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有解思维”看淄博之共同富裕篇丨以“有解思维”同心共奔“富裕路”

来源:鲁中网

2022-10-12 16:31:02


  编者按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淄博市委宣传部、淄博市委改革办联合各级主要媒体组织开展“有解思维看淄博 献礼党的二十大”主题宣传活动,深入挖掘、系统总结淄博市以“有解思维”推进改革的典型做法,集中宣传推介各领域、各行业创新突破的生动实践,营造万事有解、攻坚克难的浓厚氛围。现刊发第七篇:

  鲁中网记者 徐梦迪 通讯员 张顾楠

  近年来,淄博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有解思维”作为加快推进共同富裕的“金钥匙”,聚焦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建设高品质民生促进共同富裕的行动方案(2022—2024年)》,坚持“一年补短板、两年促提升、三年求突破”,聚力实施民生品质提升工程,统筹推进34个方面113项改革事项,加快构建高品质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全力打造能级优、品质高、活力强、群众富的全域共同富裕先行城市,全面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有解思维”培育产业新动能,着力筑牢共同富裕根基

  在建设全域共同富裕先行城市过程中,淄博市锚定农村共同富裕精准发力,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势而变,务实“补短板”、对症“开方子”,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在全面推进乡村进步、加快农业现代化、带领农民走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中,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立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新时代产业变革的趋势性动态,淄博市深入实施打造数字农业农村中心城市改革攻坚,聚焦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改造,深入推进智慧共享“云大脑”、高效优质“云产业”、区域中心“云市场”、便捷普惠“云金融”、有效治理“云乡村”,以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赋能农业发展、改善农村生活、带动农民致富,打开了产业振兴的广阔空间。

  在临淄区皇城镇,一直流传着“进城打工不如回村种棚”的说法。在这里,农户们可以通过农技讲堂、农民夜校、田间课堂、专家见面会等形式不断提升自己的种植知识水平,系统地掌握如何管理田间地头。值得一提的是,由本地思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研发的“农保姆”APP,更是让农户能够便捷地查看大棚的种植管理情况,手机成为“新农具”,施肥、换风、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可以在手机上一键操作完成。而这正是其所搭建的“互联网+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我们致力于中国北方保护地蔬菜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山东思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白京涛说,“2003年,我们就致力于制定标准化,现在通过标准化管理和技术能力提升,合作社社员每年的农药、化肥投入量降低了一半以上,产量平均增加20%—30%以上,部分增产超过50%。”

  目前,皇城镇共有大棚15000个,有近4000个大棚正在使用“标准化”种植模式,涉及2000余户农户。这其中,有40多个大棚安装了全套的物联网设备,100多个大棚安装了关键的物联网设备,1000多个大棚安装了数据传感服务器。智能种菜好帮手让村民种起菜来都能得心应手,用好新技术,农业成了更多人的新事业。

  与此同时,淄博市坚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注重培育放大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依托农业产业优势和特色资源优势,初步形成了南部生态有机农业区、中部休闲观光都市农业和富硒高锶特色农业区、北部高质高效农业区四个区域板块,特色标准化养殖渐成规模。

  在高青县,两头牛“链”就了乡村振兴的新路子。一头牛是“高青黑牛”,另一头牛则是“得益奶牛”,这两头牛以不同的方式,带动了周边农民就业增收。

  纽澜地养殖园区的黑牛,大多数来自周边的养殖专业合作社。以唐坊镇仉家村为例,2019年通过联村党委成立了合作社,村集体以土地、资金等方式入股,以30%占股与纽澜地合作进行黑牛养殖,以1200元一亩的流转费用,流转土地2000余亩,流转的土地由村里统一经营,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50万元。

  土地集中起来了,闲散劳动力如何安置?村民王玉涛是典型代表,王玉涛在合作社养牛年收入40000元,其妻子在纽澜地屠宰车间上班年收入85000元,家庭10余亩土地保底分红每年8000元,该家庭年固定收入13.3万元。目前,村内70%的村民在纽澜地屠宰场及村里合作社务工,与纽澜地合作的高青县养殖户有1500余户。

  山东纽澜地何牛食品有限公司接待部经理吕环环告诉记者,通过与盒马鲜生等平台实现数字化管控和精准下达订单,纽澜地的屠宰、加工、包装、销售等生产线,直接为农户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拓宽了就业渠道,增加了工资性收入。

  推进乡村产业振兴,需要把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根本途径。“我们目前建成的3个万头牧场,从木李、青城2个镇用工近300人,年平均工资5万元,同时还给员工购买五险一金。”山东得益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得益乳业带动了350人直接就业。

  此外,得益乳业还与当地合作社业有着深度合作。当前,得益乳业以1000元一亩的价格流转种植用地2万亩,每十年递增5%,土地流转后,由当地的6个合作社进行管理,种植青贮玉米、青贮小麦、苜蓿等,带动了周边农民全株玉米青贮种植近6万吨。

  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的模式,合作社负责出机械、人工,企业出种子、肥料、技术及费用,各项作业费用达800余万元,带动当地200名农户平均增收4万元。通过土地流转,得益乳业带动了高青县4个镇、59个村、3657户、1.2万余名农民产业致富,有力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

  以“有解思维”增添发展新活力,着力守好共同富裕底线

  “共同富裕道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随着脱贫攻坚任务的如期完成,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淄博市不断完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制,着力构建“1+N”社会救助体系,打造“淄助你”社会救助品牌,逐步建立起多层次、多样化的增收体系。

