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聚焦农民增收致富②|1900个城乡公益岗全员上岗!桓台县“兜底保障”稳就业惠民生

来源:鲁中网

2022-06-10 14:39:31


  编者按:

  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推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是“三农”工作面对的一项现实考题。

  6月5日,淄博市委书记江敦涛调研小麦夏收工作和数字农业项目建设时强调,要坚决扛牢政治责任,不误农时抓好“三夏”生产,高标准高效率推进项目建设,聚力打造数字农业农村中心城市,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作出淄博贡献。

  6月8日,中共淄博市委网信办“聚焦农民增收致富网络媒体在行动”正式启动,鲁中网与大众网·海报新闻、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淄博新闻网·博览新闻、中华宽带网·齐点淄博等6家网络媒体一同走入乡村深处,奔赴淄博各区县,实地探访农民增收致富新模式,深入挖掘淄博“三农”增收致富的秘密,并推出《聚焦农民增收致富》系列报道。

  鲁中网记者 徐梦迪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困难人员就业问题,是“困扰”民生许久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通过什么样的模式来精准解决?

  6月8日上午,记者一行来到淄博市桓台县起凤镇夏六村,实地探访沿河生态巡查员的日常工作,剖析公益性岗位解决就业问题,探索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深入挖掘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公益力量”。

  “非常高兴能应聘上这份公益岗位,我每天上午8点到10点沿着河道巡查2个小时,碰到脏的地方、有污染的地方会及时清理干净。”正在河道旁清理垃圾的公益性岗位人员孙艳梅讲道。

  从4月1日起,正式应聘成为沿河生态巡查员的孙艳梅,主要负责夏六村范围内预备河河道约1000米的日常巡查、卫生清理等工作。“我颈椎不是很好无法继续从事之前的工作,刚好咱镇上有这么个岗位,让我很快又找到了一份适合自己的活儿。”

  起凤镇毗邻马踏湖,镇内河道管理战线长、面积大,巡查队伍力量薄弱,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今年,起凤镇借助城乡公益性岗位优势,因地制宜开发了24个沿河生态巡查员岗位,每天负责对分包的河道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处理,有效缓解了河道管理压力大、巡查人手不足的困难。

  据悉,2022年,桓台县计划开发1900个城乡公益性岗位,其中,乡村公益性岗位创设1350个,城镇公益性岗位创设550个。

  “公益性岗位解决了村里大部分的剩余劳动力,虽然这个岗位工作量少,责任重大,巡查员每天都要按时巡查,公益性岗位的设立提高了村民的积极性,现在报名人数已经远超设置的岗位数。”起凤镇夏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高希峰说。

  起凤镇共设置乡村公益岗97个,包括沿河生态巡查员、生活污水巡查员、如康家园、长者食堂岗、精神文明岗5类岗位。“根据湖区的实际情况,我们设置沿河生态巡查员24名,每村1名、专人专用。”起凤镇副镇长尹言太向记者介绍,目前,主要河道均达到Ⅲ类水标准,更好地保护了马踏湖的区域生态环境。

  据悉,桓台县根据各辖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发了沿河生态巡查岗、长者食堂岗、社会保障岗、城市管理岗等1900个实用性的城乡公益岗位。在9个镇(街道)、329个村(社区)开展全面摸排走访,共摸排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6700余人。截至目前,各岗位人员已全部上岗。

  桓台县将立足乡村振兴、城乡融合等现实需求,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全面做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工作,促进城乡居民充分就业、有效增收,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打造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的“桓台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