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淄博:生态赋能 品质筑梦向未来

来源:博览新闻

2022-10-15 08:43:17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 姜乾相

  10月7日上午,桓台马踏湖国家湿地公园碧波荡漾,秋风送爽。悠扬喜庆的音乐声中,一场别开生面的水上婚礼,引来了众多游客瞩目。刚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桓台马踏湖国家湿地公园共接待游客接近5万人次。马踏湖10年蝶变,无疑是生态赋能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鲜活例证。10年来,淄博生态赋能的生动实践亮点多多,令人欣慰。

  融入发展大局

  努力当好“助推器”

  今年5月以来,市生态环境局淄川分局针对臭氧居高不下的“顽疾”,主动邀请同济大学羌宁教授团队,下沉一线“把脉问诊”。

  “以前怕你们来,现在是盼着你们来!”山东金城医药化工有限公司环保部经理李凯,握着同济大学教授羌宁的手连声道谢。

  金城医化是淄川区重点监管企业,近年来先后投资2000余万元,进行设备自动化升级替代,新上的环保治理设施,一年可减排挥发性有机物10.39吨。尽管如此,该公司依然存在治理不彻底的问题。羌宁教授先后三次深入金城医化,对原材料、生产工艺过程、废弃物管理、废气收集及治理设施等方面找出“短板”,出具问题清单。

  收到“药方”后,李凯眉开眼笑,“以前整治VOCs,我们虽然付出了不少努力,但结果差强人意,有时不知从何着手。”如今,专家上门帮扶,开出整改清单,“哪里需要改、如何改,一目了然。”专家的帮扶让李凯对整治VOCs信心倍增。

  今年初,山东蓝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产800吨辅酶生产基地项目被列入省重点项目,由于后期工艺设计方案变动导致环评报告编制周期拖长,如果不能按时提交环评材料,将导致项目不能如期建设。获悉此情, 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立即启动“绿色通道”,加班加点赶在土地挂牌截止日期前出具了审批意见,为企业解决了燃眉之急,为项目落地赢得了时间。为此,该公司负责人特制一面“环保助力发展 真心服务群众”的锦旗,表达由衷的谢意。

  10年来,像这样融入发展大局、实施亲情服务的事例举不胜举。今年,我市深入实施环评审批“放管服”改革,生态环境部门提前介入、主动服务,实施“专家免费上门问诊”“延时预约上门服务”,为企业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发挥了“助推器”的作用。目前,126个省级重点项目已办理环评手续114个,完成率超90%。

  聚焦产业转型

  全力做好“净化器”

  “吃进二氧化碳,吐出石油!”

  今年8月底,国内首个百万吨级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项目”正式注气运行。

  在临淄区齐鲁石化公司捕集的二氧化碳被压缩为液态后,通过汽车运送到高青县,注入地下进入岩石当中驱出石油,驱油效率提高40%。“该项目变废为宝,不仅能够提高石油产量,还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现场工作人员的介绍让人对这个大项目印象深刻。

  减碳降碳,向“新”而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聚焦生态改善,围绕“碳达峰”“碳中和”,实施“减碳降碳十大行动”,组织开展“四减四增”,在全省率先打响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攻坚战,对4172家企业开展规范治理,对347家企业工业炉窑实施深度治理,启动水泥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关停、淘汰35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914台,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持续加快落后产能和落后工艺压减淘汰,成效逐渐显现。

  减碳的同时,我市还积极培育新动能,着力实施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新医药、电子信息“四强”产业攀登计划,助力我市企业向“新”生长。截至今年8月底,我市天然气使用量同比增长20%,光伏发电同比增长15%。

  作为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工业城市,我市具有发展环保产业所需的市场环境和基础支撑。

  在环保产业方面,我市主要涵盖大气污染治理、水处理、固废处理等领域,拥有一批环保技术研发、设备制造与工程服务企业。齐鲁华信高科自主研发的柴油车尾气治理催化剂生产工艺填补国内空白;派力迪环保“低温等离子裂解氧化技术”治理工业废气世界首创;泰禾环保在陶瓷膜技术等方面保持行业领跑优势。

  经过近10年的不懈努力,目前我市已培育节能环保企业200多家,拥有东岳集团、鹏达环保、三维化学、英科再生等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骨干企业,逐步构建起跨领域、跨行业、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环保产业发展格局。

  深化生态赋能

  夯实发展“稳定器”

  环保吹哨,部门报到。我市在全省率先创建“全员环保”工作机制,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一体联动治理机制。

  生态好不好,鸟儿最知道。守在孝妇河边的淄博利民净化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加永对此深有感受。

  在厂区外排水口,王加永说:“随着孝妇河流域尤其是附近张相湖湿地的环境越来越好,臭水沟变身大美公园,各种鸟儿越来越多。”

  高盐废水的处理,一直是环保界的难题。山东金城医药化工有限公司先后投资5000余万元,上马新型高效蒸发系统,大大降低了废水的处理能耗,其间产生的蒸馏水、固体盐等还可回用,既节约了资源,又提高了附加值,效益显著。

  废品成原料,污水变清流。在水污染治理进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动提标改造,不仅实现环保达标排放,而且开辟出新的经济增长点,享受到治水红利,踏上了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扎实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方面,10年来,我市统筹推进全流域综合治理,先后实施“八水统筹、水润淄博”水资源保护利用行动,扎实推进全域公园建设,积极探索“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治水模式,累计投入28.2亿元,治理河道130公里,绿化10万亩,打造沿河两侧水清岸绿的生态廊道。同时,对1103个入河排污口进行全面整治,为11处污水处理厂配套建设了14000多亩人工湿地,构建起了沿河环湖大生态带,提升了流域环境承载力。经过治理,淄博市境内河流水质由过去的劣五类,达到现在国控断面优良水体90%以上。2021年,淄博市国控断面水环境质量排名全省第一。今年初,马踏湖以第一名的成绩跻身全国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生态好不好,数数蓝繁天。今年1至8月,我市良好天数达到153天,创近年来最好水平;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59,改善率排名全省第四;7个国控断面水环境质量指数为4.61,位居全省第二位。

  品质铸舰,生态扬帆。10年来,生态赋能高质量发展,淄博稳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