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鲁中网
2023-08-01 15:44:30
鲁中网淄博8月1日讯(记者 荆睿 孙文泽 通讯员 王康)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眼科手术已经朝着精准医疗的目标迈进,手术效果的判断也不再局限于从“看得见”到“看得好”的变化,更是从“看得好”,上升到“更精准、更舒适”的术后效果。无论哪种手术,在临床应用之前都会经过无数次的临床试验和专业验证,最后才能得到官方的正式认可和推广。ICL晶体植入术,在历经30年以上的发展和技术沉淀,已成为越来越多,追求高品质视觉质量的近视患者的全新选择。
ICL晶体植入矫正范围比较广,可以矫正1800度以内的近视和600度以内的散光。目前ICL晶体植入又分为普通型ICL和散光型TICL两种。普通晶体只能矫正近视,并不能矫正散光。散光TICL外观上几乎跟普通晶体一样,但多了两条标记线。
对于散光的朋友来说TICL手术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散光轴位、散光度数来进行个性化定制,因此术前会对患者的角膜进行散光的轴位标记,植入眼内后,会将表面的轴位标记线和术前的角膜标记线对齐,从而达到矫正散光的目的。
传统标记VS导航标记
传统标记方式,医生会在术前借助裂隙灯等测量工具,用标记笔在眼球上标注出水平位置。但往往这种手工标记方式会存在一定误差,而且人在坐或躺等不同体位时,眼睛也会发生一定的偏转。
手工标记示范
而利用德国蔡司callisto eye数字导航系统,通过将术前采集的眼部数据,同步到导航设备,利用生物识别技术,可以在术中对切口和散光轴等进行实时跟踪定位,实现精准到1°的匹配。
德国Zeiss公司Callisto系统
术中导航定位引导,让散光矫正更精准
偏差5°,效应降低17%;偏差10°,效应降低35%;偏差30°,效应降低100%。通过眼球特征性的虹膜、血管等眼睛专属的“指纹”实现手术中的精准定位,可以实时定位切口和标记散光轴位,减少手术人工误差,让散光矫正更精准,从而达到最佳的术后矫正视力和更优的视觉质量效果。
可以说,有了德国蔡司callisto eye数字导航系统,使得手术模式产生了质的飞跃,从以往的“一刀切”方式,进入到人工智慧+医生手术技巧并重的“双核时代”:过去的手术设计主要靠医师的经验, 现在运用计算机设计方案;过去做散光标记纯手工, 现在运用生物特征图像做定位;过去植入人工晶体的位置是由医师的经验放置,现在可以利用图像来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