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礼赞2019|极限人生树楷模 精神铸就时代丰碑

来源:鲁中晨报-鲁中网

2020-01-01 10:17:00


  朱彦夫讲述当年自己参加战斗时的故事。

  朱彦夫讲述当年自己参加战斗时的故事。

张继学的儿子张刚相机里留存的唯一一张父亲的照片。
  文记者 任灵芝 图 资料照片
  2019年9月,朱彦夫获“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2019年10月28日,记者在沂源县朱彦夫家中采访了这位86岁的老人,并被他的故事感动着。10月31日,在沂源这片红色的沃土上,因采访张继学的事迹,记者再次被深深地感动。朱彦夫用毅力书写极限人生,张继学用生命践行入党初心。对党忠诚、恪尽职守、无私奉献、严以律己,这是他们的真实写照。

  传承朱彦夫精神 奔向更好的生活

  2019年12月28日,整理手机里的资料时,记者再次看到了朱彦夫的照片,回想起了采访他时的情景。

  2019年10月28日上午,记者来到朱彦夫家中。86岁的朱老左胳膊上搭着一条毛巾,半倚在床上,正在看电视里播出的新闻。记者对朱老荣获“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表示祝贺。他非常谦虚地说:“党和人民给予我的太多了,我做的还不够。下一步,就要靠你们年轻人了。”在战争中受伤,朱彦夫经历了大大小小47次手术;前些年患病时,他的心脏里先后放了5个支架……但是,朱彦夫的精神状态很好,记者表示想与他合影时,他用左胳膊挽起毛巾擦了擦嘴角,说:“上次生病留下的毛病,一说话就流口水,影响形象了。”朱彦夫的儿子朱向峰告诉记者:“父亲每天都通过广播和电视了解国内外新闻,总是询问老家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的事情,他一直惦记着村里的发展。”

  几十年前,朱彦夫带领乡亲们改变了张家泉村贫穷落后的面貌,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蹚出了一条路。如今,在全新的村党支部领导下,村民没有丢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他们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路上奔波着,对未来有了新的愿景。

  2019年9月21日,在朱彦夫的家乡采访时,张家泉村村委会主任刘文合告诉记者,张家泉村与临近的涌泉村联合成立了红泉党支部,朱彦夫的儿子朱向峰接过了父亲的接力棒,担任红泉村党支部书记。“朱老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标杆,一个很难超越的标杆。他一心为民,吃苦耐劳,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带领村民走上了致富路。作为后来人,我们不能给他丢脸,必须朝着这个标杆去努力。”刘文合坦言,在张家泉村工作让他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如今朱向峰回到村里工作,他俩成为搭档,他们必须把朱老的精神传承下去,把朱老一心为村民谋福利的事业继续做下去。虽然人住在县城,但朱彦夫的心思还在张家泉村。每次到县城办事,刘文合都会去朱彦夫家看望他,并汇报一下村里的情况。今年苹果的产量咋样?又有哪家的孩子考上重点大学了……一说起村里的事情,朱彦夫就会变得特别有精神。

  分别时,他还经常塞给刘文合纸条,纸条上是他从新闻上听来的好政策、别村致富的好经验等。随着朱彦夫的年龄越来越大,他的字迹刘文合越来越难看懂了。但每次拿到纸条,刘文合都会仔细问清楚上面的内容,并把这些内容说给村民听。他觉得,纸条虽小,朱彦夫对村民的牵挂却是沉甸甸的。

  用生命践行初心“老黄牛”精神 

  在传承2019年12月28日,张继学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走进了沂源县悦庄镇,5名宣讲员把张继学的故事讲给了这里的党员群众听。

  张继学,1960年出生,生前为沂源县燕崖镇朱家户村党支部书记。朱家户村是沂源县一个偏远小山村,共285户、731人。因地处“两山夹一沟”,村里缺水、少地,自然条件差,在历史上是有名的“要饭村”。“张继学是家里的老大,当时他们家里穷,他高中毕业就出去打工了。”72岁的党员张传太告诉记者,1991年,张继学已经在沂源县城闯出了名堂,当上了大老板。1995年,张继学放弃一年几十万元的收入,回到朱家户村担任党支部书记。

