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
2021-10-13 09:04:13
任传锐戎装照
在任传锐留下的日记本上,第一页都写着“纪律此本 上不告父母 下不告妻子”等字样。
任纪才展示父亲参加完长津湖战役后获得的勋章。
国庆长假已过,电影《长津湖》的观影热潮仍未退却。近日,在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任传锐烈士的家人在整理老人遗物时发现,老人就来自参加长津湖战役的九兵团26军。通过老人留下的勋章、日记等遗物,以及老人家人的回忆,我们了解到了一名志愿军军官的故事和他经历的长津湖战役。
第一次喊“爸爸”是在父亲的墓前
最近一段时间,不少人都看到了一条令人动容的短视频。视频拍摄于博山烈士陵园,视频中,一位老人跪在地上擦拭墓碑,随后泣不成声。视频配有简短的文字“父亲参加长津湖战役,儿子第一次喊爸爸竟是在父亲墓前”。
视频中哭泣的老人名叫任纪才,今年66岁,他的父亲任传锐曾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军官,于1950年出国作战,直到1953年底才回到家乡。由于在朝鲜战场上负伤且患上了严重的胃病,任传锐回国后长时间处于养病状态,最终于1962年病逝。直到去世时,他的家人都很少知道他在战场上的经历。
“我父亲去世的时候我才刚上学,关于他的事情大部分是听我奶奶还有我叔讲的。”10月11日,记者在博山一小区见到了任纪才。他从抽屉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纸盒,里面放着父亲的部分遗物,其中有几枚勋章、几本日记、一些履历表等。任纪才拿起一枚勋章说:“长津湖战役打完后,我父亲获得了这枚朝鲜颁发的‘国旗勋章’。”
记者看到,这枚勋章以五角星为主要造型,装饰有朝鲜国旗的红色和蓝色图案,勋章背面刻有编号。与这枚勋章配套的,还有一本精致的纪念册,纪念册上写的都是朝鲜语。在内页上,当年任传锐用钢笔留下了一句话:“在长津湖战役中,荣立战功,授国旗勋章一枚”,落款是“中朝志愿军司令部一九五〇年十二月”。
“人家都说‘忠孝不能两全’。我父亲二十多岁就参加了革命,一辈子和家人聚少离多,我和他接触的时间非常少,对他的事了解得不多。在我小的时候,我甚至都不知道我还有个爸爸。”任纪才说,国庆节假期里到烈士陵园给父亲扫墓,当他擦拭父亲的墓碑时,突然想到了当年母亲带着他给父亲扫墓的情景,他触景生情,禁不住痛哭流涕。
因为投身革命事业,在所有子女的成长中,任传锐都是缺席的。父亲在世时,任纪才从未喊过“爹”或“爸爸”,即便是在父亲出殡那天,他也没喊过。今年国庆节给父亲扫墓时,他第一次喊了“爸爸”,他的痛哭既是哭父亲的英年早逝,更是哭母亲和奶奶的生活不易。
和父亲的三次见面
任纪才的老家在如今的博山区博山镇下庄村,目前他的哥哥还在老家居住。兄弟俩相差9岁,下面还有个妹妹,因为父亲去世早加之接触少,父亲在他们脑海中的样貌大都来自几张老照片。
任传锐1938年参加革命,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最初的武工队队员到华东野战军战士,一路成长为一名军官,参加过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南麻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作战、上海战役等。在出国作战时,任传锐担任九兵团26军后勤部副主任、主任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
在任纪才的印象中,他与父亲在一起的日子加起来也只有几个月时间。虽然两人很少见面,但每次与父亲见面都给任纪才留下了深刻印象。
