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夫妻档”:手持一把大扫帚 无惧风雨写人生

来源:鲁中网-鲁中晨报

2018-01-10 09:44:00


  【走近寒冬里的劳动者】 他跟老伴是环卫“夫妻档” 手持一把大扫帚 无惧风雨写人生
  文/图 记者 孙渤海 实习生 刘锦洋
  天寒地冻,在蓝天映衬下,一道橘色的风景看起来比以往更为亮丽。环卫工——这个被誉为“城市美容师”的群体,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在外人看来有些枯燥的劳动,对于维护环境卫生信念的坚守也就成了隐含在光鲜工作服颜色中的主旋律。
  严寒天气,他们的工作状态是怎样的?选择做环卫工,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1月9日,在淄博中心城区的萧瑟冷风中,记者走近政通路上的环卫工孙信廷,听他讲起了自己的故事。    
  中午下班,孙信廷穿上军大衣准备回家吃饭。
  路牙石和路面交接处的垃圾也不能放过。    
  他选这份职业 原因有好几个
  孙信廷今年59岁,淄博高新区四宝山街道曹二村人。聊起选择做环卫工的原因,孙信廷跟记者说起了从年轻开始做过的事。他说,人忙碌了一辈子,到老了也不愿意闲下来。
  “家里有马车,干的第一份活就是开山,打炮眼炸石头,再赶着马车把石头送到水泥厂。”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孙信廷还是浑身有劲的壮劳力,20多岁的他靠着辛劳赚钱贴补家用,“送一车石头给个十块八块,到了厂子还得排队,但也不是天天都送,好的时候一天能拉四趟。”
  那会儿手里的钱远比现在“煞实”(经用),三四十元不是一笔小数目。马车不赶了,他又跟人干了四五年建筑。一晃到了30多岁,在当时的淄博百货大楼(现址为茂业天地)干过提货工。干了一年的装修后,孙信廷的下一份工作维持了11年,“在一家工厂当临时工,从1997年,一直干到2008年。”
  显然,临时工不是他职业的终点。当了四五年的保安后,2013年起,孙信廷在多家酒店做过保洁员,直到2014年生病入院。“有胃息肉,良性的,做了手术。我是挺乐观的一个人,恢复得也快,不过那之后再没干过太重的体力活。”
  “做环卫工,这跟老伴有关系。她干这行十多年了,身体不太好,我劝她做点轻快的活。家里开支、人情世故都需要钱,她一个人忙活肯定不行,再说我也闲不住。”谈起老伴,孙信廷的关切之情溢于言表,“孩子买了房,生活压力也不小,我们做父母的能赚就赚点,也是给孩子减轻负担。”
  遇上刮风下雨  工作强度加大
  从2016年3月起,孙信廷成了一名环卫工。开始时,他先随车收集运送了两个多月的垃圾。
  与记者交流时,孙信廷并不擅于言谈。不过,换到了工作中,在路上时走时停的他完全是另一种状态——步伐稳健,眼疾手快。看得出,他打心底喜欢这份职业。
  只见他穿着橘色的工作服,拿着简易实用的清扫工具,在马路、人行道、商铺前等各个地方慢慢地走、细细地清理,落叶等大点的垃圾直接扫进袋子,烟蒂等小东西则要换成长柄夹子去捡拾。
  孙信廷“不谦虚”地说,“我这人比较认真、仔细,干一行爱一行,只要认真去做,没有干不好的事儿。”
  1月9日上午10点,室外温度只有1℃左右,孙信廷上身穿的衣服看起来有些单薄。然而,他说这样刚好,穿多了出汗反而容易感冒。在垃圾多的时候,热开身的孙信廷不会觉得多冷。忙过一阵,他会换上件厚点的外套防止感冒。
  孙信廷说,早上6点半的时候垃圾最多。那个时间,也是他每天上路清扫的开始。
  “5点起床天还黑着,我和老伴一个做饭,一个收拾卫生。早饭吃点面条或馒头就咸菜,6点多我们一起离开家,她负责的地方离家近,我一般6点半前就赶到政通路了。”孙信廷说,中午他回家吃老伴做的饭,每天工作8个小时。虽然工作累点,不过他很知足。
  孙信廷口中的累,从季节上讲以冬天最甚,从天气上说则要数刮风、下雨和下雪天。他告诉记者,“就像昨天的大风,落叶刮得到处都是,很难清理。往往刚扫过去,后边又紧接着刮上了。下雨后,树叶紧贴在地上,也很难弄……”
  孙信廷负责的区域,从政通路、泰美路路口起向东130米,南北宽度约25米。记者计算了一下,按15分钟巡视一个来回,孙信廷走过的距离要远多于260米。即使按300米算,每天他徒步巡视的距离近10公里。
  对于将来有什么打算,孙信廷乐呵呵地说,“我身体还不错,年龄也大了,不再换别的了,干环卫工就挺好。”

    如果您有好的新闻线索欢迎拨打鲁中网新闻热线0533-5355377,或关注鲁中网小鲁哥微信公众平台(lznewscn)发送。线索奖由硅元瓷器赞助,最低50元,上不封顶!硅元瓷器,“第一国窑”,走进中南海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