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10 16:51:04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鲁中网记者曹长滨
“订单毕业生毕业1个月内,全职进入企业工作,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且缴纳养老保险的,市财政按照每人1万元的标准给予企业一次性培养补助……”这是淄博市人社局制定的《企校订单式技能人才培养实施细则》,针对市域内院校全日制或市域外院校全日制专科以上毕业前1学年以上的所有在校生实施企校订单式技能人才培养项目。该项目于2020年5月正式启动,项目中的订单培养技能人才补贴政策在全省属首个。近日,本网记者深入部分企业单位对该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了采访。
齐鲁石化建设有限公司:技能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
齐鲁石化建设有限公司在政策实施后,与淄博市技师学院电气工程系申报淄博市2020年度首批企校订单式技能人才培养项目,合作培养43名仪表工高级工和49名钳工高级工,实现了技能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项目在培养师资上,实行“双师制”,企业配备技师或工程师以上人员担任订单班学生的企业导师,负责指导学生岗位技能操作训练;院校选配具备相应专业知识、操作技能的优秀一体化教师作为专职指导教师,负责学生教学指导。
记者在齐鲁石化建设有限公司采访到淄博市技师学院智能制造工程系机械设备维修专业的毕业生徐前通。他作为首批企校订单式技能人才培养成员,目前在齐鲁石化建设有限公司担任保运的工作。“我们从开始就是按照合作企业的要求和标准进行针对性学习,我们会先在学校进行理论知识学习,进入企业后,再进行理论和实操的结合。这样的方式让我们适应起来会更加迅速。”徐前通向记者介绍了企校订单式技能人才培养的过程。
淄博市技师学院学生徐前通在企业导师的带领下,熟悉各类设备的使用方式。
据了解,首批来到齐鲁石化建设有限公司的企校订单式人才共有92人。据齐鲁石化建设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常永介绍,企校订单培养期间,企业每月给到每人的补助至少3000-4000元。“去年5月份开始了企校订单培养技能人才项目,通过这个项目,让我们跟学校的合作更深入,学校的课程的设计更加实际、更加具有针对性,大大提高了在校学生与企业契合度。”常永说。
新星集团:政策培养人才人才促进企业发展
今年年初,新星集团一次性接收了来自山东经贸职业学院的60名电子商务专业的企校订单人才。新星集团副总经理吕允诚告诉记者:“企校订单培养的政府补贴减轻了人才培养的成本,同时也扩大了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规模。通过订单式培养的人才对企业熟悉、专业性强、融入快,对企业的发展是一种极大的促进。”随着企业的发展,还将会有更多的专业纳入企业人才培养班里,下一步,新星集团将继续扩大企校订单培养的合作规模,包括物流连锁、工商管理等方向的人才合作。
记者了解到,该项目在培养模式上,采取“企校双制、工学一体”模式,由淄博市的企业根据需求自主选择院校和培养对象,企业、院校、学生签订三方培养协议,明确培养人数、工种、培养期限、培养目标、考核办法等内容,真正实现订单班学生“招生即就业,入校即入企”。
来自山东经贸职业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的大二学生栗宜富,已经算是新星集团的“老员工”了。他是今年接收的60名企校订单人才之一,现已成为一名小组长。当谈及来到企业后的情况时,栗宜富说:“参加了这个订单式人才培养来到新星集团后,企业非常重视,物流人才协会让我们积极地参与进去,重大会议也会让我们旁听。现在,我们享受的待遇是正式员工的待遇。”
山东经贸职业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大二学生栗宜富经过企校订单培养,现在已成为新星集团一名出色的员工。
淄博市技师学院:与16家企业签订企校订单培养协议输送630名高技能人才
淄博市技师学院2020年、2021年与山东特种工业集团等16家企业签订企校订单培养协议,为淄博市企业输送学生630名企校订单式高技能人才。通过企校订单式培养不但促进学生技能水平提升,同时增强学院服务地区经济发展能力,得到合作企业的普遍好评。
淄博市技师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李冰说,淄博市企校订单式技能人才培养项目是淄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按照《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引才用才工作的若干措施》要求,为鼓励用人单位与各类院校联合培养订单式技能人才的重要方式,企校订单式技能人才培养项目为学生提供在真实生产环境下,学习专业技能、熟悉生产流程、了解企业文化的学习机会,帮助学生实现在校学习专业技能到企业实际工作岗位学习技能的“零过渡”,使他们能够精准熟悉和掌握订单企业的生产技能需求,从而实现淄博市技师学院对企业技能人才需求的精准服务。
淄博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守伟告诉记者:“企校订单式技能人才培养以精准培养企业所需人才、推动就业为目的,实现了学生、企业、院校多赢的效果。去年以来,我市已组织3批29家企业37个订单班,为企业培养急需人才1271名。在政策支持方面,我市在全省率先对开展企校订单培养的企业,按照每人1万元标准给予补贴,有效减少了企业技能人才培养成本,促进了人才培养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提高了技能人才培养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