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齐观 | 数字淄博高歌猛进,为高质量发展添能蓄力

来源:鲁中网

2022-10-20 08:20:30


  鲁中网记者 孙蕊

  2017以来,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正在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数字经济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需要推进城市数字化,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健全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今年四月,淄博市印发《淄博市“十四五”数字强市建设规划》,围绕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政府、数字治理、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生态等领域规划部署了六大重点任务和22项专项建设内容,力争到2025年将淄博建设成为数字技术创新、产业创新、改革创新、理念创新的数字化标杆城市。今年以来,数字淄博建设高歌猛进,激发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新活力。

  数字化赋能基层管理 从被动走向主动

  城市治理不能偏离民生,城市数字化管理更要关注民生需求,利用大数据洞察民生需求,让市民享受到便利化的定制服务。在交通出行方面,淄博市首创“智行淄博”车路协同智慧交通系统,在967个路口实现了“车路协同”场景应用,有关路段平均车速提高28%,2021年全市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比2012年分别下降36.89%、35.4%。在临淄区雪宫街道,依托智慧治理平台,借助数字化手段,通过网格信息采集,建立起“发现-受理-处理-督办-反馈 ”闭环模式,将事件处置由过去的人跑、人管向云算、云智转变。居民发现房屋漏水,足不出户通过小程序报修,马上就有专人上门维护。“有事服务、无事不扰”,让基层治理从“粗放式管理”迈向“精细化服务”。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而垃圾处理是制约乡村环境改善的一大难点。临淄区凤凰镇则用线上公众号配合线下“分类施治”,实现了农村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的全覆盖。依托“智慧凤凰”微信公众号,村民提交垃圾收集预约,凤凰镇安排不同垃圾收集车进行回收——对日常生活垃圾,垃圾收集车收集后进行专业处理;对建筑垃圾、旧家具等大件垃圾、农业生产垃圾等,垃圾车收集后再交给合作公司处理,当作高速路基、肥料等使用;对餐厨和柴草垃圾,则由镇内一家生物科技公司统一收集,转化为生物有机肥。每辆垃圾收集车安装了定位设备,点对点定位创建电子地图,实时分析垃圾收集情况;同时对收集的垃圾提前甄别,分类将其运送至不同处理厂,探索出了一条从“清”到“降”再到“祛”的农村垃圾治理之路。

  数字化赋能产业转型 从高能耗到高效率

  数字经济规模扩张,对传统制造业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新的浪潮之下,制造业的数字化改革势不可挡。当前,淄博市正以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为核心,将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农业、工业、服务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数字化改造升级,深入开展数字经济企业培育“沃土行动”,加快形成“产业+配套、平台+生态、数字+赋能、科技+金融”数字产业生态。

  提起传统炉窑行业,往往是热浪滚滚难招人,能耗高利润却低。高额的能源费用和人工费用让鲁中耐火材料厂的发展一度陷入瓶颈,而工业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僵局。4条炉窑生产线全流程自动化协作生产,一年一条线节约天然气折合人民币为100多万元,人工成本下降25%,企业智能化水平达到30%以上,让中国耐火材料成功进入欧美市场。在淄博,越来越多的企业享受到了数字经济带来的红利,淄博纽氏达特、安博科技、宝恩皮革等企业纷纷接入工业互联网。截至今年1月淄博市共有省数字经济园6家,省级数字经济平台8家,全市智慧工厂达35个、智能车间达327个,上云企业超过1万家。

  数字化赋能城市发展 从“治理”到“智理”

  今年年初召开的党代会上,淄博市“六大赋能”拓展为“九大赋能”,其中治理赋能提到要大力推动“智治”,加快建设智慧城市。坚持以“新城建”对接“新基建”,打造城市大脑“数字驾驶舱”,构建“泛在连接、高效协同、全域感知、智能融合、安全可信”的数字设施体系。围绕数据赋能“智治”,淄博市全面破除数据“壁垒”,全面加强数据“聚、通、用”,各项视频、系统、数据资源实现全量接入汇聚,数据“治理”逐步迈向“智理”,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得到进一步提升。

  以“爱山东”淄博分厅移动端为例,为满足群众办事需求,目前接入事项已超过2000项,用户注册人数365.29万人,日均用户活跃人数77.8万人,基本实现“进一张网、办全市事”。今年还进一步拓展电子证明证照在政务服务、行政执法、社会化应用等领域应用,推动168类电子证照证明共享应用,梳理发布了2022年第一批“用证”事项清单9285项,实现从“减证便民”向“无证利民”转变。围绕惠企服务,建成企业服务云平台,联通市场监管企业,实现17.8万家企业数据精准画像,并与惠企政策关联直达,实现“免申即享,资金直达”。

  经过不断实践学习,数字化成为淄博市未来发展的脉络,全域融合发展的淄博新型智慧城市生态体系正越发完善,数字化的升级正让这座百年老城动能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