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蹲点调查”大调研·和平篇| 从细微民生出发 破解老城“幸福密码”

来源:鲁中网

2022-05-17 08:33:03


  ■鲁中网记者 马鑫 王镇 通讯员 冯萍 王业宏 徐坤

  老城改造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近年来,张店区和平街道结合辖区实际,通过改造老旧小区、探索延时服务、加快社区长者食堂和城市书房建设等“有机更新”措施,使居民生活品质得到极大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成效明显。

  老小区“拆墙并院”变身“大社区”

  通济花园坐落于铁路北,是张店老城的一处老旧小区。85岁的居民张有先在这里生活了25年,用他的话说,自己算是小区的“元老”,对这里感情非常深。“不容易”“非常好”6个字,是老人对街道、社区改造工作的朴实评价。

通济花园社区老旧小区改造解决停车难。

  老城改造被称为“天下第一难”。几年前,通济基础设施老化,飞线漫天、立面脱落,绿化带杂乱不堪。整个小区29栋住宅仅有百余个停车位。此外,张有先居住的9号楼等3栋住宅,因历史原因建有院墙,影响到社区居民活动空间。对于社区提出的拆除院墙一事,部分居民持反对意见。

  为解决遗留问题,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走访动员,其他热心居民也自发做工作,在大家不懈努力下,把大社区分割开的院墙终于被拆除,小区空间开阔了,居民心里也亮堂了。如今,院墙的原址上,新建社区用房的主体已基本完成,未来将用于服务居民。

通济花园社区居民张有先接受采访。

  经过改造提升,昔日的老旧小区换了新颜,居民有了属于自己的游园、小广场和健身步道,停车难的问题更是得到彻底解决。“我们在改造过程中采用‘双排车位’的改造方法,车位增加到700多个,基本可以满足居民停车需求。”通济社区党委书记宓传玲说。

  长者食堂带来“舌尖上的”幸福晚年

  老旧小区改造作为一项民心工程,为所有居民,尤其是像张有先一样的老年人,带来了居住环境方面的切实改善。据统计,在和平街道,平均3个常住居民就有1位是老年人。做好社会满意的养老事业,是该街道走好品质民生“赶考路”的关键考题之一。

  长者食堂的建设,是和平街道坚守“银发初心”、服务辖区居民的贴心举措之一。快到饭点,城中社区长者食堂的工作人员们忙碌起来。热气腾腾的饭菜盛出后,老人们陆续开始排队买饭。荤素搭配,加上主食,稍贵一些的套餐13元一份,价格最低的套餐仅7元一份,不同年龄段的老人,凭政策还可以再优惠2到3元。

  城中社区居民侯素梅今年78岁,中午与邻居一起来此就餐。一份两荤一素的套餐,才花了11元钱。“年纪大了做饭很费劲儿,这里饭菜味道不错、干净卫生,价格也不高,来吃饭很方便!”侯素梅接受采访时说。

侯素梅(右)在长者食堂就餐。

  据和平街道办事处主任孙华晨介绍,截至目前,按照15分钟服务圈半径的原则,和平街道已有3家长者食堂建成运营,分别立足祥和社区、和平社区和城中社区,大面积辐射中西部辖区。

  城市书房把“国家图书馆”搬进社区

  于社区的城市书房中端坐,就可通过电子阅览系统,浏览到国家图书馆的海量藏书。在和平街道城中社区,这即将成为居民可触及的现实。

城中社区城市书房

  城中社区城市书房位于城中小区西南村院内,占地400余平方米,整体设计简约、时尚又温馨。这里作为全市首家社区城市书房,还有一个名字——市图书馆城中社区分馆。这里的12000余册藏书,均可依托全自助服务,实现与市图书馆的通借通还。

  与城市书房仅一门之隔的城中小学,是一所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主要生源的学校。针对学生们放学无处可去的问题,城市书房作为与社区共建的青少年活动中心,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舒适、安全、免费的学习环境,解除了家长们的后顾之忧。

  “每天下午4点半放学后,我们会把儿童阅览区封闭,学校派两名班主任老师集中为孩子们辅导作业。到周末、假期,还有专职工作人员,为孩子们提供音乐、书法公益课堂。”城市书房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小事连着民生,民生连着民心。近年来,和平街道“站位群众立场”建设高品质民生,推动各社区提升服务品位,“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良好氛围逐渐形成。

  “下一步,和平街道将坚持为民服务,继续从细微民生出发,夯实养老‘基本盘’,拨亮民生‘指明灯’,走好时代‘赶考路’,切实提高辖区居民满意度。”和平街道党工委书记唐琨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