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鲁中网
2022-12-22 20:58:00
鲁中网记者 孙蕊
从前雾霾是冬日的常客,如今仰头便是“天空蓝”。今年1至10月份,淄博市优良天数194天,同比增加11天;优良率63.8%,同比增加3.6%,综合指数4.70,同比改善3.3%。
过去灰色是城市的底色,如今四顾皆是“生态绿”。截至目前,淄博建设城市园林绿地455.92公顷,相当于约21个淄博市人民公园大小,生态廊道201.87公里、城市绿道107.17公里。
山峦葱郁,碧水荡漾,淄博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挖生态价值和潜力,为城市品质跃迁厚植生态底色。
绿色答卷 人民满意
在黄河三角洲腹地的高青县,天鹅起舞、白鹭凌空,震旦鸦雀、大天鹅、中华秋水鸭等珍稀鸟类栖息于此。近年来,高青县严格遵循“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发展理念,在黄河湿地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天鹅湖温泉慢城项目尤为突出。天鹅湖温泉慢城通过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造林绿化、工程固沙,现已恢复湿地200万平方米,形成绿化160万平方米,建成绿道20公里,区域自然生态环境优良,拥有树木80余种2万余株,绿化率达85%以上。高青的生态之变,是淄博环境改善、生态修复的一个生动范例。
为答好生态答卷,淄博市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约束环境硬性标准,减污、扩绿。全市空气、水环境、土壤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家园更美丽百姓更满意。
数据证明,淄博市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不断取得新成效——
淄博市生态质量评价位列山东省第四名,排名威海、烟台、日照等沿海城市之后,在全省内陆城市中位于前列。
沂源县被生态环境部列入第六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森林覆盖率达到62.1%,全县野生动植物达2153种。
今年1-10月份,全市优良天数194天,同比增加11天;优良率63.8%,同比增加3.6%,综合指数4.70,同比改善3.3%。国控断面水环境质量排名目前排名全省第2。
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淄博扎根。开窗见绿,出门有景,生态改善提升了人居环境,淄博交出了一份令人民满意的“绿色答卷”。
环境治理 久久为功
生态文明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需要保持战略定力,久久为功。入选第六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沂源县,自2006年起,就关停了拥有职工数千人的造纸、水泥等粗放型企业,截至目前,沂源县淘汰落后企业293家、燃煤锅炉142台,整治“散乱污”企业上千家。沂源弃旧择新,沉淀数年,换来35项生态创建指标高质量达标。
湖面波光粼粼,水质清澈;岸边芦苇飘动,飞鸟翱翔。从污水横流的“酱油湖”到国家级湿地公园,马踏湖的华丽转身证明,淄博水环境治理模式的科学性、有效性。桓台县以马踏湖湿地改善为契机,逐步构建起“三横五纵两湖六湿地”生态水系,形成了“河湖连通、水清岸绿、水润城乡”的生态格局。淄博市也打响碧水保卫战,深入实施“八水统筹、水润淄博”水资源利用保护行动,改造城市污水处理厂14座,新建改造污水管网289余公里,完成9条黑臭水体整治。
为巩固生态文明建设的阶段性成果,淄博一手抓“全员环保”,以政策激励、金融支持、人才支撑、梯次布局等方式,深入推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并积极布局、培育低碳环保产业。同时加紧“无废城市”建设,探索开展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全面推进垃圾分类,提升区域生态承载力。此外,加大科技支撑力度,构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在全省率先实现镇街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全覆盖,让高科技成为蓝天白云的守护者。
生态赋能 向绿前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同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给生态环保带来了强劲动力。淄博市以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和“两山”基地创建为落脚点,打造了一批花园城镇、美丽乡村示范典型,催生、培育出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健康等新经济业态,实现生态建设成果全域共享。
马踏湖生态旅游区和天鹅湖国际慢城生态旅游区,入选省级生态旅游区创建名单,它们依靠乡村旅游实现脱贫,走上了促进集体经济发展的致富路;沂源利用优势生态资源,打造“沂源红”地域品牌,生态农业产品远销国内外……
生态改善,既提升了城乡宜居水平,也是城市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依托。左手经济,右手生态,筑牢生态文明之基,走好绿色发展之路,才能为建设“生态优”“环境优”的淄博添砖加瓦,让人民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