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鲁中网
2022-03-21 22:39:16
鲁中网评论员 王镇
在抗击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移动互联网是一处看不见的战场。十几天前,当战“疫”的警报在淄博拉响,一场关于“信息疫情”的战斗,就悄然在这片隐形战场上开始了。
本轮疫情发生后,全市群众响应党委政府号召,以居家的实际行动对抗奥密克戎。面对关于疫情的海量信息,人们不自觉地握紧手机,浏览疫情新闻,关心疫情发展,通过各种群聊获取最关心的信息。然而,移动互联网在带来便利的同时,还是一把“双刃剑”。
在社交网络平台上,我们凝心聚力,为家人朋友加油鼓劲,向一线人员点赞致敬,彰显着全民战“疫”的信心和决心。同时,我们也不得不面对微信群、朋友圈中真假莫辨的“即兴新闻”。诸如“户外空气阳性”“无人机高空消杀”“全面取消出行限制”之类的谣言和旧闻,牵动着公众敏感的神经。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世卫组织专家Sylvie Briand提出“信息疫情”这一新名词。它指的是与疫情有关的不实信息通过以社交网络为主的网络通信技术向全球公众即刻、广泛传播,对疫情的正确防控造成重大妨碍,并进一步地助推疫情蔓延的现象。诚然,在这样一个“人人拥有麦克风,个个都是自媒体”的时代,移动互联网成为疫情信息的“集散地”和涉疫舆情的“放大器”,假消息以其迎合人们心理的特点,迅速掀起风波。若任其“狂轰滥炸”,不仅会引起公众恐慌,而且会对战“疫”成果造成严重影响。
近年来,淄博市通过及时查处、通报一批散布涉疫谣言案件,强化普法宣传力度等措施,收获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涉疫谣言的整治作为一项社会治理问题,不仅仅是党委政府、新闻单位的事情,公众也应成为网络空间治理的“主人翁”,通过主动积极地参与“共建共治共享”,共同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
“信息疫情”来势汹汹,我们作为普通人,理应具备一定的媒介素养、科学素养。面对形形色色的疫情信息时,我们要“三思而后行”,对信息的来源、时间、地点和内容等进行判断、核实,拒当谣言与旧闻的“搬运工”和“二传手”。我们要多一点理性、少一些任性,多一份定力、少一些跟风,做止住谣言的“智者”。
移动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在不信谣、不传谣的同时,我们也要具备高度的法律责任意识,坚决避免参与对患者的人肉搜索、网络暴力,或对网友进行人身攻击、谩骂互撕等违法活动,以免触碰法律的“红线”。
齐心战“疫”,绝不只是一句口号。作为一名市民、网友,我们能做的不只是居家隔离或志愿服务,理性冷静地面对谣言,遵守好互联网法律法规,也是为防控工作出力。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需要我们共同来维护,不要让“信息疫情”中的谣言“扎眼”又“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