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520”特辑|“双医夫妻”“医”路相伴19年

来源:鲁中网

2022-05-20 09:34:01


  鲁中网记者 徐梦迪 孟博文

  在医生这个行业里,有个词叫“双医夫妻”,一个家庭,两个医生,他们需要付出更多。5月20日,在这个表达爱的日子里,记者来到淄博市中心医院,听听“双医夫妻”之间爱的故事。

  “我是东营人,2011年北京大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通过淄博市‘紧缺型人才引进’政策,来到淄博市中心医院工作。”记者来到时,刘永亮正在办公室开视频会议。

  刘永亮,1983年8月出生,淄博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综合科主任,淄博市青年名医、淄博市中青年医学拔尖创新人才,2019年获得山东大学博士学位。主持省自然面上项目等省市级课题6项,参与省市级课题5项;发表SCI 10余篇,核心期刊8篇。

刘永亮在病房为病人检查伤口恢复情况。

  “因为我爱人在这里工作,毕业后我没有犹豫,直接选择了来淄博。”刘永亮爱人相新新告诉记者,“当时刚好有政策的支持,到淄博工作可以享受近20万的安家费,一晃眼,我已经在医院工作近9年了。”

  相新新,1985年5月出生,主任医师,淄博市中心医院科研与对外合作部主任,泰山学者青年专家,硕士生导师。2013年6月,相新新北京大学生理学博士研究生毕业,同年作为淄博市高层次人才引进到淄博市中心医院工作。

相新新指导转化医学中心研究生做实验。

  两人相识于2003年,那年刘永亮和相新新考入了同一所大学,并分在同一个班级。“第一次见面是在军训,看到她的第一眼我就被吸引了,因为当时是班长,就找各种理由、借口跟她接触,送她礼物,给她情书,后来我们就在一起了。”刘永亮告诉记者。

  “我们上大学的时候还没有手机,很多话都是通过情书来说。”相新新回忆起大学时光,“恋爱大多数时光是在一起相伴学习,当时我们励志要考北京大学的硕士研究生,经常相互鼓励、相互加油、共同进步,好在都有一个很好的结果。”

  2013年5月20日,相新新博士研究生答辩完毕后,两人回到老家结了婚。“我们两个都是从外地来淄博工作的,我是东营的,我爱人是潍坊的,现在我们在淄博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儿子现在已经9岁了。”刘永亮说,5月20日是他们第9个结婚纪念日。

2013年5月20日,两人步入婚姻殿堂。

  谈起家庭,刘永亮一度哽咽,因为自己在临床工作,耳鼻喉科病人、手术较多,值夜班、加班次数较多,“顾家”成了一个难题,“现在孩子都是我爱人在带,有时候连续加班四五天,回到家的时候孩子已经睡了,在这一方面,我觉得很亏欠家人。”

  刘永亮坦言,能够真正留给家人的时间并不多,其中的酸楚也只有同行才能理解,好在同为医生的两人三观一致,相新新非常理解爱人的不易,在工作之余主动担负起了照顾家庭和孩子的重任。

相新新与转化医学中心医生开会,交流工作情况。

  在工作中,淄博市中心医院为刘永亮和相新新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机会。2017年,相新新经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赴美国密西根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访问学者学习,“当时孩子太小了,才3岁,离不开我,所以就带着孩子一起去了美国,这也是工作后跟我爱人分别时间最长的一次。”

  一年后,到了回国的时间,原本马上就要团聚的一家三口,又因为刘永亮被国家选派到以色列进行为期3个月的微创诊疗技术提升项目培训,而延长了见面的时间。

刘永亮与同事一起查看病人CT,讨论病人病情。

  “我比她早两年回来,想着打拼两年,等她毕业后,可以有能力给她一个家。13年咱们‘人才引进’的政策更好了,她毕业回来后,拿到的安家费比我工作两年攒下的钱还要多。”刘永亮不禁感叹,现在政策越来越好,“人才金政37条”更是给高校的人才提供了更好的机会和补贴。

  相恋19年,结婚9年,在医院,他们并肩工作,守护患者健康;在家里,他们相互扶持,守护彼此和家人。

  今天,一份神秘的结婚纪念日礼物将送到相新新手中,一份情书,一个视频,亦或是一束鲜花……都将成为他们爱情故事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