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蹲点调查”大调研丨品质提升 老城向新:博山区城东街道把群众“问题清单”转化为“实事清单”

来源: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

2022-07-11 08:55:41


  “我们反映附近有个挡土堰容易发生事故,街道很快就清理了”“我们用上了集体供暖,冬天老人不用受冻了”“我们的提议得到了街道的重视,居民楼周边有了停车场”……连日来,记者在淄博市博山区城东街道走访过程中,感受最深的就是,倾听群众诉求、认真为民服务已经蔚然成风。

  城东街道是博山区的老城区,同时也是博山区委区政府驻地。城东街道作为博山区的第一面“窗口”,始终考虑以“率先突破、走到前列”为目标定位,以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和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为抓手,聚力优化城市功能品质,加快城市有机更新步伐,加速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在“品质城东、宜居街道”建设中不断取得新成绩。

  2022年7月10日,良东小区的单元“清洁站”。

  老小区“颜值”提升“气质”佳

  7月10日,记者走进博山区城东街道良东小区一座居民楼,一把扫帚、一个簸箕、一根拖把,这些卫生工具把成了楼道里的标配。这是珑山社区为每个单元设置的“清洁站”,以社区中心户为首,实现了每个单元的环境整洁。

  实际上,不光这栋居民楼如此,记者连续转了几座居民楼,发现每个楼道里都很干净。很难让人相信,这是一个有30多年历史、没有物业公司管理的老小区。

  珑山社区实施的单元卫生“清洁站”,无疑是一种创新。

  “怎么在没有物业的情况下,改善居民楼的卫生条件?依靠单元的卫生‘清洁站’进行,目前看来效果不错。”珑山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王秀一说,珑山社区的12片宿舍区曾经是煤矿的职工宿舍,人口多、居住分散、管理松散,而且过去居民水电费大部分由企业承担,社区接收宿舍区后,面临着重重困难。

  社区党委从抓好“两委”班子建设入手,积极发挥好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对党员实行积分量化管理制度,借助积分兑换制度激发党员们的积极性。让党员冲锋在前,真正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这也促进了城乡环境大整治和社区日常管理。

  为做好物业管理工作,社区“两委”充分利用企业遗留的房产等资源,通过房屋出租等方式保障了整个社区运转所需资金。

  在社区党委的引领下,全体党员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珑山社区迅速实现旧貌换新颜——原本架空的生活用水管道全部改为落地管道,解决了吃水难问题;不堪重负的供电线路全部更换电缆,解决了电力供应问题;对部分老旧小区进行升级改造,改善居住环境;经多方争取政策,立项建设了博山区首批经济适用住房……

  “这不,亏了我们社区的领导去年积极争取,咱这个年纪终于用上了集体供暖,不再担心冬天受冻了。”7月10日,良东小区张大爷告诉记者,包括他居住的楼在内,两座居民楼终于暖和起来了。

  “社区带领我们清理了荒草地,建起了党建文化广场,爱好文化活动的老人们终于有了自己的舞台。”张大爷说,珑山社区在办公用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想方设法配齐了儿童乐园、妇女之家、活动室、图书室、书画室等,让城乡环境大整治的工作,成了让居民感到温暖的民心工作、民生工作。

  “社区的大环境好了,楼道里的小环境也要提升。”王秀一说,有了前期党员带头的示范作用,再加上积分兑换制度,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为了营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社区还把居民自己的书画作品装裱起来挂在楼道里,小区的“气质”一下子就提升了一个档次。

  博山区城东街道的群众文化大舞台。

  “一网三联”统领,基层治理“品牌”花开

  3月30日,在指导参加珑山社区党委组织生活会时,博山区委书记路德芝要求明确社区党委领导核心地位,发挥好社区党委的领导作用、统筹作用和示范作用,统筹规划好社区各项工作。党员同志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深化“一网三联”工作模式,全方位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城东街道人口密集,老旧小区相对较多,社区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群众的满意度。”城东街道党工委书记任鸿星说,今年以来,城东街道持续巩固深化 “一网三联”治理模式,建立健全物业管理长效机制,探索了“社区+物业服务企业”、“社区+进驻物业公司”、“社区+老旧小区改造+物业提升”、“社区+居民”共筑共建、“大物业”连片管理5种模式,实现住宅小区、开放式小区管理服务全覆盖。

