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齐观 | 一幅扇面扇出文化清风

来源:鲁中网

2023-06-22 20:14:00


  鲁中网记者 孙蕊

  淄博的新“副本”——书画摊成为了来淄游客的心头好,书画大师们就在街头、景区研墨润笔,挥毫泼墨,半小时就能绘出一幅扇面,让游客爱不释手、大为惊叹。网友称这是淄博打出的又一张文旅牌、经济牌。

  博山区也应势而动,博山区委宣传部、博山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颜神古镇等单位在6月15日至21日联合开展了书画惠民周,20余位国家级、省级的书画大师,在颜神古镇景区为游客画扇面。不仅能画传统的山水、花卉,甚至连坦克、奥特曼的形象也跃然纸上。

  书画家的创作视频不断刷屏,艺术大师的创作走进景区街头也让网友大呼“反差萌”。淄博正是通过这样接地气的方式,展现淄博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浓郁的人文色彩。扇子轻摇,扇出了淄博阵阵文化清风。

  扇上春秋 绘就颜神风骨

  6月20日早上九点,颜神古镇的咖啡馆内,博山灵泉书画院的书法家、画家已经就位,等待游客们的到来。不过半小时,小小的咖啡馆里就挤满了前来求画的游客。中国工艺美协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董兰成正在为游客绘制一幅葫芦扇面:“我从小就热爱绘画,小时候在地炕上画,现在为游客在扇子上作画,也是一大乐事。”

  “求扇一页,胜画三尺。”一幅扇面,咫尺之间,蕴含大千世界。在这个咖啡馆里,书画家们不再是高居艺术殿堂的大师,更像是平易近人的长辈,在游客和大师的交流之间,艺术变得可感可触。而且惠民周期间作画题字均为赠送,惠民周之后的价格十分亲民,这一举动让游客放下顾虑,也让游客有了亲近书画文化的方式,让传统文化见缝插针融入旅途。

  灵泉书画院的院长孙悦欣说:“整个书画惠民周我们大概送出了近千幅扇面,并且将博山的颜山八景融入扇面之中,让游客在扇风纳凉的同时,将博山的美景文化带回家中。”孙悦欣说游客可以和大师定制内容,但是也不是一味迎着游客的意思来。“有年轻游客想写‘我要退休’,我们的书法老师就建议写一个‘憩’字,游客想写‘我要暴富’,老师们就会建议取‘生财有道’。这样处理,游客也很满意,而且更雅致,更能将博山文人的风骨展现在扇面之上。”

  书画大师们接连“出摊”,将“淄博热”从物质享受导向了精神富足,也掀起了线上线下传统书画热潮,让大家笔墨“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样的场景,搭建起传统文化与公众生活的联系,淄博的人文清风也借机吹向全国。

  文人对谈 弘扬地域文化

  画扇面的方式惠及的人群仅限于游客,想要让更多的游客了解淄博文化,想来淄博游玩,需要因势而变,与时代共舞。技术更迭让文化传播有了无限可能,互联网是“淄博热”的一大法宝,也是淄博文化“出圈”的一大捷径。只要内容够好,网友喜欢,人人都能成为淄博文化的宣传者。

  博山区借助“裕禄讲堂”这一宣讲品牌,推出了“我在古镇听文化”文化宣讲季,邀请对博山历史文化有研究的从业者、专家和手造艺术家,推出8场不同主题的文化宣讲活动,内容涵盖陶琉文化、美食文化、国学等,目前已经有40余万的浏览量。文化宣讲看似简单,但想要吸引人观看,把枯燥的文化变得生动,需要在细节上下功夫。

  一是要寻找合适的接口,引人注意。文化宣讲不能只追求高大上,而忽视群众的“口味”,要实现雅俗共赏才能真正让文化宣讲浸润人心。博山美食文化源远流长,人们听多了四四席、豆腐箱,就需要新的内容来吸引注目。

  博山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李福源就在美食文化专场中讲述了博山特色砸鱼汤的来源:“过去受制于物质生活水平,人们在吃完酒席之后砸鱼汤一是为了弥补短缺的菜品,二是一碗鱼汤能提神醒酒,适合作为酒席的结束暗语。”

  二是要寻找专业的人,查缺勘误。想要让文化传播开来,就要找一个好“舵手”,这样的“舵手”必须自身文化素养过硬,还要能将故事娓娓道来。

  讲博山文化离不开“孝文化”,淄博惟谦书院的国学讲师王彦已经带领团队进行了2年多的国学公益诵读,讲孝文化正是她的专长所在:“孝文化是博山特有的文化根源,更是一种德行教育。小孝为家,大孝为国,我们希望通过这堂文化讲座给孩子们种下孝道的种子,让更多人了解博山的孝文化。”

  文化惠民 重在普惠亲民

  文化惠民,要在“惠”上精雕细琢,要在“民”上多下功夫。群众向来是文化创造的主体,也是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更是文化服务的主要对象。文化惠民要普惠亲民,就要搞清楚老百姓需要什么样的“文化餐”,让市民村民都有“点菜权”。

  近年来,淄博各区县都在文化惠民上下功夫,建立起“自下而上、以需定供”的互动式、菜单式服务。淄博文旅每周都推出“文化菜单”,让群众提前了解自由选择。博山区依托区图书馆和文化馆的场地,打造“秋谷讲堂”的品牌,邀请公益讲师定期开展讲座、非遗项目体验等活动,今年已经开展60余场讲座,惠及4万余人。这样的举措不仅满足了群众的文化需求,也让群众有了文艺创作、才艺施展的场所。

  文化惠民还要解决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瓶颈制约,不论乡村城市,群众住在哪里文化惠民的触角就要延伸到哪里。今年5月,博山区文联组织各协会策划开展了“与人民同行•2023博山文艺志愿者在行动”系列活动,将书法、美术、摄影等课程送进社区、学校、乡村,让老人孩童都能享受到艺术熏陶。

  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文化惠民要的不是一时的热闹,要采用更多接地气、有“土味”的方式,才能让这股文化清风一直吹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