  24年间,他做的每一件事情,村民都记忆犹新。当年,张继学刚回村时,带领村民调整产业结构,可祖祖辈辈靠种地吃饭的村民不理解,村里买来的树苗,今天种上,明天就被拔掉了。90岁的张玉新老爷爷说:“村民拔了树苗,张书记就自己出钱买了给村民种上,担心村民又拔树苗,晚上他就睡在地头上看着。”当年,苹果刚开始收获时价格低,张继学又利用自己做生意时积累的人脉,帮助村民找销路。陈照花大娘说:“张书记联系客商来村里拉苹果,因为需求有限,村民的苹果都装上车了,张书记家的苹果装不上,只能降价处理了。”

  2013年起,张继学又开始带领党员群众发展乡村旅游。朱家户村党支部委员张传录介绍,为了节省资金,张继学带头出义务工,带领党员干部和村民清理杂草丛生、臭气熏人的河道;带着村民义务上山拉石头,修建石头初心墙……

  很快,“义务工”成了村里的热词。朱家户村有285户人家,义务工最多的一天,竟然达到了210人。仅用1年的时间,朱家户村就修了15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2000多平方米的生态停车场,700多平方米的健身广场,3000余平方米的石头初心墙,1600余米长的河道也变成了景观河“。经专项审计,我们村用争取到的50万元建设资金,干出了170万元的工程。”张传录说。

  现在的朱家户村,是省级美丽乡村,宽阔的水渠边成排的柳树低垂,水渠里的水清澈见底;民房墙上画满花卉,欣欣向荣;村里的主要道路用青石铺成,古朴幽静……2019年8月11日,台风“利奇马”来了,张继学与村民一起装沙袋、扛沙袋,抗击台风,一直忙到8月13日早晨“。他肚子难受得厉害,咳嗽几下吐血了,我们赶紧去了沂源县医院。”张继学的妻子李洪凤哽咽着说:“没想到,医生让我们立即到泰安一个专门治疗肝病的医院……”在泰安的这家医院,诊断结果显示,张继学已是肝动脉肿瘤晚期。住院时,村民去看望张继学,他不停地询问村里的情况,洪水退了吗?倒塌的院墙修起来了吗?草莓大棚建得怎么样了……住院后,医生多次下病危通知,

  8月31日上午,医生再次下了病危通知,张继学却坚决要求出院———他想回村看看。上午10点40分许,他们租用了一辆救护车往家走。一路上,张继学不停地问儿子张刚:“到了吗?”“等到家了,你一定要扶我起来看看。”当车停下时,张继学已经没有力气了。家人和村里人用担架抬着他往家里走时,他只能躺在担架上看着周围的一切。2019年8月31日下午,张继学在家中去世。

  24年来,张继学一心扑在村里,去世前依然惦记着村里的发展,可唯独忘记了他自己。“张书记家门口,有一个40度左右的大陡坡,那是村里最难走的回家路。”朱家户村党支部委员杜元祥回忆,1999年村里开始修入户的水泥路;直到2017年村里第三次修路时,张继学家门口的路才用水泥废料铺了铺。张继学是农村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是新时代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先进典范。他用生命践行了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带领乡亲们踏上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2019年9月20日,沂源县委下发了《关于开展向张继学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2019年11月17日,淄博市委下发了《关于开展向张继学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2019年12月上旬,沂源县委成立了张继学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从12月19日开始在沂源县各镇办宣讲张继学的事迹。关于张继学故事的讲述还在继续……

本栏目所有稿件版权归鲁中网、鲁中晨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如果您有好的新闻线索欢迎拨打鲁中网新闻热线0533-5355377,或关注鲁中网小鲁哥微信公众平台(lznewscn)发送。线索奖最低50元,上不封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