  网格虽小,责任重大。为进一步推动“一网三联”治理模式走深走实,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提升网格化管理和服务水平,今年4月,城东街道各社区分别举行了微网格长(中心户)聘任仪式暨培训会议,545名微网格长、1885名中心户迅速到岗到位。

  以城东街道翡翠园社区为例,自“一网三联”治理模式推进以来,社区对原有的10个基础网格进行了细化优化,下分82个微网格,选聘了176名中心户。社区创新推出“1314”工作法,即以一个党组织为核心,形成居民协商自治、双联系单位共建共治、物业公司融入联治的“三治”格局;通过一个网格体系,实行工作力量全投入、群众需求全收集、分类分级全解决、服务过程全评价的“四全”工作机制,实现积分联奖惩,“一网”统领全覆盖。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打造,在党建引领社会治理领域,城东街道涌现出了不少基层“品牌”,如大街社区“红色物业”、珑山社区“秀一工作法”、公平庄社区“七色花志愿服务”“公平说事”党建民生视频平台等。

  “今年我们小区又更新了一些绿植,增加了花箱和休闲椅。”珑山社区居民曹业峰高兴地告诉记者,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人的心情也变得更舒畅了。

  “得益于‘一网三联’工作模式,我们社会治理领域基层‘品牌’遍地开花,让老百姓充分受益。”城东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许乐意说,城东街道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基层战斗堡垒作用,把党建统领贯穿于基层社会治理全过程,强力构筑党员群众全面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2022年7月2日,博山区城东街道正在进行老旧小区提升改造。

  把“问题清单”变成“实事清单”

  “以往一下雨,我们居民楼就成了水帘洞,小修小补解决不了。这次好了,街道一起给咱解决了大问题。再也不用发愁了。”李先生是城东街道老居民,就住在博山区沿河东路与西关街路口东南角,这几座不起眼的居民楼有几十年了,到了雨季房顶漏雨的情况时有发生。

  近日,李先生家的老房子被列入城东街道城中片区老旧小区提升改造项目,这些居民楼被围上了围挡,各种工程机械开始进出施工。

  今年,城东街道计划投资8400万元实施青龙花园片区、城中片区老旧小区提升改造和居民楼楼顶维修工程,目前各项工程均已开工。施工前,街道和社区通过发布公告、居民微信群、登门拜访等方式,争取居民对工程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征求居民对工程的意见建议。

  “没想到,没想到,真没想到,街道还能征求咱老百姓的意见,这可是件大好事。”李先生连着说了三个没想到。因为楼间距小,居民停车十分困难,在这次的提升改造中,居民们提议把居民楼南侧一片小树林规划成停车场。这个符合群众利益的提议,立即被街道和社区采纳。

  今年,城东街道把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提升活动作为推进街道高品质民生建设和群众满意度提升的基础工作,推行“街道+社区+驻地单位”三级联动模式,按照“入户征集民意、建立问题清单、及时整改提升、全程跟踪督导”的工作方法开展走访。截至目前,已走访群众13800余户,收集居民诉求320余件,现场解决250余件,未现场解决的问题逐一建立整改落实台账,明确专人跟踪督办推进,实行问题整改周落实机制,并及时将解决情况反馈给居民,把“问题清单”变成“实事清单”。

  在前期的大走访中,有居民向辖区内博山区人大代表赵增云反映:莲花山路与北山路交界处有一处废弃的铁路专运线平台,由于该平台建在挡土堰上,影响车辆驾驶员的视线,易造成交通事故,给当地居民生活造成了不便。赵增云通过入户走访、实地查看后,迅速将摸清的实际情况向城东街道反映,提议将挡土堰移除。在落实了上述情况后,城东街道及时协调挖掘机、铲车和装卸车并安排工作人员迅速施工,共清理土石方220车次、4400立方米,最终“搬”走了这处挡土堰。

  “倾听群众呼声,让群众的‘问题清单’,转化为我们政府为民解忧的‘实事清单’,服务群众,让群众满意,是我们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任鸿星说,下一步,城东街道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第一标杆,把增进民生福祉、办好民生实事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在工作思路和机制创新上下功夫,注重在凝聚合力和全域联动上下功夫,全力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韩凯 李波 通讯员 秦强

本栏目所有稿件版权归鲁中网、鲁中晨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