即在中队微信工作群内发布了全队志愿加入疫情防控工作的动员令,并连夜对中队具体的工作事务进行了安排规划。在他的号召和动员下,全队39名队员踊跃报名,全部投入到了战“疫”一线。大年初二一大早,利用正式上岗执勤前的宝贵时间,他组织队员学习了疫情防控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完成后,立即安排队员有组织有纪律的分布在张家坡镇各个村口,协助各村正式打响了这场防疫阻击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公伟东累计参加志愿服务超过500小时,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实质。
除了队长的身份,公伟东还是一名需要照顾两位患病老人的孝子。因疫情期间人员不得随意流动,他家姐妹三人不能前来轮班照顾卧病在床的父母,所以照顾两位老人的重担都压在了他身上。几年前父亲因脑血栓后遗症而一直瘫痪在床,完全失去了自理能力;母亲患腿疾多年,曾做过半月板摘除手术,现也已行动困难,两位老人都需要子女24小时的照顾。每天清晨,他亲自为老父亲穿衣、洗漱、喂饭,在将两位老人安顿好后,他就赶紧驱车前往全镇各村口执勤点巡查,监督每位队员工作是否认真负责、个人防护措施是否到位,了解各个劝返点遇到的困难和需求,该协调的协调、该上报的上报,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将所有事情安排妥当。当收到来自镇政府、社会各阶层的帮扶物资或队员内部的爱心捐赠物时,他第一时间将其分发配送至各村工作点,以确保队员安心、暖心执勤。
在他的动员组织和不懈努力下,沂源红十字雷锋救援队张家坡中队全体队员团结一心、互助互爱,为本地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王秀芬事迹简介:
王秀芬,女,1960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高新区四宝山街道双赢社区居民。
疫情防控期间,王秀芬和丈夫邹建玉、女儿邹明慧一家三位党员齐上阵,组成“党员家庭岗”,积极参与小区疫情防控。王秀芬的丈夫邹建玉是双赢社区党总支第二党支部党员,下岗职工;女儿邹明慧是桓台实验小学教师,一家三口住在高新区上城名府小区。1月29日,大年初五,高新区双赢社区发出了疫情防控志愿者招募令,王秀芬作为党员,又是小区业主委员会委员,上午10点钟就到小区出入登记处、外来人员劝返点参与发放临时出入证、检测外来人员体温等志愿服务工作。她中午回家吃饭时,丈夫和女儿听她谈了志愿服务的情况后,也报名加入到社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伍中。为照顾家庭,三人做了分工,王秀芬和丈夫去劝返点执勤时,女儿在家照顾孩子,到了下午,丈夫回家做饭照顾外孙,女儿再去接王秀芬的班。“今天咋样?”“都挺顺利。”几句简单的寒暄后,王秀芬便挥别了从劝返点执勤回来的丈夫和女儿,走出家门,迎着寒风前往劝返点。只有到了晚上10点以后,王秀芬一家才能在家中相聚,但他们却毫无怨言。就这样,一家三口成为双赢社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的一道靓丽风景。
疫情无情人有情,王秀芬一家三口齐上阵,轮流坚守劝返点长达62天。他们一家克服天气寒冷及家庭方面的困难,不怕苦不怕累,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冲锋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在社区筑起了一道抗击疫情的坚固防线。王秀芬说:“国家有难,我们党员要冲在前,要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希望我们能够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疫情防控中来,全民战‘役’,我们必胜!”
日常工作生活中,王秀芬一家互敬互爱、积极进取、乐于助人、热心公益,更注重言传身教引导子女,自觉树立良好家风,一家三口一直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尽己所能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
崔春杨事迹简介 :
崔春杨,男,1985年5月生,中共党员,博山新华重型减速机械厂负责人,淄博红狼应急救援队副支队长。
崔春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1月25日,接到支队指令后,崔春杨带领300名队员和志愿者立即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组织成立“党员突击队”,自筹资金3万元,奔赴200公里外购买装备和物资,采购口罩1000余个、防护服30余身、护目镜100副、一次性手套3000余副,确保防疫工作顺利开展。他充分发挥专业技能,手把手教队员如何使用消杀装备,如何做好自我防护,如何开展社区劝返工作,全身心投入战“疫”一线。
崔春杨带领队员们每天早上8:30出发,晚上8:00才回家。每天高强度的消杀作业,他们的手被过度浸泡,轻轻一碰就会撕开一个口子;密闭防护服里的衣裤早已湿透了,在寒风中瑟瑟发抖;饿了吃口方便面,没有热水就硬吃硬咽,渴了喝口矿泉水,一直凉到胃。为了方便执行任务,他一个人吃住在公司,面对妻子和孩子的不解,他深知,事情必须有人来做,没有大家,哪来小家呢?崔春杨说,疫情不给你时间,不给你准备,我是党员,必须冲在社区疫情防控第一线,不讲条件、不讲理由第一时间做好,每一名党员都是战“疫”的旗帜。
在抗击疫情第一线,他充分发挥党员突击队先锋表率作用,按照就近原则,组织党员骨干、入党积极分子,深入社区(村居)、国(省)主干道协助卫生、交通、交警等部门开展外来人员登记、排查、劝返、测温等工作,阻断病毒传播渠道。他每天组织志愿者发放新冠肺炎防治宣传单页,向居民全方位普及防疫知识和防护措施,确保“零死角、零盲区、零疏漏”。
投身抗疫以来,崔春杨和他的团队累计出勤任务1347项次,出勤队员3547人次,出勤车辆1437车次,驻村社区街道劝返点1219个次,驻主干道高速路口检查点82个次,累计消杀村庄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地点576处,累计服务时长31351.5小时。
最新新闻请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关注鲁中网微信(lznewscn)
新闻热线0533-5355377,线索奖最低50元,上不封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