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长津湖老兵朱彦夫 创造极限人生

来源:山东画报

2022-03-03 17:56:11


图片

  朱彦夫正在写作(谷永威/摄影)

  随着电影《长津湖》的热映,当年参加抗美援朝的志愿军们又一次走进了人们的视野,朱彦夫就是其中之一。

  1947年9月,14岁的朱彦夫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朱彦夫冲向了淮海战场,解放上海的战场,而后又雄纠纠、气昂昂地跨过了鸭绿江,参加了抗美援朝的战争。

  1950年12月初,志愿军战士朱彦夫奉命随部队参加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中,朱彦夫所在连队冒着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与装备精良的敌人血战三天三夜,全连仅他一人生还。

图片

  朱彦夫非常繁忙。在记者采访时,常常有电话打来(侯贺良/摄影)

  朱彦夫和他的战友们顽强作战,打退了敌人一次次冲锋。最后,阵地上只有朱彦夫一个到处是伤的人尚有战斗力。他仍然在阵地上来回地跑动着,交替使用着阵地上所有能用的武器,阻击着敌人的进攻。突然,他身后的雪地里落下三颗手榴弹。他急忙抓起一颗扔向敌群,可另外两颗在身旁爆炸了。他昏迷过去。敌人攻上山头,见阵地上已没有一个活人,气急败坏的敌人又向仰脸躺地的朱彦夫腹部捅了几刺刀……

  1987年7月,迟浩田将军来到沂蒙山参加孟良崮战役40周年纪念活动,亲切会见了朱彦夫同志。(选自朱彦夫影集)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朱彦夫苏醒过来,眼前一片漆黑,浑身疼痛,饥渴难忍。待他神智完全清醒后,用冻得不能再伸开的拳头拼命地搓着被冻血糊住的右眼,看到了一丝光亮。他想伸开手,手已不能再伸,他想站,站不起来。这时,他才发现四肢已经冻坏,左眼球被弹片崩出眼眶。浑身疼痛,连动一动都十分困难。朱彦夫辨别一下方向,咬咬牙,拼命地向着我军大部队驻扎的方向爬去。不知爬了多长时间,也不知昏迷了几次。在一条冰河旁,他被我军侦察地形的一位团政委和参谋发现救起。后几经周折,他搭上了回国的列车。

  回国后,朱彦夫完全靠输血、输液生存,医生给他动了47次手术,他头、背部的弹片仍未净。

图片

  朱彦夫经过艰苦磨练,在生活上完全自理(谷永威/摄影)

  1952年,朱彦夫转到了山东荣军休养院。1956年,他再三恳求回家乡去。“娘,您的儿子回来了。”善良的母亲劝他:“你父亲去世早,俺年纪又大了,也侍奉不了你了。你是为国家打仗残废的,还是回荣军休养院去吧。”

  为了消除母亲的顾虑,尽快掌握自理、自立的能力,朱彦夫谎称要回休养院去,把自己反锁在屋里,吃生地瓜干,喝凉水,进行了1个多月的艰苦“修炼”,基本掌握了自理生活的能力。之后,他又找来小人书、小学生课本,自学起文化。开始,翻书页要用舌头、嘴唇、牙齿三方的合力,一不小心就撕掉一张。往往一本书看完了,也就被牙齿撕完了。

图片

  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朱彦夫十分珍惜和热爱今天的生活(侯贺良/摄影)

  就这样,朱彦夫居然成了沂源县张家泉村的文化人。1957年3月,他被选为由3个行政村组成的金泉高级农业社党总支副书记。1958年6月,他又当选兼任本村党支部书记。

图片

  朱彦夫经常回村了解群众的生活、生产情况。(陶俊峰/摄影)

  1982年,过度的劳累,让朱彦夫患了肝炎,他向组织请求卸去担任了25年的党支部书记职务。他担任25年村支书,他拖着残躯、忍着伤痛带领全村广大干部群众治山造地,兴修水利,为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付出了巨大努力。从1987年秋天始,朱彦夫开始了《极限人生》的艰难写作。用嘴衔笔、残臂夹笔,历经7年,写成33万字的传记体小说《极限人生》。

  2019年,朱彦夫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

图片

  朱彦夫经常利用写作间隙向少先队员讲述革命传统,勉励他们好好学习,做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接班人。(谷永威/摄影)

图片

  记者

  手记

  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一个没有脚的人,硬硬地干了几十年的村支书,领导着老乡们走致富的路,而且走得踏踏实实;一个没有手的人,居然写了30万字的自传体小说。朱彦夫,一个钢铁铸造的人,他和他的《极限人生》一书,传遍了齐鲁大地,也传遍了大江南北。我采访过许多残疾人,从没有一个像朱彦夫那样有个性,那么刚烈。记得刚采访他时,他非常不情愿尤其是我要拍他吃饭的镜头,他更是不让外人见,就连他的孩子也很少见到他吃饭时的情景。当我要拍他吃饭的时候,他几乎发了脾气。经过几天和他聊天、磨合,他终于答应了我的请求。

  “图片故事”的采访和拍摄,与其它新闻照片拍摄有很大的不同,就是要富有耐心,要和被采访对象“磨合”,直到最终镜头在他的面前就像没有一样,才能达到自然而富于生活化的境界。

本栏目所有稿件版权归鲁中网、鲁中晨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