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淄博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转变思路、大胆创新 圆桌会议破解“小钢瓶”配送难题

来源: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

2021-09-29 09:23:10


9月28日,淄博市住建局首场圆桌会议召开,该局“政企民·圆桌会”长效机制的帷幕正式拉开。

  燃气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今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相关文件,要求加强瓶装液化石油气安全管理,严格规范瓶装液化石油气经营、储存、充装、运输等业务环节。其中,瓶装液化石油气的配送环节作为重要的一环,存在各类问题,是各方亟待畅通的“最后一公里”。

  攻坚克难,需要“有解思维”。

  今年以来,为有力推动解决群众身边各类“急难愁盼”问题,上半年淄博市住建局在全市率先向社会承诺50件“我为群众办实事”事项,着力解决基层群众普遍关心的一些住建民生问题。近日,淄博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以换个角度、换个赛道、换个路径的思路,大胆创新、勇于变革,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载体,建立起“政企民·圆桌会”长效机制,邀请企业、市民等利益群体围坐在一起进行圆桌会谈,通过碰撞,共同探讨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矛盾问题,推进各项民生问题在圆桌上得到解决。

  圆桌会议上听“苦衷”

  9月28日,淄博市住建局首场圆桌会议召开,该局“政企民·圆桌会”长效机制的帷幕正式拉开。相关业务科室、企业代表、市民代表“政企民”三方面对面,就解决为居民用户配送瓶装液化石油气的“老大难”问题展开探讨。

  目前,瓶装液化石油气在淄博市老旧小区、城中村、餐饮商铺、偏远农村及远郊区域等仍占较大市场份额,并将长期与管道燃气共存发展。“店里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至少要用一瓶50公斤的液化气,3个灶台各用1瓶,就是3瓶。城区限行,正规液化气配送企业的车辆无法送货上门。我们自己开车拉也不现实,生意忙的时候影响营业,运输过程中也存在安全隐患……赶上着急用气的时候,一个电话,‘气贩子’就能送货上门……”会上,来自淄博超意兴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理工大店店长孟秋华、张桓路店店长孙宗坤纷纷表示,有时餐饮企业选择“气贩子”,实属无奈之举。

  同为瓶装液化石油气用户的淄博鹏特锌业有限公司,也存在同样的困扰。作为工业企业,该企业每天用气量在17瓶(50公斤/瓶)左右,目前瓶装液化石油气的钢瓶运输限行政策,使得该企业在用气的关键时刻,总是出现“断粮”现象。现场,来自淄博鹏特锌业有限公司的崔玉箫表示:“生产过程中,断气对企业的产品质量会造成很大影响,而且人员、物料成本也会增加很多。因此,‘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问题,成为横亘在液化气配送企业与我们用户之间的难题。”

  “按照危险品运输的相关规定,瓶装液化石油气的钢瓶运输,应使用专业危化品运输车辆完成。但由于危化品运输车在城区内限行,而且难以进入小区、城中村、集中商铺等人流密集、道路狭窄区域,导致瓶装液化石油气从门店站点到用户家中的‘最后一公里’配送,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最大难题。”参会的燃气企业代表,淄博惠民燃气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真介绍,他们企业承担着淄博市接近7万用户的瓶装液化石油气配送任务。公司自成立以来,兴建了液化气站,配备了专业的液化气配送车辆和人员,然而“最后一公里”却成为目前企业配送服务发展的“难题”。

  “小钢瓶”蕴含“大民生”

  淄博惠民燃气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凤忠、总经理助理翟肇新也表示,为促进用户的安全用气管理,企业配送员作为联系用户的桥梁,承担着安检的重要责任。“在给用户送气之前,要先对钢瓶进行测漏,确认没有问题之后,才能进行装车配送。”每一个钢瓶上都有二维码,对应着一个客户信息,并且与液化气生产端的数据库相连接。当配送员把液化气送到用户家中时,还会再测一次漏。这是常规的一个送气流程,此外,他们还要负责检查软管跟灶具等是否安全,从而确保居民用气安全。这一套流程,操作人员都要经过专门培训,培训合格以后,持证上岗。配备具有资质的驾驶员、专业配送员,他们的培训费用、上门检测费等都势必使配送成本增加,这也是正规企业的瓶装液化石油气价格有别于“气贩子”的根本原因。

