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拿地即可开工:“标准地”出让跑出淄博速度

来源:博览新闻

2023-05-15 08:35:13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 桂建明 通讯员 秦立斌 李宁宁

  在工业项目建设过程中,用地企业经常遇到“用地前”区域化评估评审耗时长、费用多;“用地中”项目办理手续多、环节多;“用地后”准入准营事项多、审批部门多等问题。“标准地”改革,就是要改变这种现状,实现项目快开工、快建设、快投产。

  今年,我市将“标准地”改革纳入十大改革突破行动之一,进一步推进、完善这一重要改革。近日,记者深入各工地现场,了解“标准地”改革给企业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

  山东旭正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6万吨聚氨脂项目现场,项目负责人苗明介绍工程进度

  进度提升,拿地后3个月即开工

  山东旭正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6万吨聚氨脂项目,是桓台县马桥化工产业园的省级重大项目。记者在项目工地上看到,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车间楼和研发楼等,都已经封顶。

  “2021年10月土地招拍挂结束后,我们在园区和县自然资源部门指导下,边设计边办理各类手续,2022年7月9日正式施工,预计今年7月底试生产,8月底达产。”该项目负责人苗明介绍,公司总部对这个项目的进度很满意,对淄博的标准地改革效果评价很高,“市场瞬息万变,如果因为各种用地手续而贻误项目达产时机,损失不可估量。”

  我市在2020年7月开始全面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减少用地单位后续报建时间,缩短各类审批时间,努力实现企业“拿地即开工”。

  山东金城石化集团有限公司企业管理部杨慧琴一直负责公司的项目手续,她对标准地改革前后的感受特别深:“标准地改革前,公司的一个项目,2012年12月拿地,2016年4月才开工建设,历时近4年;标准地改革后,目前在建的环氧丙烷和催化改造两个项目,都是2021年12月拿地,2022年3月开工,从拿地到开工,只用了3个月。”

  审批前移,“企业付费”改为“政府买单”

  在沂源县经济开发区山东赛德特新材料项目建设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扑面而来,建筑工人正在紧张忙碌地施工。

  “以往,文物考古、环境影响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震安全性评价、水资源论证、水土保持评价、节能评价等11个前置事项,都需要企业自己办理,审批环节多、流程长,影响项目开工进度。在‘标准地’改革后,全部由政府统一做区域评估调查评价,企业不需要单独办理这些前置事项,这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沂源县自然资源局分管负责人介绍,山东赛德特新材料项目使用地块出让前已达到权属清晰、征地补偿安置到位、无法律经济纠纷、规划条件明确,且具备项目开工必需的通水、通电、通路和土地平整等开发条件。

  “近年来,淄博高新区投资3100余万元,对淄博高新区、先创区全域及六个功能园区,先后开展了涵盖文物、节能、环保、水土保持等11个事项的区域化评估评审,供地由‘生地’变‘熟地’,有效解决了项目企业在拿地后面临的区域评估事项多、评估耗时长、评估费用大等难题,实现了项目快开工、快建设、快投产。”淄博高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投资建设科科长邵文超介绍,项目开工时间平均缩短4个月,可为企业节省各类评估评审费用5000余万元。

  在桓台县马桥化工产业园,马桥镇人工主席孙秀玉告诉记者,去年,该镇政府掏钱完成了园区整体性安全风险评估、水土保持区域评估、防洪影响区域评估等,今年3月完成了《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评估报告》,目前正在开展园区跟踪环评报告的编制,“这些报告的数据由入园企业共享,企业拿地后办理手续时,许多数据可以直接调用,花钱少了,速度快了。”

  山东赛德特新材料项目建设现场

  手续办理,从串联式到并联式

  自2020年至今,我市共实施“标准地”出让383宗、面积20785.95亩。其中,2022年全市“标准地”出让179宗、面积11452.05亩,供应的工业用地100%按照“标准地”出让。今年截至3月底,全市“标准地”出让29宗、面积705.6亩。

  淄博高新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土地供应保障组组长徐哲介绍,该分局配合高新区行政审批局,以工业项目用地需求为出发点,每个项目列出“用地清单”,对工业用地项目从“用地前”、“用地中”、“用地后”三个阶段进行审批服务集成,办理事项由“前一个办完进行下一个”的“串联式”,改为“多个事项同步推进”的“并联式”,创新开展了工业项目全生命周期“用地一件事”集成服务改革。

  ——聚焦“需求侧”。淄博高新区各部门会商,在全域范围内开展了压覆矿产、地质灾害和水资源论证3个事项的区域化评估,在淄博综合保税区、新材料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等6个园区,开展了文物评估、环评、节能、地震等9个事项的区域化评估评审。

  ——改进“供给侧”。淄博高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牵头,自然资源等各主管部门积极配合,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统一申请经费,统一组织招标,统一组织审核,及时完成区域性评估报告编制。“被动审批”改为“批前服务”,淄博高新区建立了区域评估部门协调会商、信息共通共享、审批联审联动机制,在项目拿地后、立项前,提前介入,提前预审、提前服务。“多次评估”改为“一次告知”,截至目前,区域评估成果已在6个园区160多个项目中得到运用。

  ——“成果共享”,助力投资决策。为方便单位和个人借鉴、应用、共享区域评估成果,助力单位和个人投资淄博高新区,淄博高新区在企业拿地时为企业提供区域评估清单,作为土地出让合同附件。根据法律规定无法免除的单项评估,采用信用承诺等方式简化审批程序、下放审批层级,最大限度取消、简化和优化审批事项。这些举措,受到了项目企业的一致好评。

  先导薄膜材料(淄博)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张文涛在介绍情况

  事后监管,推动土地资源向高端产业集聚

  工业用地“标准地”,按照要求,还带着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亩均税收、单位能耗标准、单位排放标准、容积率等指标要求。

  在淄博先进制造业创新示范区,先导薄膜材料(淄博)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张文涛告诉记者,该项目各项指标,都达到或超过高新区关于“标准地”的相关要求,目前一期160.01亩,投资23.8亿元,已经基本建成,正在进入设备安装阶段,计划今年6月试生产。

  淄博高新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土地供应保障组组长徐哲介绍,淄博高新区投资强度,按350万元/亩;亩均税收,按30万元/亩;容积率执行≥1.5;环保和能耗指标均征询主管部门出具相关标准。这些指标作为土地招拍挂出让的前置条件,在公告中一次性告知企业,既方便企业快速开工投产,也能倒逼企业更好地落实"标准地”的各项要求,加快推动土地资源要素向高端产业、优质企业集聚。

  淄博高新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分管负责人表示,将以企业承诺履约为重点,强化事后监管,探索建立“标准地”企业投资项目信用评价体系和严重失信名单制度,形成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惩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