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
2021-12-01 09:19:26
编者按:
几天前,暖心阿姨为深夜求职小伙送热饭菜,让淄博人在全国“圈粉”。这样的凡人善举不断涌现,是对厚道齐地人文精神的历史传承,更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下淄博人的行动自觉。
鲁中网即日起开设“厚道齐地 美德淄博”栏目,寻找“凡人凡事”,讲述淄博人的温暖故事;挖掘“齐地往事”,厚植淄博历史长河中的深厚人文底蕴;小品“评古论今”,让传统文化之光照进新时代文明实践。
在淄博市周村区永安街街道朝阳馨居小区,有一则口口相传且真实存在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名叫郭素卿。十年来,郭素卿全身心照顾重病父亲,用反哺跪乳般的孝心助父亲安享晚年;十年来,拥有“郭素卿式”儿女成了邻里乡亲们最渴盼的事,甚至有人直言:生女当如郭素卿。
辞职十年只为照顾好老人
四次转院,两次进重症监护室,5次收到病危通知书,287天时间,郭素卿的父亲辗转淄博武汉两地医院。多亏孩子孝顺,郭素卿的父亲才创造了医学奇迹。
2011年秋,郭素卿的父亲突发脑梗,后转为脑溢血,病情严重。经过多次转院、找专家做手术,老人的命算是保住了,医生说老人的脑细胞坏死液化是不可逆的,能保住命就是万幸了。
于是,在转至武汉住院的102天里,郭素卿四姐弟和郭素卿的爱人、堂弟六个人衣不解带,每天三班倒,轮班照顾老人,为老人按摩、翻身、擦洗、喂饭。
一段时间后,老人的脚趾居然有了微弱的神经反应。医生感慨道:“我从医20多年,经手很多类似的病人,只见过肌力恢复从1到2、从2到3的,能从0到1的,这是第一例,这是个医学奇迹!”
2012年春节前,郭素卿的父亲转回到淄博市中医医院继续康复治疗。姐弟几个都有工作,大家商量要请护工。郭素卿沉思良久,说:“我来照顾咱爸吧。咱爸的脾气习惯,只有咱们几个最清楚,别人照顾,我实在不放心。”从此,郭素卿在单位请了长假,和父亲一起住进康复病房,这一照顾,又是半年。
2012年6月,郭素卿父亲康复治疗结束出院,生活无法自理,几个姐弟又犯了难。郭素卿此时又做了个大胆的决定:“我来!我辞职吧!”
以最快的速度办理好辞职手续后,郭素卿第一时间把父亲接到了自己家里。为了在夜里及时回应父亲,郭素卿买来行军床睡在老人床边;为了让父亲康复得更快,她四处拜师学习按摩拉伸筋骨方法;为了让父亲听到京剧,她就去买来唱戏机;为了让父亲吃上喜欢的新鲜榆钱和香椿,她就去山上挖来小苗栽种在院子里……父亲生病以后,经常无缘无故地发脾气,情绪波动很大。每次郭素卿都是默默倾听,笑盈盈地哄着,一遍一遍、不厌其烦,直到哄得父亲高兴了才去做家务。
三代人传承孝道家风
十年来,郭素卿全身心照顾重病父亲,用反哺跪乳般的孝心陪父亲安享晚年;十年来,拥有“郭素卿式”儿女成了邻里乡亲们最渴盼的事,甚至有人直言:生女当如郭素卿。而被提及其孝行时,郭素卿理所当然地说:“我觉得这很正常吧。”
事实上,郭素卿一言一行里流露出的孝道是从小耳濡目染的结果。据郭素卿回忆,她的姥姥也是个体弱多病的人,尽管姥姥活了90岁,但70多岁的时候连续多年重病无法下床,母亲姐弟五个,轮流排班,24小时侍奉床前。
47岁的郭素卿说:“母亲用实际行动影响了我。”
如今,郭素卿又用实际行动给她的女儿树立了榜样。
郭素卿辞职后,养过鸡鸭鹅猪,还兼职做过窗帘、编过手工,但收入微薄,一家人的生活负担就全压在了靠打零工赚钱的爱人沈学兵身上。尽管生活窘迫,一家人却从未有过怨言。
郭素卿在医院照顾父亲的287天里,13岁的女儿沈昊旻都是一个人照顾自己。女儿上高中后,因为担心晚自习放学回家晚吵醒姥爷,主动选择住校。2017年女儿考入大学后,便很少再问家里要钱。
郭素卿的孝行感动了很多人,她的事迹甚至被口口相传至贵州。2020年,贵州茅台镇的一个酒厂老板,听到郭素卿的事迹后深受感动,辗转联系上她,主动把一部分酒水的代理权交给她。郭素卿没有经验,怕代理不好。老板却说:“妹子,你别担心,我不收你代理费,也不需要你押款进货,我用最低的价格给你直供最好的酒水,算我支持你创业。我的酒水有价,而你的孝心无价!”
2020年,郭素卿的孝行传到了区里、市里,当年12月,淄博市文明办将郭素卿列入年度“淄博好人榜”,并通过多种方式对郭素卿的事迹广为宣传。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