  根据相关文件要求,正规瓶装液化石油气经营企业必须取得燃气经营许可证,配送车辆必须取得危险货物运输道路运输证,相关配送人员全部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关证书等才能运输液化气,这导致瓶装液化石油气配送成本增加。记者采访了解到,正规公司配备的运输车辆按照要求必须是货车,否则达不到办理危险货物运输道路运输证的条件,而这种货车属于长输车辆,不能做到随靠随停,在配送上门服务的过程中,容易造成道路堵塞等问题,遇到偏僻路线,很难实现送气上门服务。服务跟不上,就导致不便利,成本高就导致价格高,市场竞争力就会降低。

  来自淄博市住建局的一组不完全统计数字显示,目前淄博市使用液化石油气钢瓶的用户约有50万户。其中,居民用户约44万户,城区及城郊餐饮用户、集贸市场小摊点、小工业企业约6万户。目前,市场上流通的液化石油气钢瓶约60万只,60万只钢瓶中居民用户约44万只,餐饮用户、小摊点流通使用的约16万只。

  淄博市现有瓶装液化石油气企业11家,共建有标准化充装站14座。液化石油气经营市场仍旧存在非法经营、违规充装、气瓶管理混乱、不法商贩走街串巷等问题,瓶装液化石油气安全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小钢瓶”的管理问题,蕴含着社会安全“大民生”。

  齐力为“最后一公里”破题

  淄博市全国劳动模范、省人大代表陈虎认为,瓶装液化石油气的管理,不同于管道燃气用户,管理难度较大。燃气经营企业直接送气上门,一方面,能确保居民所用燃气质量安全有保障;另一方面,也可以最大限度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入户安检。

  圆桌会议上,记者从来自各方的“心声”碰撞中发现,液化气行业供应服务的核心是车辆运输及用户送气环节,但目前淄博对液化石油气“最后一公里”终端配送车辆及其管理办法还没有找到较为良好的解决途径。具备资质的大型运输车辆受政策制约,限行路段无法送货上门,小型车辆的配送资质不能落实落地,企业不能入户安检,主体责任就处于真空,居民的用气安全也就不能得到保障。

  经过当天的圆桌会议,大家最终得出一致结论:应该尽快明确“最后一公里”配送工具的合法合规资质,明确小型配送车辆的上路资格。

  “对于‘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我们前期也进行过调研,研究过相关办法。针对以上双方问题焦点,我们计划联合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共同研究办法,主要针对瓶装液化石油气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对配送企业、配送人员、配送车辆全部进行系统化管理,从源头上加强配送服务安全管理工作。”淄博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公用事业科科长陆洋当场表态。  据悉,接下来淄博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将组织搭建全市瓶装液化石油气配送服务监管平台,由各区县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组织各企业终端配送车辆全部纳入平台管理,保障配送服务安全。纳入平台管理的终端配送车辆将由系统生成唯一识别二维码,实行“一车一码”管理。

  圆桌会议结束时,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表示将从“源头”把控,统筹瓶装液化石油气终端配送服务管理,指导瓶装液化石油气企业按照“四统一”要求完善终端配送服务体系;督促企业落实“一车一码”“一人一码”管理,接受社会监督。

  据悉,接下来,淄博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还将针对物业管理、房地产历史遗留问题、房屋质量等一系列民生问题,开展圆桌座谈,对各方代表意见建议,认真研究,在今后制定政策时充分吸纳与体现,回应好群众诉求,解决好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推进各项民生问题在圆桌上得到解决。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莉莉 通讯员 董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