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淄博:赋能铸魂,文化濡养一座城

来源:博览新闻

2022-10-13 08:44:58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徐光莹

  十年耕耘,“丰”景怡人。文化赋能中的“五好”淄博,正收获着“诗与远方”的喜悦。

  “没想到海岱楼钟书阁成了这个国庆假期我们全家待的时间最长的地方。”李国玲家住绿城百合花园,对面就是刚开业的海岱楼钟书阁,她的两个女儿在里面看书、玩耍,不亦乐乎。“之前我们逛齐盛湖公园的时候都在想,这样气派的一座海岱楼将来会做什么用。现在它变成了书店,既能读书学习,又能当成家门口的景点逛一逛,没有辜负大家的期待!”

  海岱楼钟书阁

  10月8日,每周一期的“淄博城市文化菜单”如约出现在市民于蒙蒙的微信订阅号消息中,她给爱画画的爸爸选择了齐辛民画展,给爱手工的妈妈选择了布艺堆画公益课,给二宝选择了亲子故事会。平常的周末,她还会在“淄博市城市公益电影”活动中抢票免费看电影,国庆假期时便陪孩子看了《我是霸王龙》。于蒙蒙说,这些都是免费的,我们一家切切实实享受到了淄博市文旅惠民的红利。

  不同的两个场景,却有着同样的感染力——文化生长在街头巷尾,润泽每个人的心田,成为“五好”城市的生动注脚;文化插上惠民的翅膀,飞入寻常百姓家,带来品质之城的温暖表达。

  淄博市文化中心

  两个场景背后,是我市文化建设的十年深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聚力推动文明风尚之变,文化“两创”结出新硕果。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开展“四史”教育,打造城市荣耀广场,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城市书房、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扎实推进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文旅融合发展十大攻坚行动,“一核五带”文旅融合发展布局初步形成,已经成为近悦远来的文化会客厅和旅游青睐地……

  十年来,我市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更高期待,深化文化赋能,加快建设文化繁荣的现代化新淄博,做透“文化”这篇大文章,焕发一座城、一城人的创新创造活力,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

  传承文脉,文化“两创”绽放光彩

  第三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首届中华传统工艺大会淄博展区

  着力打造“山东手造·齐品淄博”品牌,10家企业入选“山东手造·优选100”,11家企业获得提名,数量均位居全省首位;孙云毅、李慧同荣膺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使我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这一国内工艺美术行业最高荣誉获得者增至8人;全市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名录14项、非遗传承人5名,省级非遗代表性名录73项、非遗传承人23名;积极参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重大研究,重点做好稷下学宫遗址考古发掘等工作,在全省率先推出“文物长制”,走出一条具有淄博特色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

  齐文化节

  深度耕作人文沃土,扎实推进文化“两创”,十年奋进,生机盎然。十年来,我市以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引领,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6大突破行动、24项具体工程,每年举办齐文化节,连续举办6届齐文化与稷下学高峰论坛和4届中英世界足球文化高峰论坛,充分挖掘齐文化深厚底蕴,从“生活化”“具象化”“产业化”角度着力,使其与文明实践、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深度融合,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标杆城市。

  文旅惠民,百姓乐享品质大餐

  走心走深走实才能做到真正的普惠于民。今年年初,为助力城市品质提升,普惠范围更大、质量提升更高、创新亮点更多的文旅惠民二十条重磅推出,为淄博市民送出了最真诚最温暖的文旅“大礼包”。

  五音戏《云翠仙》

  二十条实施得怎么样?数据来说话。市文化和旅游局创新形式,推出“云游+云剧场+云展览”,累计观看人数近300万;城市公益电影放映影片36部、700余场次,近50000名市民享受了免费观影服务;齐惠游年卡涵盖40家免费景区,用户近2.5万人,10万余人次免费入园;开展“冬春文化惠民季”“‘淄’在村晚”、剧院免费开放日等活动,组织高品质文化展演活动400余场;创作沉浸式主题情景小剧60台;组织举办“淄博市读书节”“新时代乡村阅读季”“齐鲁书香节”等主题阅读活动3100余场;京剧《焦裕禄》、舞剧《黄河两岸是俺家》、五音戏《追梦长歌》等一批代表淄博水平的新创剧目先后赴13个地市开展保利院线巡演,实施500场戏曲进校园公益活动;定期向社会发布“淄博城市文化菜单”,提高群众对各类文化活动、文艺演出、展览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齐舞·悦动”淄博文化艺术季

