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齐观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淄博的成色缘何越来越足?

来源:鲁中网

2022-08-24 12:06:00


  鲁中网记者 孙蕊

  8月20日,中共山东省委“中国这十年·山东”主题新闻发布会在济南举行。会上提到,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成色越来越足,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正处于全面提升的关键阶段。

  此前,淄博市高青县木李示范区和沂源县鲁村沂河源示范区入选了“首批山东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拟认定名单公示”,两个示范区的入选,正是淄博对乡村振兴工作高度重视的成果。

  一直以来,淄博市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聚焦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突出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涌现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谱就了淄博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突出规划引领, 夯实产业基础

  科学规划可以实现效益最大化,缩减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制定乡村振兴的规划需要谋定而后动,通过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保障乡村振兴有规可循、有章可遵、有序推进。早在2019年,淄博市就出台了《淄博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结合淄博市“四位一体、组群统筹、全域融合”城市工作思路,确定了“137481”的乡村振兴战略总体发展框架体系。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有了产业支撑,才能走好乡村振兴的下一步棋。淄博农业规模小,为了突破农业发展的瓶颈,淄博的方案是数字赋能,弯道超车,让传统农业搭上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快车。据淄博市8月23日召开的“深化九大赋能”主题新闻发布会消息,淄博市引进中科院、中国农科院、浙江大学等18家科研院校开展产、学、研、推深度合作,引进中化集团、阿里、京东等23家头部企业共建数字农业农村重大项目59个。推动数字技术在种植、养殖、加工等环节广泛应用,重点打造粮食、蔬菜、黑牛(奶牛)、香菇、猕猴桃、苹果等6条数字农业产业链。

  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支柱产业。临淄区朱台镇,依靠本地小有规模的厨具产业,打造出“典型带动、产业支撑、大众创业、集体致富”的“朱台模式”,先后被评为省农业产业强镇、中国厨房设备产业基地。“土地托管+技能培训”,让农民从土地走进工厂,在家门口打工的同时掌握了一技之长;“集约生产+技术升级”,集合散乱厨具企业升级环保技术,另起炉灶让优势产业更上一层,向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品牌建设+电子商务”, 现代化厨具进军高端领域,定制化服务擦亮厨具品牌,让“朱台造”通过电商平台走出淄博,站上更高的平台。

  彰显地方特色,文旅融合发展

  特色就是优势,有优势才有竞争力。淄博市南山北水,山区面积广袤,大山阻隔了小山村,也保护了这些小山村的自然风光。淄博市依靠独有的自然特色,打造景区化村庄、乡村旅游重点村、民宿集聚区,构建出淄博近郊乡村旅游圈,推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

  三面环水,黄河风情、湿地风貌成为村庄发展旋律。高青县常家镇蓑衣樊村有着“万里黄河第一水乡”的美誉,三面环水,湖塘星罗棋布,蒲苇满地,荷叶连天,有4000余亩的生态自然湿地,是“引黄济淄工程”必经之地。村里按照“吃住行游购娱”的配套发展模式,对村庄内基础建设加以完善,以黄河鲤鱼为特色,开发农家乐和民宿。目前全村高标准农家乐24户、民宿18户,农家乐年均收入达到15万元,民宿年均收入达到10万元,全村人均收入3万元以上。

  靠山不吃山,守住乡愁发展文化旅游。淄博市博山区中郝峪村位于淄博南部,被群山环绕,在农村建设中,不搞大拆大建,留住了更多乡村原有景观,高山密林、河流库塘、农房小院、故事传说、手工艺品、农家饭菜等因素作为经营村庄的卖点,最大限度保留古树、旧宅、石墙等村庄原始风貌,形成乡村特色旅游景观。不仅本村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还向外输出模式,带动更多的村子走上致富路。年吸引游客超过20万人次,全村实现综合性收入3500万元。

  强化人才支撑,培育新型农民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有了人才,就能带动城乡间市场、资金、信息、技术、管理和理念等方面的深度融合。近年来,淄博市聚焦聚力乡村人才振兴,打出了一套建机制、强制度、提质效、优环境的组合拳,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淄博特色板块提供了坚强的智力支撑。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支撑,新兴文旅行业尤其如此。中郝峪村刚开始发展乡村旅游时,竞争无序,人力不足,淄博幽幽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赵胜建的回村,让这个山村重新绽放光彩。赵胜建带领年轻化的团队,先后开发了特色主题农家乐、水上休闲餐厅等参与式、体验式旅游项目。“中郝峪模式”现在已经以联合开发的名义输出到了重庆、秦皇岛以及内蒙古等地的27个村,合作费也从80万元到150万元不等,人才聚集效应明显。为了培养更多像赵胜建一样的乡村振兴人才,淄博市对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分别制订相应的三年培训计划,分级、分批、分类实施乡村旅游基础知识、经营管理业务和服务技能培训,每年培训100名优秀乡村旅游管理人才、1000名各类乡村旅游技术服务和实用人才。

  数字乡村发展需要更多高精尖人才,农业发展要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一批乡土人才和农村致富带头人。目前淄博市已经建成小麦、玉米等创新团队4支,创建山东(沂源)果树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省农业科学研究院(高青)蔬菜产业技术研究院。兰玉彬、赵春江、匡廷云等院士助力禾丰、思远智慧转型、引领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