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
2023-08-18 08:41:53
高青县常家镇欣庙村的曹福勇,养了20多年的梅花鹿。最近,这个养鹿专业户有了个新想法,就是在家门口建起一个“萌宠乐园”,让远道而来的游客们抱着他的小梅花鹿拍张照。
刘春家村75岁的刘启山,年轻的时候像他的父亲和爷爷一样,都是黄河上的摆渡人。如今他的儿子在黄河边开饭店,以黄河的鱼为特色,招待八方来客,爷孙四代是地地道道的黄河人家。
百里黄河,万亩湿地,黄河是高青人的生魂,也给高青人带来生计,既孕育得了大开大合的厚重历史,也承载得下文农旅融合的九曲安澜。在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之下,高青具备了“老天爷追着喂饭吃”的文旅根基。那么在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审视下,这座黄河小城是如何努力“营业”,让自己成为万里黄河沿岸的文旅新地标的?
大视野下的“居安”与“致远”
高青地处淄博最北,发展“偏科”、底子偏弱,明明可以甘于安澜之稳,却偏偏喊出了“黄河不敢小高青”的发展志气。而要在经济发展的格局上勘探出应时应景的文旅方向,就要站到足够的高度和维度上。所以,高青文旅的“大视野”,要从两个层面来看。
一个是站在“圈内”看“圈外”。
沿黄廊道,既是生态长廊,也是文旅元素的活跃区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要立足黄河流域乡土特色和地域特点,发展乡村休闲旅游,鼓励有条件地区建设集中连片、生态宜居美丽乡村,融入黄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自然风貌。所以高青文旅的第一个着眼点,就是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之中,从“黄河风情带”项目,到“乡村好时节”活动,从千人“黄河大合唱”到博物馆里的黄河故事,高青的“沿黄”视野里,既有着“串珠成链”的理性规划,也有着“落霞”与“孤鹜”的感性情怀。
2023年是高青的“对接省城年”,“通天达海”的交通区位优势激活了对接省城的“上半场”。7月,一场沿黄九市的“手造”联动,直接让高青和济南在文旅融合上“亲密接触”。高青在融入省会经济圈上的努力还在继续,正所谓“背靠大树好乘凉”,成为济南的后花园,是高青着眼“圈外”的又一发力点。
另一个层面,则是站在“高岗”看全域。今年上半年,高青成功创建成为本年度十个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之一,这与其提出的“全域共建,主客共享”的理念,以及打造“一群一带四片区”的文农旅格局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主客共享”可以解构为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在城市中的“宜居、宜业、宜游”。主客共享,意味着实现了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的无差别服务,游客的代入感更强,能够更好地融入本地生活。比如在芦湖街道办的万亩荷塘,游客既可以在这里捞龙虾、吃龙虾,还可以看荷虾共生、稻虾共养的特色养殖方式;比如在田镇街道办烟火气十足的希望路,无论是居民还是游客,都能来上一场夜宵的狂欢,吃黑牛烧烤、品清水龙虾,在霓虹闪烁里,将本地美食一网打尽。
对于高青来说,具有自身文化标签的跨界融合是难以被模仿的,以黄河文化为基因,实现文农旅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一群一带四片区”的文旅发展格局如大鹏展翅,将全域旅游的版图抖落开来:以县城为中心的文农旅融合集聚群,百里黄河长廊风情带,加上南部早齐历史文化体验片区、北部生态湿地度假片区、东部农旅双链样板片区、西部田园农牧风情片区,形成景区景点精品化、城乡建设景观化、全域环境生态化、公共服务均衡化的文化旅游空间布局。
养了80多头鹿的曹福勇,因为旅游业的发展,从“农”的单打独斗,开始有了走向农旅的融合梦想。75岁的刘启山,曾经凌晨3点就撑杆河上,摆渡着买卖人和他们的自行车、货品去赶集做生意,如今他的儿子在家门口就能做生意,炸荷花、炒荷叶、炖梭鱼、蒸鲤鱼……都是立足于本地自然资源的特色。黄河沿岸的旅游项目建设为他们带来源源不断的客源,在文旅的大视野下,小个体也在不断前行,共同的远方,让文旅产业的红利持续释放。
上半年,高青旅游人次突破180万,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4.5亿元。