“第一次见我父亲时我才两三岁,当时只知道家里来了解放军,后来才知道,其中一名解放军就是我父亲。”任纪才说,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当时父亲给他带回家两样东西,一个是上发条的铁皮老鼠玩具,还有一罐水果罐头。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这两样东西都算得上是稀罕物,那个上满发条就满地乱窜的铁皮老鼠一度成为他和小伙伴们的最爱。
由于在朝鲜战场上受伤且患上了严重的胃病,任传锐在回国后疗养了一段时间,还参与了支援地方建设、干部文化补习等。等到任纪才第二次见到父亲时已经是1962年的农历五月,那时的任传锐刚结束了在外地医院的治疗,病重的他回家继续休养。就是在这段时间里,他对父亲不那么眼生了。有一次任传锐把任纪才揽在怀里,小儿子在他身上摸索,突然发现父亲的脚和自己的不一样。
“我父亲把缠在两只脚上的绑带脱下来,露出了两个奇怪的脚后跟。说是脚后跟,其实已经没有了脚后跟,原来应该是脚后跟的地方,塞着一些棉花和纱布。”任纪才说,父亲那两个奇怪的脚后跟让他终生难忘。
为了让任传锐安心休养,任纪才被安排与奶奶同住,父亲在家的那段日子父子俩也很少见面。最后一次“见面”就是父亲出殡那天了。
“我记得当时部队来了一些人,还当着很多人的面说了好多话。我后来才意识到,那是在开追悼会呢。”任纪才坦言,当时的他还很小,不明白发生了什么,家人让他叫“爹”他也没叫,他甚至都没哭。
来自长津湖的战地日记
任传锐的侄子任纪昆说,对于在部队经历过的那些事,任传锐很少对家人提起,一来部队有保密纪律,二来他在部队里见到了太多战友的死伤。任传锐生前曾多次对自己的弟弟也就是任纪昆的父亲说,和那些死去的战友相比,他是幸运的,他很知足。
今年国庆假期里,任纪昆看了电影《长津湖》后感慨万千,在他印象中,大伯也是参加过长津湖战役的。他又找出大伯当年留下的遗物,特别是几本日记,仔细查找,终于找到了大伯关于长津湖战役的记录。
在任传锐留下的几本日记中,有两本红色皮面的日记本,封面写着“建国日记 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等字样。翻开封面,第一页都写着“纪律此本 上不告父母 下不告妻子”等字样。这两本日记记录了1952年7月至1955年3月,任传锐在朝鲜战场和回国后的工作日常。在其中一本红皮日记里,夹着几张纸,记录了任传锐在朝鲜参与的一次侦察行动和他经历的长津湖战役。
在战役前的一次侦察行动中,他和战友遭遇敌机扫射,30名战友当场牺牲,他自己胯部中弹。在长津湖战役中,他和战友们穿着单衣、球鞋,冒着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坚守六天六夜,每人只带了3斤炒面,渴了就吃雪。任传锐的两个脚后跟被冻坏了,他用棉花、纱布包起来,坚持参加了战斗。
“多少战士转眼间就没有了。为了打倒美帝国主义,一切都不怕。”这是任传锐这篇日记的最后一句话。
任纪昆说,大伯先后两次与家人完全失去联系。由于一直没有大伯的消息,坊间甚至出现了大伯已经投靠了国民党军队的说法,他们一家人既担心又委屈。直到1950年7月,家里突然收到了大伯寄来的信。信上说,他的部队正在滕县(今滕州)休整待命,很快就要北上,盼家人速来见上一面。
“我父亲带着我大哥赶紧去了滕县,和我大伯见了一面。第二天,我大伯他们就坐上闷罐车北上了。”任纪昆说。
“和我大伯同期入朝的战友,光我们附近村的就有几十名。随着战事的发展,一起去朝鲜的同乡,有的因轮战回国休整来家探亲了,有的复员退伍返乡了,有的因壮烈牺牲家里收到了不幸的消息。唯独我大伯,一直杳无音讯。”
任纪昆说,直到1953年12月的一天,奶奶正在胡同里推碾,一个高大的身影突然“扑通”一声跪在了她的脚下,一句“娘,我回来了”!奶奶先是一愣,紧接着娘俩抱头痛哭……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韩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