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鲁中网
2023-06-28 14:58:30
鲁中网淄博6月28日讯(记者 陈佳汐)6月28日,淄博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聚力提效争先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邀请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负责同志向社会发布淄博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运行情况。
会上,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刘超军介绍,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淄博市公共资源交易由分散走向集中,由线下走向线上,资源要素有序流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结合。同时,逐步建立了服务、管理与监督职能相互分离的体制机制,各部门既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促进公共资源公开公平公正交易,降低了权力寻租空间和廉政风险。淄博市招标采购领域逐步规范,质疑投诉率由前几年的约5‰逐步下降至不足1‰。
推动应进必进,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效益,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已覆盖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自然资源交易、国有产权交易和医疗器械采购、国有企业采购等领域,基本实现了“应进必进”。通过招标采购公开竞标方式,在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等领域,择优选定实力强、讲诚信的优秀设计、施工、监理队伍和供应商,提高了政府资金使用效率,促进我市快速路网、文化中心、齐盛湖公园、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淄博校区、孝妇河生态水系等重大项目按期高质量交付。其中,多个项目获得中国建筑工程最高奖项“鲁班奖”;通过挂牌方式,自然资源、国有产权交易等实行“价高者得”,杜绝“暗箱”操作,实现了资产资源保值增值。2015年以来,交易平台累计完成交易3.4万余个,交易额5100余亿元,为政府节约资金233.54亿元,增收30.95亿元。
聚焦利企便民,降低了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在省内率先建成市县一体化交易平台,实现制度统一、规则统一、流程统一;不断深化网上开标、远程异地评标等方式应用,每年为投标企业节省招标文件工本费、纸质标书印刷费、交通住宿费等3000余万元;推行数字证书免费办、“一地注册、全省通识”,交易流程串联变并联,项目属地交易、就近办理,试点推行评标专家就近抽取,实现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2022年,研发“银企通”系统,精准向金融机构推送交易信息,协调相关银行累计为企业发放贷款363笔59.18亿元,办理保函2597单,释放资金6.72亿元,将“数据”变“资金”,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另外,建立重大项目服务机制,改变原来坐等方式,今年以来主动与1100余个省市县重大项目对接,对有交易需求的409个重大项目,建立服务专班,提供前置服务,并优先发布公告公示信息,优先安排交易场地,优先抽取评标专家,优先调剂信息化基础设施资源,确保重大项目早开工、早投用。
持续改革创新,助力了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加大创新力度,推进招标计划提前发布、合同签订变更网上办理、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等措施落地落实;作为唯一地级市,入选全国首批13个招投标领域数字证书跨区域兼容互认试点;交易服务标准化项目获批国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与河南省、成都市一起成为全国公共资源交易领域3个试点;与170余个城市开展跨区域合作,创新实施市域内分散评标,破解本地评审专家“熟面孔”、专家数量不足等问题,推动专家资源跨区域共享,平台应急保障能力、评标公正性大幅提升;交易平台浏览量达1000余万次,年均增长16%,外地企业交易参与率达90.48%,公共资源交易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优化。
助力乡村振兴,打通了服务基层“最后一公里”,去年以来,交易中心持续推动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向基层延伸,在全省率先建成全域覆盖、市县镇村四级联动的农村产权交易体系,推动集体土地流转、大宗物资采购等14类农村产权进场交易。累计完成交易数473宗,交易额1.79亿元,为村集体节约资金533万元,增收382万元,促进农村“三资”高效流转和增值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经验做法被省发改委和《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简报》推广。
交易中心将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决策部署,结合省、市工作要求,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拓展平台覆盖范围。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将平台覆盖范围扩大到适合以市场化方式配置的各类公共资源,加强与相关行政监督部门沟通协调,推动适合以市场化方式配置并具备交易条件的水权、金融企业国有资产、无形资产、排污权、技术成果、文化产权、执纪执法部门收缴涉案物品处置、非必须招标的工程项目等进入平台交易,实现“应进必进”“能进则进”。
推进平台数字化转型。创新数字见证、智慧档案、数据分析、掌上办等数字化应用场景,在服务决策、规范交易、助企纾困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融入省沿黄九市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发展格局,发挥服务标准化、数字证书跨区域互认等优势,围绕远程异地评标、数据利用等工作,深化区域合作,加快建成制度成本最低、服务效率最高、市场环境最优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激发农村产权市场活力。发挥全域覆盖、四级联动的农村产权交易体系优势,加快推动服务站点“全覆盖”和交易项目“应进必进”,进一步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发挥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信息优势,扩大平台“特色农产”“惠农金融”、法律咨询、资产评估等服务范围,切实为“清廉村居”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支撑。
优化招投标领域营商环境。推进招标人信用承诺制和“评定分离”交易方式,压实招标人主体责任。拓展交易平台功能,广泛开展市域内“多点分散”评标,常态化开展远程异地评标。配合行政监管部门强化监管,推动“一标一评”应用范围持续扩大,健全不良行为发现、转办、处理闭环机制,逐步深化信用信息共享共用,营造更利于公平竞争的交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