大项目中的“场景”与“爆款”
8月11日上午,在黄河楼露营地,一座座白色的帐篷在草地上投下一块块小小的荫凉。一家布展企业的工作人员正在布置桌椅,负责人朱女士说当天晚上,“青鸟计划”的大学生们即将在这里举办结业典礼,顺便在夜风吹拂、灯光辉映下,开一个属于他们的小型音乐会。
有着资深婚礼布展经验的朱女士说,除了小型音乐会,这片露营地将来也可能是年轻人举办户外婚礼的好选择。虽然户外婚礼目前还是属于小众、高端群体的需求,但将来很有可能成为年轻人举办婚礼的“新潮向”。
黄河楼露营项目占地150余亩,铺设了100余亩的草坪,用于搭建帐篷,进行帐篷露营;目前还搭建了16套装备式的四合院民宿,已经全部完成装修,待客入住;另外还在小景区里配置了房车营地。届时,烧烤音乐节、啤酒音乐节、美食节等带有潮流化、年轻化元素的活动会轮番上演,“露营+”的形式可能会带动黄河岸边新一波的流量风口。
黄河楼露营项目其实是天鹅湖罗曼园黄河风情带项目中的“一员”,天鹅湖罗曼园黄河风情带项目是近年来高青体量最大、关注度最高、群众期盼值最强的文旅项目,位于高青县常家镇,占地520亩,总投资10亿元,项目与周边黄河安澜湾、天鹅湖慢城、艾李湖生态湿地、蓑衣樊村等文旅农旅资源整合联动,可以说在布局上起到化零为整、串珠成链的作用,各个景区之间不但互为优势和补充,还能将原本零散的吃、穿、住、玩等业态集聚起来,打造出“去商业化”的“露营+”“公园+”等消费场景,让游客更加有“代入感”,从而形成黄河风情带的“吸客体质”。
文农旅融合,讲究的是长效发展,但要吸粉,靠的是“短平快”的形式。这里的“短平快”,就是常家镇在项目打造上寻找的“爆款”,可能会考验着官方的“造节”功力。
“罗曼园中的古堡、露营地的音乐节,建成后可能就是我们在寻求的流量‘爆款’。”常家镇副镇长周伟说。
除了天鹅湖罗曼园黄河风情带项目,一批文旅项目正在高青扎根发芽:刘春二期项目开工,黄河畔生态智慧庄园完成建设,渔光小镇项目有序推进,这些项目在文农旅融合的同时,不断升级着高青沉浸式乡村游的副本。
这些项目的田园密码,就是给城市人以“呼吸感”。这种“呼吸感”,是与自然的同频共振——星星出来了就席地而坐欣赏,风来了就任其撩动头发,感受田园,又融入田园;感受时间,又忘记时间。
“天鹅湖罗曼园项目可形成‘两个半小时车程’的旅游圈,吸引周边地区到高青微度假。”常家镇镇长王荣洁说,在她的心中,也有着比较理想的文旅产业蓝图,“全镇有至少一家文旅龙头企业的带动,提升整个区域的文旅审美和规范化运营;在龙头带动引流下,本土的小民宿、小餐饮店提档升级、健康发展;村民们家家户户有事干,住优美的村居环境,有好的村风村貌,最终达到民富、村富、财政富的目标。”
大活动里的“乡土”和“潮流”
优质的文旅内容,可以是吸粉的爆款,但不应该是单纯的流量狂欢;可以是细水长流的文化输出,而不应该是爆后的昙花一现。所以,高青接连推出了一系列以“黄河文化”为内核支撑的大活动。
7月16日,山东省“夏季黄河大集”暨高青第六届黄河文化旅游季启动,沿黄九市“手造”联动,非遗手艺同场竞技,黄河文化沃土里开出的乡土手造之花,引发了一波盛夏的火热国潮。
7月29日,第二届山东·高青龙虾节开幕,首次以三个分会场同时开启的形式,拉开了龙虾节的大幕。清水小龙虾是高青的地标产品,小龙虾的养殖更是高青的特色产业,黄河水里养出的乡土产品,却是夏日美食圈的“顶流明星”。
除此之外,高青还接连举办了黄河“大安澜湾”文化智汇论坛、“齐风水韵 盛世安澜”2023淄味黄河大集、山东乡村好时节·LET’S购主题年暨高青旅游攻略大赛等活动,以主题活动为文化载体,高频次的推动了黄河文化的热度。
为什么高青要把搞主题活动作为塑造文旅地标的指标之一?
高青县委书记刘学圣曾直言,这几年文旅活动也设计的不少,但缺乏出圈的,大量吸粉引流的爆款。只有打造出“爆款”精品产品后,才能形成市场冲击力和虹吸效应,把游客的眼球吸过来,把人带过来,只要有了人,其他行业也必定会带动起来、发展起来。可见做大活动的目的之一就在于聚集人气、拉动消费,带动乡村振兴。
如何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如何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黄河文化的弘扬需要以活动作为载体,让各类文化作品展示出来,带动文艺创作的繁荣;让更多老百姓参与进来,好让了解、听懂、会讲黄河故事的人广泛起来。
所以说,“乡土”和“潮流”可以彼此成全,“跨界”的标签可以形成文旅发展的合力,在“大视野”“大项目”和“大活动”的共同作用下,万里黄河的文旅新地标——高青正在崛起。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晓宁 见习记者 张雨桐 田新艺 通讯员 王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