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
2021-12-22 08:37:53
“不管外面有多美的风景,有多好的东西,你永远想回来,一是割舍不下家乡情怀,二是淄博确实越来越好了。”说起家乡淄博文旅事业的发展变化,全国知名短视频创作者朱一旦感慨万千。
正如朱一旦所言,以“五好城市”为美好愿景的淄博正变得越来越好,且被越来越多的人看见,直至入选了2021全国网红城市百强榜。
变化背后,是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在不断助推这座城市的文化旅游进入注重“旅游体验”的3.0阶段:一方面,文化使旅游产品更丰富,提高了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促进淄博市文化高地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流动的旅游活动激发了地域文化的活力,并助推淄博市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
创新发展——牵手灵山集团筑造齐风胜境
12月10日,备受关注的第十八届齐文化节暨第十二届齐文化博览会盛大开幕。作为淄博市一年一度的节庆盛会和文化大餐,齐文化节已连续举办了十八届,成为淄博走向世界、世界了解淄博的重要窗口和传播平台。
“齐文化节是传承和弘扬齐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文化交流和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我们要充分发挥齐文化节这个平台作用,必须扎实做好齐文化的传承弘扬和转化创新文章。”临淄区委书记朱正林如是说。
身为齐国故都和齐文化发祥地的淄博,长期以来一直在谋求齐文化的传承创新发展,但现有的展示载体与齐文化璀璨的历史地位并不匹配。在“凤凰涅槃,加速崛起”已成为淄博转型发展关键词的当下,如何实现齐文化破题,让这座工业老城变身“文旅新城”,一直是淄博思考的重要命题。
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项目,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工程,而由无锡灵山文化旅游集团操刀的齐风胜境、齐国故城考古遗址博物馆及周边重点项目,则无疑是淄博齐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的开山之作。
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晓红表示:“我们要加力实施齐文化传承创新工程,扩大齐文化影响力,塑造齐文化超级文化IP,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将淄博打造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国家级标杆城市。”
为此,淄博市引进省内外16家考古勘探资质单位,积极配合500余项重点项目建设,成功保护了临淄齐国故城、临淄墓群等一批文物古迹,实现了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政府层面的创新引领,焕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对外,与景域驴妈妈集团签约淄川聊斋文化建设项目,与乡伴文旅集团、青岛泽灵文化、保利文旅、首清奥旅等10余家公司签约合作项目;对内,着力推进华侨城旅游综合体、中华传统民俗文创园等56个重大项目建设,中国国家地理·淄博营地项目建成营业……
文旅产业是人民群众参与度高的幸福产业,发展空间大,渗透性强,开放度高,可和不同行业融合,以“文旅+”的形式延伸产业链,淄博文旅凭此不断培育新项目、壮大新产业,源源不断地为城市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好玩”的亮点。
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淄博市接待国内外游客4102.99万人次,同比增长87.19%,实现旅游总收入477.68亿元,同比增长88.94%。
诚意惠民——“齐惠游”“消费季”贡献淄博模式
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的关键所在就是惠民,怎样才能做到最大限度惠民,是一道必答题。
注重顶层设计,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区县形成联动,这既是淄博文旅惠民消费季良好的工作机制,也是2020年12月成功入选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后,经过多方努力打造出的“淄博模式”。
今年4月10日,2021年淄博市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暨“齐游淄博”文旅活动年启动仪式在唐库文创园举行。与往年相比,本届消费季补贴比例由20%提高到30%,淄博市财政统筹补贴提高到400多万元。
今年11月,历时7个月的2021年淄博市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落幕。截至目前,通过银联“云闪付”APP发放37批“惠游淄博”文旅惠民消费券,补贴范围涵盖文化旅游、文艺演出、图书报刊、传统工艺等126家文旅行业企业,核销消费券金额412.99万元,直接带动消费2306.63万元。
