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鲁中网·海报新闻
2019-07-05 17:34:00
鲁中网·海报新闻7月5日讯(记者 邢凯萌 张会敏 通讯员 陈江宁)电信诈骗是指通过电话、网络、短信等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近年来,各种针对在校大学生的电信诈骗层出不穷,案件持续多发,大学生上当受骗时有发生。电信诈骗不仅给被骗学生带来极大的物质损失和精神伤害,同时也影响学校的安全稳定。为切实提高学生的防范能力,进一步加强平安校园建设,淄博职业学院通过“强化宣传,预防为先”“提高认识,多方聚力”“警校协力,开展教育”三项举措强化防电信诈骗安全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
强化宣传,预防为先
抓住关键阶段。从新生一入校开始即对其进行防范电信诈骗安全教育,特别是在军训期间结合入学教育为同学们详细讲解电信诈骗的主要形式、特点及防范方法等,让大家提高认识、掌握防范技能。同时,全年全方位加强宣传教育。自2018年1月开始,学院还专门组织开展了防范电信诈骗宣传教育专项活动。活动分启动、推进、巩固验收等阶段进行,一直持续至2019年6月,通过立体化的宣传进一步强化了同学们的防范意识和能力。
强化环境育人。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开展宣传教育,将防范电信诈骗教育内容和资源融入校园文化整体建设,各系院在教室、走廊墙面上张贴防骗标语和个人防骗心得体会等,让每一面墙都能说话,时时刻刻提醒同学们提高警惕,同时倡导文明意识和文明行为。
丰富教育形式。除了采取传统的讲授方法,还特别注重教育形式和手段的创新,以及宣传教育的覆盖面,依托报纸、网站、校园广播、微信公众号等开设专栏发布宣传教育信息,借助宣传标语、横幅、电子屏滚动字幕等进一步营造氛围,潜移默化对同学们产生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提高认识,多方聚力
加强统一领导。学院主要领导挂帅,加强对安全教育工作的领导,学生处、教务处、保卫处、团委等相关职能部门及各系院参加,提早制定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工作部署、协调工作开展。全体教职员工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岗位育人功效加强防范电信诈骗安全教育,通过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等最终实现全员育人。
强化心理干预。不断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发挥作用。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不断增强自控能力,能够正确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避免受到虚假和不良信息的影响。同时加强挫折教育,一旦出现被骗的情况,积极开展疏导,防止事件对学生进一步造成伤害。
提供源头保障。加强劳动教育、树立劳动光荣理念,并为学生提供通过劳动获得报酬的机会,从而降低其被电信诈骗所诱惑的可能性。根据学生勤工助学管理规定,按照学有余力、自愿申请、信息公开、扶困优先、竞争上岗、遵纪守法的原则,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和学生正常学习的前提下有组织地开展勤工助学活动,鼓励学生用劳动所得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
警校协力,开展教育
民警进校授课。联合学校驻地派出所学苑派出所,聘请民警进校讲法制教育课、安全教育课,为同学们发放《居民安全防范手册》《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温馨提示》等,并通过派出所开发的校园微警务平台为同学们推送防范知识信息,将民警和教师的各自优势结合起来,推动安全教育工作开展。如:2018年年底,学院保卫处与学苑派出所联合开展了为期40天的安全教育进课堂活动,保卫处、派出所出动宣讲人员近600人次,受教育学生8000余人。
突出系院作用。各系院强化科学管理,每周召开一次班主任例会,让老师们共同分享班级管理的经验,交流介绍防骗经验和体会,提高自身开展安全教育的能力。班主任之间实行“帮教”策略,新老班主任签订师徒结对合同,以老带新,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不断创新形式,通过举办专题讲座、主题班会,拍摄情景剧,现场示范以及自编自导话剧等对学生实施互动体验安全教育。活动同时邀请派出所民警参加,为同学们进行现场指导。
加强警示教育。针对大学生普遍社会经验少、自我防范意识相对薄弱等特点,民警与教师结合大学生受骗典型案例,从预防犯罪、安全意识等方面,通过以案说法的方式,经常性向大学生讲授如何预防诈骗、如何应对意外事件等安防知识。学苑派出所定期发布最新案例,帮助师生及时了解电信诈骗新手段,时刻保持高度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通过“三举措”的实施,进一步强化了安全教育,提高了大学生防骗安全意识、安全防范能力等,减少了被骗事件的发生,保护了广大学生的财产安全,维护了学校的教育安全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