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行走的医生 流动的医院“搭配“名医基层工作站” 有解思维”破解看病就医难题

来源: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

2022-10-19 08:39:56


405f5b9c04fde16cd17ef7106078a5ef.jpg

  2022年7月1日,“行走的医生 流动的医院”党性教育示范基地揭牌仪式现场。

01b569ac180723121a258f2bb2005262.jpg

  淄博市中心医院“名医基层工作站”医生带教查房。

  “行走的医生 流动的医院”搭配“名医基层工作站”

  “有解思维”破解看病就医难题

  健康是人民幸福之源、国家富强之基。如何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真正解决好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一直以来是困扰各级政府的“心病”。

  以民之心,为民所愿。

  偏远山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远?创新开展“行走的医生 流动的医院”巡诊模式,为淄博市镇卫生院配备94辆“健康大巴”(巡诊服务车),把医疗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

  基层群众挂专家号难?在全国首创“第一村医”机制、全面启动实施“名医基层工作站”建设,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打通群众健康路上“最后一公里”。

  在不断收集民意、发现问题的道路上,淄博始终坚持“有解思维”,让一个个热切期盼变为现实,一项项惠民举措掷地有声,为基层群众撑起健康“保护伞”。

  行走的医生 流动的医院

  “健康大巴”开到家门口

  10月12日下午1点半,一辆带有“行走的医生 流动的医院”字样的“健康大巴”停在了淄川区杨寨镇金马村村民李爱英(化名)老人的家门前。

  80岁的李爱英长期卧床,不能自主进食和大小便排泄,需要长期通过胃管和尿管来维持营养供给和排尿,每月去一次医院换胃管成了难题,不仅路途遥远,而且路上的安全也难以保障。但自从有了“行走的医生 流动的医院”巡诊模式,老人及其家属的这项烦恼便烟消云散了。

  当日,接到老人家属的请求后,淄川区杨寨卫生院护理业务骨干立即携带用品到达老人家中。护理人员评估了老人的基本情况,顺利将尿管、胃管置入,并进行了健康宣教,向老人家属详细交代了留置胃管、尿管后的注意事项、鼻饲流食的营养饮食要求及留置尿管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在家就可以享受到医院的服务,太感谢了!之前一些操作也一直做得不大合适,你们解释得这么清楚,这下我就知道了。”老人的家属连连称赞。

  地处鲁中地区的淄博市,山区丘陵面积广泛,很多山区的自然村没有独立的卫生室,且距离镇卫生院也较远。对这些村,尽管采取了周边村卫生室代管等措施,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同时,由于这些偏远山村大多空心化,留守老弱病残人员居住分散、单村人数少,每村单独设立的村卫生室存在一定困难和制约。

  为解决这一难题,2019年11月,在经过4个月试运行后,“行走的医生 流动的医院”巡诊模式率先在淄川区启动,通过设置医疗服务点、服务车等措施,把医疗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实心实意为山区群众提供日常诊疗服务,为基层探索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改革创造了经验、趟出了路子。

  “平时村里人看病拿药,需要到很远的卫生院,年轻村民还可以骑摩托车或自行车,年龄大且儿女不在身边的,只能托其他人帮忙或想办法搭车去。很多村民觉得太折腾,往往会选择靠着熬着,经常小病拖成大病,尤其是一些大病患者,很容易延误治疗时机。”淄川区杨寨卫生院院长李明飞告诉记者,“行走的医生 流动的医院”巡诊队伍以卫生院医务人员为主,乡村医生和“第一村医”作为补充,坚持每5天巡诊一次,为群众开展常见病、多发病以及慢性病的初步诊治。各医疗服务点制作健康教育宣传栏,及时更换健康教育信息,在信息公开栏张贴医务人员姓名、电话、巡诊时间等内容,确保村内所有百姓都能随时联系到医务人员,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有人管,不让一个人在追求健康的道路上掉队。

  与此同时,淄博市为全市镇卫生院配备94辆“健康大巴”,随车配备折叠担架、医疗设备柜、氧气瓶、急救箱、心电图机等设备,携带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以及常见病必用药品,对行动不便的老弱病残人员,实行医务人员送医上门服务,满足群众看病就医需要。“健康大巴”开通以来,累计出车12.1万次,行驶87.5万公里,受益群众17.08万人次。

  123个“名医基层工作站”

  补齐基层医疗卫生短板

  农村的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医疗服务水平,直接影响着广大农民百姓的幸福感与获得感。优化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补齐基层医疗卫生短板是满足城乡群众享受同质化医疗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

  10月11日,伴着秋日和煦的阳光,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韩翠萍名医基层工作站联合峨庄卫生院走进东石村开展入户义诊、随访,开展义诊宣传活动,现场为患者测量血压、心肺听诊,指导用药,提供心理支持,宣传精神卫生专业知识,叮嘱患者按时服药,定期复诊。“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市级医院的专家给我看病,太谢谢你们了。”义诊现场,一名村民高兴地说。群众在家门口的卫生院就能够享受从看病、检查到拿药,甚至理疗保健的全程医疗服务,得益于淄博市持续强基层、补短板、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为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难题,进一步解决城乡医疗资源不均衡、基层卫生人才短缺、基层医疗机构“接不住”等“瓶颈”问题,淄博市在全国首创“第一村医”机制,为偏远、贫困地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为持续强基层、补短板,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对“第一村医”工作进行优化升级,全面启动实施“名医基层工作站”建设工作,建立基层医疗机构帮扶长效机制,并将其纳入“十四五”全市卫生健康工作重点任务内容,为促进共同富裕提供健康保障。

  2020年10月,淄博市卫健委对淄博市乡镇卫生院进行调研,确定了一批基层急需、群众急盼的专科,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名医基层工作站”,实施基层医疗机构帮扶长效机制,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名医专家每个月驻工作站时间不少于3天,团队成员连续驻站工作时间不少于一年。

  目前,全市共建立“名医基层工作站”123个,从37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选派454名专家医生,开展填补基层医疗机构空白的新技术、新业务771项,培训基层医务人员2.6万人,门诊服务群众24万人次。

  一辆辆小小的“健康大巴”,把优质的医疗资源送到老百姓身边;一个个“名医基层工作站”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使基层群众享受到更加优质的医疗资源。对于这样的变化,群众是最大受益者。接下来,淄博将以群众健康和满意为目标,努力为全市人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公平可及、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卫生健康服务。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翟咏雪 通讯员 董运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