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1 14:43:51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鲁中网记者 徐梦迪 通讯员 孙浩
沂源县燕崖镇紧紧围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开拓思路、迎难而上,创新成立淄博市第一个联村党委——“朱家户”联村党委,以“增减挂钩”土地政策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启动实施桑家峪村的整体搬迁。偏远落后的小山村迅速蝶变成为山沟里的“小江南”,杂乱无章、破旧不堪的旧房变成了整齐划一、雅素明净的别墅群,走出了一条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特色路径。
因地制宜、量体裁衣,精准算好“平衡账”
桑家峪村位于燕崖镇西北部,总面积3平方公里,共114户、249人,是全镇最贫穷、最落后的村。桑家峪村从改善人居环境入手,实施整村搬迁,由村民决定“拆多少”,2020年5月22日正式启动拆迁工作,2020年11月21日村民全部实现回迁入住,仅用时7个月。项目启动前,全村80%以上的村民支持搬迁改造,项目启动后,召开了三次全体村民会议,全村114户仅用不到3天的时间顺利完成搬迁。
桑家峪村坚持平台思维,依托“增减挂钩”土地政策,由专业的团队决定“建多少”,用活、用好土地资源。桑家峪村集体建设用地面积128亩,户均宅基地面积1.12亩,将拆迁挖潜的128亩集体建设用地指标,50亩用于耕地复垦,34.8亩用于新村生活区建设,43.2亩用于与企业合作开发文旅项目,镇村不用投入一分钱。为推动乡村振兴找到了突破口,探明了新路径。
践行初心、一心为民,精准算好“民心账”
一步一公示、一事一公告,让群众“看得见”搬迁过程,“搬得起”生活新区。“旧房子换成小别墅,感觉像做梦一样……”提起新房,74岁的桑家峪村村民刘学兰老人感叹道,“以前的村子很乱,住得非常零散,这里一户那里一户的,没想到现在可以住上这么好的房子,不仅没有掏一分钱,还又找回了4000多元。”老人告诉记者,老宅基地是由村里统一开发,换来了这120平方米的新房。
桑家峪村把最好的“土地”留给村民,修建安置楼,按照最高的标准对村民的老房子进行评估,让村民少补差价、多拿现金。“按照大宅大户型、小宅小户型的原则,一共盖了4种户型、108套新房。原有老宅基地由专业公司评估,多退少补,最多的一户也仅仅交了5000多元。”朱家户联村党委委员、桑家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焕安告诉记者。以前有公益活动村民都不愿意参加,现在大喇叭里一喊,村民们都很积极。
桑家峪村推进乡村治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全面实施了道路、自来水“户户通”,实现“电代煤”,投资80万元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备,建设800平方米的公共活动中心和党群服务中心。68岁的桑家峪村村民刘思兰老人告诉记者,3元钱就可以在“长者食堂”吃一顿午餐。记者了解到,在这里60岁至79岁老人每餐3元,80岁以上老人每餐2元,“长者食堂”大大地提升了老人的幸福指数。
链接高端、谋划发展,精准算好“长远账”
桑家峪村与浙江天尚文旅企业合作,投资1.5亿元打造“三生统筹、三美协同”的乡村旅游度假区,建设特色鲜明的鲁中民宿。打造以“林栖谷隐、果乐星空营地、森林户外拓展、樱谷驿站、森林氧吧”六个板块为主题的生态自然型特色田园秘境区,以“樱桃乐园、观景平台、樱谷山居、樱谷吊桥”四个板块为主题的果林休闲区,让沉睡的土地资源真正“活起来”。
“民宿项目正在建设当中,计划共建设26套,目前已建成6套,预计5月1日前建成10套,7月1日正式营业。不仅有特色民宿,还有无边设计泳池、文化一条街、商业街等。”王焕安告诉记者,民宿施工完成后由村民进行经营,村里共占股40%,所得的收益将用来建设樱桃大棚种植园区。新建高标准樱桃大棚6个,预计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12万元左右,解决村里的劳动力问题,真正实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致富。
沂源县燕崖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张永余告诉记者,当前,农村地区人才、资金、要素等大量流出,宅基地废弃、闲置,耕地撂荒、粗放经营,空心化率逐年增高。桑家峪村面对空心化问题,因地制宜,以用活、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政策,以“整村搬迁改造”为撬动点,启动实施了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项目,改变了村容村貌、村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使毫无发展优势的落后村成为了当地乡村振兴的“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