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述评 | 双向奔赴的期待

来源: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

2022-02-23 08:51:22


  一起向未来!

  2月22日,淄博市“两会”胜利闭幕。

  对于这座城市来说,一场双向奔赴的期许,由此开启。

  刚刚闭幕的北京冬奥会,中国与世界“双向奔赴”,向世人诠释了“一起向未来”的真谛。

  淄博,在党代会和市“两会”之后,同样在“双向奔赴”的美好期许中“一起向未来”。

  双向奔赴的期待,是情绪上的感染。

  党代会和市“两会”中间仅有的一天休息时间,新一届淄博市委常委班子在短短10个小时里奔赴三区一县,所表现出来的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情绪,由“关键少数”传递到了城市的各个角落。

  党代会和市“两会”上,淄博所有的区县委书记、区县长都接受了媒体采访,这样的“阵势”,并不多见。从会议凝聚共识的挂帅、吹号,到化为行动的出征、冲锋,都在一言一行中展现出来。

  这样的情绪感染,正如省委书记李干杰在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说的那样,“广大干部既要当好指挥员、战斗员,也要当好宣传员、引导员,把各方面力量凝聚起来,形成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淄博城市转型升级呈现出关键性、趋势性、转折性变化,经济触底反弹、回升向好,是全市上下在知重负重、知难克难中拼出来的发展优势。未来五年,身处这座以“九大赋能”为发展路径、“九个现代化新淄博”为任务目标的城市,党员干部在愿干、实干、能干基础上,也会变得敢说、会说、说好,用情绪上的感染,与社会各界在“双向奔赴”中同频共振。

  双向奔赴的期待,是认知上的强化。

  如今,淄博已踏上新的赶考之路——深化“九大赋能”,打造“九个现代化新淄博”。

  把发展蓝图变为美好现实,需要淄博上下团结向前进、一起向未来。

  实现这样的认知,则需要淄博各方主动架起沟通的桥梁,才能在不断的迭代中,形成城市发展的合力。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淄博某区县委书记和区县长曾经进行过这样一次谈话——

  为了更好地落实当日工作及次日的安排,该区县委书记坦诚希望找区县长每天凑一下,“我有空的时候去找你,忙的时候趁中午吃工作餐时聊聊也行”。

  区县长回复“书记不用跑,我有时间来找你”。

  当区县委书记、区县长实现“双向奔赴”,强化城市发展的共同认知,所产生的干事创业的合力,自然能达到“1+1>2”的效果。

  当党员干部之间、上下级之间、各级部门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都能实现认知上的双向奔赴,未来自然可期。

  正如勒·克莱齐奥《流浪的星星》说的,“这个世界上,虽然没有最美好的相遇,但却应该有为了相遇或者重逢,所做的最美好的努力”。

  双向奔赴的期待,是行动上的确认。

  过去两年,淄博新引进大学生9.49万人,驻淄高校大学生留淄率由26%提高到36.5%。数据的背后,是淄博多彩活力的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和好学、好看、好吃、好玩、好创业“五好”城市品牌,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才。

  除了人才待遇,淄博在事业、平台、氛围的营造上同步发力,在引进、培养、使用、激励、服务等层面,所展现的打造人才“生态链”的诚意,成为人才与淄博“双向奔赴”的动力所在。

  人才的涌入,带动了产业的升级。为了延续这样的良性循环,淄博持续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加快建设高水平开放型城市,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有效破除,市场活力充分释放。

  随着淄博成为全维度要素汇聚之地,这座城市在新发展格局和“一群两心三圈”区域布局中,与中国乃至世界“双向奔赴”的姿态明朗而坚决。

  当淄博8.6万户15.7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脱贫,“齐惠保”参保人数超过158万,247处长者食堂月均服务老年人20万人次……决策者对未来的规划,与470万淄博人实现了“双向奔赴”:在2021年全省群众满意度测评中,淄博排名由上一年度第11位提升至第6位,创历史最好成绩。

  正如淄博市委书记江敦涛在政协第十三届淄博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所说,当社会各层面都能像人民政协那样,“多听听群众牢骚带气的话,多看看群众家里的犄角旮旯,多问问群众有啥想法”,才能当好党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在“双向奔赴”中共享城市发展红利。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万种喜欢淄博的理由。

  城市各层面都能实现“双向奔赴”,才是淄博未来发展的强大动力。在这样的双向奔赴中,淄博因470万人更精彩,470万人也因淄博更出彩。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