  十年来,我市陆续打造了“热土欢歌”“六艺秀淄博”“齐舞·悦动”、麦田音乐节、淄博城市戏剧节、“淄博之声”乐队音乐节、“五好淄博‘艺’起来”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持续开展“一村一年一场戏”“戏曲进校园”“非遗进校园”等文化下乡活动,每年开展戏曲进乡村活动3000余场;创作完成五音戏《云翠仙》《源泉》、京剧《手镜》《朱彦夫》、舞剧《齐风·甫田》等16部大型舞台艺术作品。近四年来农村公益电影放映逾15万场次,上映新片占比达到55%,极大地丰富了农村群众精神生活。

  麦田音乐节

  15分钟,“圈”定生活万般美好

  “15分钟,能干点什么?”如果要问生活在张店区共青团西路人民公园附近的居民张玉凤,她会说:“15分钟,可以与文化和艺术‘偶遇’。”

  张玉凤在城市书房读书

  每天早上,张玉凤步行十几分钟,到达人民公园,打打柔力球,欣赏一下扇子舞或二胡表演,然后来到坐落于公园一隅的城市书房里。忙时她是书房的志愿者,闲时就坐在书房里看看书。在她看来,这样的生活充实又美好。

  人民公园城市书房

  齐阅共读,书香氤氲在城市的每个角落。十年来,我市建成39家高颜值、高品质的城市书房,120家城市阅读吧、120家农家书屋提质增效示范点和491处“5+N”模式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它们与9处公共图书馆、88处镇(街道)综合文化站、2936处村(社区)农家书屋一起,形成了全方位多辐射的“城市书网”,为打造“15分钟文体活动圈”提供了重要载体。

  淄博市图书馆

  十年来,我市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1325平方米,位列全省第二;总投资32.71亿元、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包括市图书馆、市文化馆、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淄博大剧院等文化场馆的淄博市文化中心建成开放;全市备案博物馆71家,居全省前列;各种高规格的书画展、景区夜游、时尚街区扮靓“五好”之城……淄博市民在文化的浸润中,感受这座城市的人文情怀和温度。

  守住山水,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司方华是高青县常家镇蓑衣樊村村民,由于村子紧邻的高青天鹅湖温泉国际慢城吸引了大量游客,他经营的两个农家院因此受益,每年纯收入近十万元。“黄河岸边的好风光就是我们的‘聚宝盆’,让我们吃上了香喷喷的旅游饭!”

  司方华在农家院忙活

  2014年,高青县对黄河沉沙池形成的湿地进行保护性开发,蓑衣樊村抓住这个机遇,造林绿化、治理河道、工程固沙,美化村居环境,发展乡村旅游。目前,全村621人中直接从事旅游餐饮住宿服务的近400人,有力带动了群众致富增收,2021年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黄河安澜湾

  无独有偶,当博山区域城镇姚家峪村及其他周边的九个山村共同作为红叶柿岩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进行开发时,村民田学琴并不想搬迁,怕地给人家了万一没有地方住。后来,她不仅分到了两套房,还在红叶柿岩旅游区里当上了保洁员,每个月有1200多元的收入。说起在景区上班,她喜欢用“在村里”这样的说法,因为这就是她的家,“守着绿水青山上班太幸福了,就跟打扫家是一样的。”

  红叶柿岩旅游区

  我市文化底蕴深、自然颜值高、民风品质美,南山北水形成独特风韵。十年来,我市持续深耕文旅,凝聚文化力量,入选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彰显了乐游淄博、悦享淄博的别样风采。

  齐风胜境九州流波效果图

  9月12日,淄博市政府与无锡灵山文化旅游集团共同打造的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标杆项目“齐风胜境”文旅综合体项目举行开工仪式;9月24日,颜神古镇正式开门纳客,八方涌来的游客让昔日沉寂的古镇展现出勃勃生机与活力;华侨城稷下湾文创街区同步开业运营,淄博再添一处文旅产业地标产品;张店淄博国际航空港(淄博旅游集散中心)项目、高青天鹅湖罗曼园项目、沂源朱彦夫初心家园项目等也正铆足干劲、加力向前。

  聊斋园醉陶居效果图

  这些不止是诗和远方的牵手,其身后则是我市在文旅融合新路径上的积极探索,更是实施文化赋能行动、聚力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着力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具体实践。十年来,一大批重大文旅项目在我市落地开花,开发建成A级景区69家,以文化带动旅游、旅游带动产业的模式构筑文旅融合高地,淄博文旅“破圈”发展,时尚活力蓄势迸发。

  “文化兴,则城市兴。如今的淄博,处处有文化、处处有风景。一系列生动又有温度的文化实践,为淄博凤凰涅槃、加速崛起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气势磅礴,源源不断。”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宋爱香信心满满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