捶击丸子成品。
文/图 记者 康嵩 伊巍 通讯员 翟兆京 王汇平
捶击丸子是临淄区金山镇南仇村名吃之一,起源可追溯至清朝嘉庆年间,有二百多年的历史。过去,南仇附近总有句顺口溜:“公鸡大腿鲤鱼腰,比不上捶击丸子水上漂。”捶击丸子在南仇称为一绝,是独一无二的佳肴。
南仇捶击丸子制作技艺能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离不开传承人邵秋莲的坚守与默默付出。如今,已经年过五旬的邵秋莲仍然在传承与发扬这门老手艺,让更多的人知道捶击丸子,让更多人喜欢餐桌上这道非遗美食。
捶击丸子所用的原料。
捶击丸子制作工艺——成型。
捶击丸子 临淄名吃
“很多外地人都来找她买丸子,学做丸子,她做的捶击丸子无人能比!”5月18日,记者赶赴临淄区金山镇南仇村,提及捶击丸子,许多村民纷纷说,“找邵秋莲啊。”
记者来到位于南仇村南首的邵秋莲工作室时,她刚把丸子泥剁好、搅好,稍事休息,便进入“角色”说起捶击丸子的历史。
邵秋莲回忆称,捶击丸子的手艺是跟名厨杨智江、哥哥邵明连学来的。关于捶击丸子的历史,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是名厨朱长清,捶击丸子是他的拿手菜,有弟子姜德信、杨明礼等人。
关于捶击丸子,民间还流传着一个小故事:日本侵华期间,在南仇村驻扎一支日军小队,队部设在村中的关帝庙,老百姓叫局子。日本小队长在当地喜宴上品尝过捶击丸子,认为味道非常好。一次,日军首长石川司令要路过这里,为了讨好上司,小队长想让朱长清到局子里给他做捶击丸子,朱长清宁死不去,被鬼子暴打一顿,多亏治疗及时才捡回了一条命。
捶击丸子制作工艺——捶肉。
捶击丸子制作工艺——成型。
勤学苦练 终得技艺
记者了解到,做捶击丸子全凭刀工和火候,有这门手艺的人不多,加之费时费力,很多人都不愿干这行。有的厨师“传男不传女,传近不传远”,也限制了技艺的传承。捶击丸子一般由厨师深夜独自加工,帮厨的人都不得见步骤、配料,以致手艺几近失传。
1993年,邵秋莲向名厨杨智江、哥哥邵明连求教,得到传承捶击丸子的手艺。经过七八年探索,始终保持着纯手工制作工艺,并在技艺上大胆创新,新制作出的丸子保留着好口感、好味道,使得捶击丸子走进普通百姓家。
邵秋莲回忆,早年她曾在当地一家化工企业当工人,上世纪90年代初,工厂效益不好,她下岗了。下岗后她尝试过很多工作,保留着不怕苦、不怕累的好传统,但行业不景气,都未能成功。
为了开创自己的事业,烧得一手好菜的邵秋莲决定开饭店,可是开饭店必须有招牌菜。邵秋莲的哥哥邵明连曾跟师傅杨智江学过做捶击丸子,而且做得非常好。于是,在哥哥的引荐下,邵秋莲开始学做捶击丸子。
“做捶击丸子,学会配料、流程不难,难就难在掌握火候,让每次做的丸子保持好口感、好味道!”邵秋莲告诉记者,一开始,她做出来的捶击丸子都是散的,而且口感不好。前期家里本来就困难,丸子一旦做坏了,食材就白白浪费了。她始终没有退缩,一直坚持钻研技艺。寒冷的冬天,厨房温度在零摄氏度以下,邵秋莲紧握冰冷又重的蒜锤,一下又一下的捶击声响彻整个房间。
“长年累月做捶击丸子,要把鸡肉捶击成肉泥,我的双手关节早都变形了,一到晚上手就疼痛得难以入睡。”邵秋莲说,“只要丸子做得成功,我就觉得值了,这项传统老手艺能一代代传下去,还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内心就有种说不出的成就感。”
不断创新 技艺升华
“现在,捶好的丸子料放在那里,我用手点一点,看一看,就能知道是蛋清少了,还是鸡肉少了。”邵秋莲说,捶击丸子配料非常简单,只有鸡胸脯肉、蛋清、盐、香油。步骤有选料、抽筋切块、捶击肉、下锅成型4步,做出的捶击丸子具有白、弹、美、香、漂、脆6个特点。
邵秋莲告诉记者,捶击丸子的制作很吃功夫,凭的是多年的经验和火候,配料讲究近乎严苛,鸡肉和蛋清的比例不是用工具称出来的,全凭经验调和,多一分、少一分,都不会有香、漂、脆的味道和感觉。在搅拌的过程中,速度也是有讲究的,过快、过慢、方向、温度不对,都不容易黏合成型。此外,格外讲究干净卫生,所有制作工具一律不能沾油,刀板专用。
“鸡肉的含水量冬季和夏季是不一样的,而且这些原材料很多时候都是无法用称重来配制的。”邵秋莲说,要想掌握捶击丸子,主要靠眼和手的感官,只有做得久了,做得多了,才能熟练掌握这门技艺。
不愁订单 一心传承
谈到未来捶击丸子制作技艺的发展与传承,邵秋莲表示,为了抢救性保护这门老手艺,她已经成功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专门成立公司,对该项技艺进行传承与开拓。
“我不零售,预订接的单都忙不过来!”邵秋莲告诉记者,她现在固定给淄博、济南几家大酒店供应丸子,有不少客人品尝或听闻之后慕名而来,还有很多回头客。因为是纯手工制作,这些订单能忙过来就已经很勉强了。现在外省的商家、顾客都从网上下单预订、发货。
邵秋莲说,现在不愁订单,而是愁生产。因为捶击丸子全靠手工捶击,每天最多生产200多斤,这样的产量根本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因为身体原因,她已经将此项技艺手把手地教给了丈夫闫树庆,制作过程中的重活就交给丈夫来做,特别是逢年过节,预订数量增多,她和丈夫一天只能睡两个小时。
“只要有上门学的,我都十分愿意教给对方,但是都因做捶击丸子费时费力,没有坚持下来……”邵秋莲和丈夫闫树庆希望将捶击丸子制作技艺一代代传承下去,下一步,两人将开拓公司运营模式,研发新品类,让更多的人接触捶击丸子,将这门老手艺发扬光大。
■ 人物简介
邵秋莲,53岁,捶击丸子制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从24岁开始跟随邵明连学徒,掌握了捶击丸子制作工艺,后来成立了作坊,专职从事捶击丸子制作,并继承了捶击丸子的传统工艺,由手工制作改为半机械化制作,目前主要经营捶击丸子。
为深入贯彻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要求,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工作,紧密结合淄博市实际,大力推进非遗项目传承与发展,推动淄博市文化名城建设,淄博市文广新局联合鲁中晨报在淄博市范围内开展“代代相传的老手艺”系列宣传报道活动。
如果您有好的新闻线索欢迎拨打鲁中网新闻热线0533-5355377,或关注鲁中网小鲁哥微信公众平台(lznewscn)发送。线索奖由硅元瓷器赞助,最低50元,上不封顶!硅元瓷器,“第一国窑”,走进中南海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