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观摩述评|风至势起 “未来”可期

来源: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

2022-07-29 17:30:06


  “城南”和“南城”,相同的两个字,位置不同,含义也大相径庭。

  于经开区来说,这个身份的改变始于2020年4月——南迁。位置的变化,意味着这片区域在淄博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使命发生了质变。这种改变体现在外界对经开区的关注度更高了、自身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发展前景更广阔了。

  2月8日,淄博经开区召开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会上提出了“1333”发展思路,构建“未来之城”的宏伟蓝图日益清晰。

  何以撑起淄博的“未来之城”?外界翘首以待,经开区“笔”耕不辍。

  7月26日至29日,淄博市组织召开2022年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现场观摩点评活动,观摩团经开之行的第一站来到北方医疗器械产业城。项目现场塔吊林立,吊臂来回摆动,运送着建筑材料;施工人员头顶骄阳,脚踏热浪,抢抓工程进度。“10月底前主体封顶,明年6月底前投入使用”,这是一道死命令。因为,每推迟一天,企业就晚入驻一天,经开区的经济发展节奏就得慢一拍。在这个抢抓机遇、“弯道超车”的时代,经开区定然不甘落于人后。

  淄博经开区北方医疗器械产业城项目

  对此,经开区成立工作专班,全力推动项目建设。所谓专班,重在一个“专”字,即专人、专心、专业。经开区安排专员紧盯项目建设,全力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梗阻,打通园区建设“最后一公里”。

  6月底采访园区建设时,总能看到专员奔走于各个施工现场。7月底再见,他的皮肤黑了几个度。时隔一月,判若两人。这是一种工作态度的体现,也是经开区大干快上建设氛围的缩影。

  目前,园区基础施工部分已基本结束,招商工作也已完成60%,国药集团等龙头企业即将入驻,园区全部投产后预计年产值约10亿元。一套医疗器械全产业链服务生态体系日趋完善。

  建设快、招引快,园区发展怎能不快?以塔吊为笔,以大地做纸,经开区正挥毫泼墨,奋力绘就高质量发展的新画卷,“未来之城”经济腾飞指日可待。

  构建“未来之城”,经济、民生、生态缺一不可。

  经济、民生、生态好比时钟的秒针、分针、时针。生态环境治理需要久久为功,投入大、见效慢,而民生则依托区域经济实力的坚强后盾,只有经济迅猛发展,才会带动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当然,这三者都围绕着同一个圆心——群众幸福指数。

  今年以来,经开区秉承一次性、饱和式开发模式,全面统筹、快速推进各项工程建设,先后谋划了淄河大道东延、海岱大道东延等18项路网建设项目,以及青年公园、体育公园等6个公园的提升改造和孝妇河、猪龙河、漫泗河等5条河流的综合治理,实现了区域间的大贯通,极大提升了周边片区的发展潜力和区域价值,也带动了群众幸福指数的稳步攀升。

  说到幸福指数,不得不提连片“大社区”建设,这第一步迈在了张冉新村。张冉新村作为经开区打造的群众未来生活“样板社区”,配套建设了养老公寓、文化活动站、卫生站、物业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并引进高端养老、物业品牌来经营,在满足群众日常生活服务的前提下,不断提升群众生活质量。

  有了这个样板,后续工作开展会更加得心应手。未来5-10年,将有更多的村居加入到连片“大社区”这个大家庭,从根本上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1—6月,经开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32亿元,同比增长4.35%;固定资产投资39.47亿元,同比增长47.7%;规上工业总产值133.67亿元,同比增长15%。策划总投资564.8亿元的97个市区重点项目,其中32个项目列入市重大项目。

  这一系列数据,是经开区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取得成果的有力印证。今后,经开区再也不是别人眼中的“城南”,而是一座强势崛起的“南城”。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蒲泫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