  “以前这里是涝洼地,收成不行,加上我之前伤到了腰,不能干重体力的活,所以干脆把地改成了鱼塘。”高青县高城镇大张行政村西张自然村村民张良海说,“一开始没有资金,幸亏现在有脱贫人口小额信贷,不用还利息,申请也简单,几天的时间5万元就到账了,今年这4亩鱼塘年收益就能到8万元。”推动共同富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构筑兜底性支撑、提供基础性保障必不可少。

  张良海口中的“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是指金融机构向18至65周岁之间脱贫享受政策人口和监测帮扶对象,发放原则上是5万元以下、3年以内、免抵押免担保、财政全额贴息精准帮扶到户的信贷产品。截至2022年8月底,全市累计发放贷款1680笔、金额4301.05万元;今年以来共计发放22笔、金额90万元。

  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困难人员就业问题,是“困扰”民生许久的问题。在桓台县起凤镇夏六村,有这样一个公益性岗位——沿河生态巡查员。“每天上午8点到10点,我会沿着河道巡查2个小时,碰到脏的地方、有污染的地方会及时清理干净。”正在河道旁清理垃圾的公益性岗位人员孙艳梅说,“我颈椎不是很好,无法继续从事重体力的工作,刚好镇上有这么个岗位,让我很快又找到了一份适合自己的活儿,真的非常幸运。”

  “公益性岗位解决了村里大部分的剩余劳动力,虽然这个岗位工作量少,责任却大,巡查员每天都要按时巡查,公益性岗位的设立提高了村民的积极性,现在报名人数已经远超设置的岗位数。”起凤镇夏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高希峰说。

  今年以来,淄博市大力实施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注重发挥公益性岗位开发多方受益的“乘数效应”,通过精准化设岗、标准化管理、造血式帮扶,探索建立从发布公告、报名申请、民主评议、审核公示、县级审批、协议签订、岗前培训、安排上岗的“八步上岗”操作步骤,积极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长期失业人员,着力提高城乡低收入就业人群收入水平,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以“有解思维”增进民生新福祉,着力擦亮共同富裕底色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淄博市委、市政府切实履行兜底保障主体责任,提出推进省20项重点民生实事、市重大民生实事项目、“深化民生赋能”任务、“建设高品质民生促进共同富裕集成改革任务”、建设高品质民生促进共同富裕行动方案重点工作任务,构建形成了全市民生工作的“五条战线”,努力让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近年来,淄博市持续完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系统推进校长职级制、教师分级竞聘制改革,加快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积极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全面激发教育发展活力。

  隔空交流、同屏展示、同师授课,今年6月份,高青县台李小学实现了与县城学校常态化“隔空同上一堂课”,农村孩子与城区孩子享受到了一样的优质教育,在淄博,这已成为普遍现象。此外,交互式在线教学系统实现了异地网络同步教学,静态的数字资源转化为双向交互性的动态资源,实现了城乡学校的“双师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名师的辐射作用也达到了最大化。

  2021年,淄博市把建设一体化“交互式在线教学系统”项目列入重大民生实事,投资1.98亿元,为445所城乡中小学全部配备交互式在线教学系统,全面实现了优质资源和“三个课堂”在广大中小学校的常态化按需应用,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城乡共享。

  满足基层群众看病需求,是医疗卫生事业关注的一个重点,也是防止脱贫人口因病返贫的重要举措之一。淄博市着力强化卫生健康体系建设、制度供给、服务优化和能力提升,在全国首推“第一村医”工作机制,从全市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选派业务能力强的医生,到医疗基础薄弱的村工作,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

  今年,淄博市积极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构筑农村地区15分钟健康服务圈,配备“健康大巴”76辆,开展巡诊、派驻服务工作。新增11家中心村卫生室,累计建设“名医基层工作站”107家。首批173家门诊慢性病村卫生室延伸服务点陆续启用。预计年内新增中心村卫生室50个,并配备相应设备,全面推行“行走的医生,流动的医院”巡诊模式,全力推进慢性病用药和报销服务向乡村延伸,真正让基层群众看病就医更便捷。

  养老事业牵动着党委、政府和千家万户的心。淄博市按照“普惠、均衡、充分、优质”的原则,深化养老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深入推动长者食堂、医养结合等重点改革事项,高标准完成国家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全力打造淄博幸福养老新标杆。

  78岁的史兆宝是桓台县马桥镇陈三村的一位留守老人,他的2个女儿已出嫁,儿子在外务工,都不在身边。“现在真是过上了好日子,政府照顾得周到,吃穿都不用愁,在桓台养老,幸福!”史兆宝激动地跟记者说道。像他这样的老人,在淄博市还有很多。如今,在村里的“长者食堂”,“一顿热乎饭”解决了孩子们的后顾之忧,让老人品尝到了乡村振兴的“好味道”。

  在沂源县,民生综合体、民生服务站是燕崖镇“双体共建”项目的主要建设之一。燕崖镇在面积较大、人口较多的村落,建设民生综合体,长者食堂、医疗服务站、美家超市、理发室等应有尽有;在较为偏僻、面积较小、人口较少的村落,建设民生服务站,提供最基础的民生服务。民生综合体、民生服务站的设立直接提高了村里老人的生活质量,让老人享受到了高品质的民生保障。

  今年,淄博市将倾力打造福寿安康的颐养之城,加快长者食堂扩面提质,新增长者食堂300处,逐步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市场化的长者助餐服务体系。

  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只有实现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才能做大共同富裕“蛋糕”。淄博市将继续坚持“有解思维”,摆脱“路径依赖”,以创造性思维变“不可能”为“可能”,从关键环节着手、在重点部位发力,全方位打造贯通各领域、各环节的乡村发展体制机制,千方百计“做大蛋糕”“分好蛋糕”“变革赋能”,让农民能够真正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