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齐观 | 深耕人文沃土,擦亮齐文化“金字招牌”

来源:鲁中网

2022-10-28 08:25:30


  鲁中网记者 孙蕊

  泱泱齐风,三千年古韵流传;悠悠韶韵,八百载文脉繁衍。谈历史,淄博乃齐国故都;谈文化,淄博有稷下学宫。这片热土之上,姜太公、齐桓公、管仲、蒲松龄……人才辈出,群星璀璨。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为一个热词,淄博市聚焦聚力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让齐文化在新时代清风长留,滋润人心。

  创新为先,链接传统与现代

  齐文化是历史沉淀下的传统文化,如果一成不变地移植进现代社会中,必定会出现一定的违和感。因此,承袭齐文化必须要立足当下,做好“转化”工作,通过创新找到传统与现代相契合的连接点,方能撬动多个产业发展。传统文化不能孤芳自赏,要“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融入到日常生活。

  文创产品是源于文化主题经由创意转化,具备市场价值的产品,是能带走的文化。作为陶琉之乡的淄博,陶琉作品成了齐文化发展传播的重要载体。本月初,淄博本土陶瓷企业硅元瓷器“泱泱齐风”系列新品正式发布,以瓷器之美再现了“海岱清风”“太公封齐”“稷下学宫”“孔子闻韶”等齐文化经典场景,深刻体现了齐文化以人为本、尊贤尚功、变革创新、开放包容、务实共赢的理念,是优秀传统文化与传统手工艺的完美结合。将文脉基因刻进瓷器之中,将文化实物化,让看不见摸不着的文化沁入民众生活。

  文化创新更要注重具象化表达,让深藏在历史长河中的传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今年国庆,“网红书店”钟书阁牵手淄博海岱楼,在细雨蒙蒙中正式启幕。齐瓦当、博山溶洞被搬进书店,淄博本地学者、作家的作品——《齐文化要义》《齐都临淄城》《陶镇》等书单独陈列。在新建成投用的淄博火车站南站房候车厅及全市众多文化公园中,设置齐文化名人典故成语浮雕和雕塑小品,让传统文化走进大众,进入百姓生活。

  文旅融合,布局文脉新业态

  文化与旅游密不可分,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旅游集物质消费与精神享受于一体。就淄博而言,齐文化是发展旅游的资源,赋以旅游业深刻内涵,助推本地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旅游为齐文化传承发展插上腾飞翅膀,推动本地文化繁荣兴盛。

  陶琉作为淄博本地文化的重要元素,一直是淄博文旅的一张名片。今年开园的颜神古镇,则是十年来全省文化保护传承典范和淄博市文化资源“活化”的典型代表。褪色的石板路、悠久的古圆窑、破旧的老院子和沧桑的旧厂房………这些带有历史痕迹的建筑被完美保存下来,行走其间仿佛还能感受到数百年前炉火的温度。古窑村护改开发方的负责人李亚明认为:“原汁原味保留着历史,并不意味着墨守成规。”给古老的建筑遗产,赋予新的空间应用价值,才能让古镇产生活力。颜神古镇园区涵盖度假酒店、民宿、古窑酒吧、大师工作室、琉璃工艺实验室等,有地方特色民俗、美食街区,有陶琉文化为主题的少年儿童艺术教育研学基地,以及北方区域艺术家聚集群落,同时搭建并运行青少年研学平台。颜神古镇的再生,是文旅深度融合的典型,提升了淄博的文化软实力,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颜神古镇之外,淄博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标杆项目“齐风胜境”文旅综合体项目、张店淄博国际航空港(淄博旅游集散中心)项目、高青天鹅湖罗曼园项目、沂源朱彦夫初心家园项目等也正铆足干劲、加力向前。这背后是淄博在文旅融合上的积极探索,更是实施文化赋能行动、聚力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着力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具体实践。

  破圈发展,焕发“两创”新生机

  文化因交流而精彩,因互鉴而发展,跨界组合,破圈发展,让文化焕发新生机。为了让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大众生活,淄博市推出了“成语故事进餐厅”活动。齐文化遇上淄博美食,成语转盘、投壶、抽令、齐文化成语口袋书为知味斋增添了一道文化美食。齐文化牵手西式快餐,齐风古韵的装修、穿越古今的装饰出现在淄博肯德基门店,寓教于乐之中小朋友们就掌握齐国成语知识。

  文化破圈,更要跨过国界限制,兼收并蓄,创造出适合国际市场的文化产品。不同国家市场需求不一样,淄博想要破题文化出口,就要制作、出口那些更好地满足出口地市场需要的产品,借鉴融合生产出国际化的产品。博山区有悠久的陶瓷、琉璃制作传统和成熟的制作工艺,随着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的建设,陶瓷琉璃企业越来越注重本地工艺与国外文化、工艺的借鉴融合。据悉,今年上半年,博山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完成出口15.8亿元,预计全年进出口增长30%以上。

  岁月给了这座城市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淄博市主动融入“山东文脉”,深入实施齐文化研究阐释、遗产保护和开发、教育普及、传播交流、产业融合发展、人才培育“六大突破”、24项工程,擦亮打响齐文化金字品牌,加快打造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标杆城市,着力构建“尼山淄水”交相辉映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