与此同时,为了推进淄博旅游产品“串成线、连成片”统筹发展,促进吃、住、行、游、购、娱整个文旅产业链条全面繁荣,淄博于9月26日推出了“齐惠游”旅游年卡。为了让“齐惠游”旅游年卡更加惠民,惠民消费季组委会发放30万元淄博“齐惠游”旅游卡定向券,凡领取定向券的市民,可在购买“齐惠游”旅游年卡后减30元,即69元就可买到“齐惠游”旅游年卡。1万张“齐惠游”旅游卡定向券,发出不到5小时就被一抢而光……
“齐惠游”旅游卡发行方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22日,潭溪山旅游区、齐山风景区、周村古商城、梓橦山景区、沂源鲁山森林公园、玉黛湖生态乡村庄园、淄博动物园等热门景区使用数达到了4000人次以上,蒲松龄纪念馆、原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十几个景区用卡次数也达到了千次以上。
11月29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正式公布第一批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周村古商城、唐库文化创意产业园入选,这无疑将进一步推动淄博“夜经济”的发展。
跨界突围——百项非遗项目“驶上”高速路
12月4日,以“匠心手造 共享非遗”为主题的山东省第五届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如约而至。与往年不同,此次展会的举办地选在了青银高速淄博服务区。这是继11月18日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与山东高速服务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签约“文旅+服务区”产业融合战略合作后,双方的再次联手。在“文旅+”跨界融合的大潮下,一个以“非遗”为主题的“文旅+服务区”产业融合模式横空出世。
这样的跨界融合让100余项非遗项目“驶上”高速路,迎来发展新赛道的同时,也在人流车流集聚的“高速圈”内打开了一个了解淄博乃至山东非遗文化的窗口。
周村烧饼制作技艺传承人王春花对此次展会感慨颇深:“非遗文化、项目以及产品大多比较传统,这次展会场地设在高速公路服务区,能让更多人看到非遗传承的创新性改变,同时也寓意着非遗文化的发展能够搭上‘高速快车道’加速发展,这对非遗是件很有意义的事。”
截至目前,淄博市共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4项、省级非遗项目73项、市级非遗项目269项,形成了完备的国家、省、市、县(区)四级名录体系。当数量众多、体系完备的非遗项目遇到不断创新的传播形式,跨界融合浪潮下,非遗“IP化”突围之路正被期待。
“我们的目的是借此跨界融合,为淄博乃至山东非遗文化提供一个更好的交流传播渠道,进一步擦亮非遗品牌,让更多人看到知道它们、了解它们、共享它们。”淄博文旅方面表示。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随着“文旅+”产业跨界融合诸多探索的推进,努力探索非遗项目保护、非遗文化传播的淄博乃至山东,也将走出一条新“非遗IP化”突围之路。
有解思维——城市书房让市民“诗意栖居”
掩映在青翠树林中的淄博人民公园城市书房,是牛湘荷每天的“打卡地”。为了备战考研,她经常在这里一待就是一天。书看久了,站起来望向窗外公园里的绿色,让眼睛和心灵一起放松。“这儿离家很近,安静舒适,志愿者的热情服务,给我一种家的温暖。”牛湘荷的这种温暖来自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对城市书房建设的“有解思维”。
如何引导全民阅读,创建美学空间,提升城市品质?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借助社会力量打造“家门口的图书馆”——城市书房。城市书房提供公开、公共、共享的高品质文化空间和交流平台,满足了人们追求优雅、高品质阅读环境和氛围的愿望,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为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发展带来了新方向,为淄博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打造20分钟文化健身圈、助力“书香淄博”“文化名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建成“城市书房+”新型公共阅读服务设施92处,接待读者200多万人次,流通图书80多万册次,举办阅读推广活动150余次,真正做到让公共阅读融入百姓生活。这座“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的城市,也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好学之城”。
“未来,淄博将在文旅项目推进、特色旅游线路打造、时尚节会培育、文旅夜经济提升四方面发力,全力提升淄博文旅‘好玩’品质活力,打造‘好学、好看、好吃、好玩、好创业’的‘五好城市’,形成近悦远来的强磁场,为答好建设高能级城市新答卷助力赋能。”李晓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如今的淄博,依然显出了与众不同的气质。当你站在淄博新区的标志性建筑海岱楼上,眼前的古色古香与周围的高楼大厦乃至远方若隐若现的叠嶂山峦浑然一体,这片土地的厚重与鲜活、古老与现代、融合与创新交织在一起,迎面扑来,这座正在凤凰涅槃、加速崛起的城市,正在以文旅为纽带,悄然无声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目光。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马景阳 王继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