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聚焦淄博党代会·述评⑤|未来的淄博,以怎样的场景呈现?

来源: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

2022-02-16 09:11:11


  党代表身着正装进出会场,声音响亮唱响国歌,普通话接受记者采访……

  这一个又一个的场景叠加起来,让人感受到了仪式感、现代感、精气神,感受到了场景带给人的变化,以及由此被改变的城市气质。

  这种气质,促使城市各项功能在空间和个体生命互相交叠中重新定位,成为推动淄博转型跨越,向前跃迁不容忽视的能量。

  淄博对各类场景的打造,渗透在党代会报告的字里行间。报告全文6次提到“场景”,涉及“城市平台赋能”的部分,提到了3次:“打造更多主题式、沉浸式的人文场景、社交场景、消费场景,让人流、物流、资金流、数据流等在淄博由‘流量’变‘留量’。”除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场景打造,淄博在产业方面强调“场景驱动”“线上驱动”,在治理层面则要求“场景治理”。

  从报告对场景的勾勒及“更多”的程度描述来看,淄博正在探索一条以消费为导向,以生活娱乐设施为载体,以文化实践为表现形式,推动着经济增长,重塑后工业城市更新与发展的全新路径。

  这样的城市发展路径,与著名的“场景理论”不谋而合。

  “场景理论”出发点在于:特定区域文化与价值观,蕴藏在社区、建筑、人口、风俗和群体性活动中,并外化为生活娱乐设施的功能、种类、布局的总和。

  “场景理论”中,人的归属感主要来自三个层面:各种丰富多彩社会活动;足够的包容性,让人尝试新的东西;当地的美学特质,让人为此感到骄傲。

  围绕这三个层面,淄博做成了很多事情——

  社会活动方面,从10天纳客近30万的啤酒节,到微博话题热度超越几千万次点击和百万次讨论的麦田音乐节,淄博一次次的“大手笔”,其活动本身的影响早已跨越了城市本身的边界。一场场时尚、活力盛会中,奔赴而来的年轻人,为这座城市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淄博的包容性,让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尝试新的东西,同时以“人才金政37条”为引领,在过去五年新增省级以上重点人才工程专家305人,实施“三年十万大学生集聚计划”两年引进大学生9.49万人基础上,未来会有更多的精英人才涌入。

  与此同时,淄博对“时尚”的追求、对“城市美学”的向往,以及对东方美学的运用,推动了城市整体审美的提升:以口袋公园、拇指公园、主题公园、带状公园构建起全域公园城市;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和全民健身体育休闲场所,构建起“15分钟文体活动圈”;以“五好”城市为指引,营造出更多主题式、沉浸式的人文场景、社交场景、消费场景;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完成,“对外125出行圈”四通八达;“两环五射线”城市快速路网工程、张博市域铁路建设,“市域15-30-60出行圈”拉伸城市空间……

  打造工作和生活所向往的场景,为的是让城市有生态、洁净、整齐、美丽的“表情”,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月13日,淄博市党代表、博山区城西街道党工委书记魏其宁表达了城市迭代更新的迫切,“位于博山主城区的城西街道共有1200多栋楼,其中老旧小区就有900多座,城市功能布局也都是二三十年之前形成的,推进城市迭代更新,提升城市能级势在必行。”很显然,党代会报告的指引,让“场景理论”的淄博实践,变得越来越深入人心。

  未来五年,淄博坚持更新老城、拓展新区,深入开展城市有机更新行动,完成所有城镇棚户区和2000年以前建成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实现“15分钟生活圈”全覆盖,让这座老工业城市成为彰显情怀的温馨城市。

  通过这些改造,各种各样的舒适物设施和活动,以不同排列组合创造出独特的场景,赋予城市生活新意义、体验和情感共鸣。多彩活力的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高能级创新创业生态要素供给链、高品质精致宜居生活圈、高层次活力时尚休闲带,更多的城市合伙人就会牵手淄博、扎根淄博。

  透过党代会报告,还可以看到淄博正在打造或即将形成的城市品牌有很多:全域公园城市、高水平开放型城市、“五好”城市、多彩活力的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全域共同富裕先行城市、全领域“无证明城市”、先进制造业强市、“无废城市”、绿色智慧能源示范城市……

  这样的城市品牌,其实是由一个个城市场景打造出来的。打造场景能够给城市提供塑造品牌的机会,甚至能给人带来“归属感”——如果一个人感受到“这座是为我打造的,它的一切能够帮助我成为我想成为的人”,那就意味着,他“归属于这座城市”。

  “每个城市都有一样可再生的资源,那就是人民的创造力。”淄博决策者的认知、远见,正在逐步通过一个个让人憧憬的场景,让淄博脱胎换骨。

  与日俱增的美好场景,将吸引越来越多的高素质外来人口涌入,进一步助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美好城市与优秀人才双向奔赴,属于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的美好场景,将水到渠成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