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山东老乡讲讲南极的故事:外国友人常“蹭饭”

来源:鲁中网-鲁中晨报

2018-02-09 10:03:00


 

长城站

  在冰雪映衬下的长城站

  鲁中网-鲁中晨报2月8日讯(记者 孙渤海)南极,地球的最底端,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神秘而又可望不可即的地方。我国已在南极建成了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四个考察站,罗斯海新站也于当地时间2月7日下午举行了选址奠基仪式。这也是中国第34次南极考察的重要任务。

  在目前执行任务的科考队中,有一名山东老乡——长城站队员、老家德州的王志良。在长达四天、断断续续的交流中,远在1.7万多公里外的王志良,向记者讲起了南极的故事。

  毕业5年后的“老师评语”

  2月5日,本报曾对带着山东理工大学校旗去南极参加科考的理工大毕业生王志良进行报道。2月5日上午,记者辗转联系到了王志良在理工大时的老师、建筑工程学院的曹俊茹教授。提到王志良的名字,已经退休的曹俊茹教授印象还蛮深,“这个孩子品行好,身上的正能量多,成绩也非常好。”

  曹教授说,她是前几天才知道自己的学生参与了南极科考,感到很欣慰,也为他高兴。

  在辅导员赵鹏眼里,王志良是个热心、上进的学生。当时王志良是学生会勤工助学部副部长,负责全院学生助学贷款办理及奖助学金评选等。“特别是办理班级助学贷款的时候,他经常忙到晚上11点。”

  测绘工程专业2008级03班的班长高晓辉告诉记者,升大二选了专业后,他和王志良成了同班同学,他是班长,王志良是生活委员。其实,两人的关系比同学更要好,用高晓辉的话说就是“我俩是老铁”。

  “他是心很细的人,我们这个专业的学习要出外业,他对仪器、数据这块都很上心。”

  除了细心,“好性格”也是高晓辉对王志良的评价。大学时,同学喜欢开他的玩笑,还起绰号,也没见他生过气。另外,高晓辉还揭了王志良的“老底”:他的酒量不错。“那个时候,逢年过节两个宿舍会聚聚,没见他醉过,自控力比较好。”

  即使在工作后,两人的联系也未间断。王志良确定要参加南极科考后,和高晓辉多次交流过。当时王志良很是兴奋、激动。

 

1月6日进入长城站当天,王志良在站区附近留影。

  他觉得自己是一个幸运儿

  高晓辉觉察到的这丝兴奋和激动,时隔两个月后,记者仍能从王志良的话语中感受到。

  “在海洋局工作后,我从没想过自己会跟极地科考产生联系。我觉得自己很幸运。”根据国家海洋局极地办和极地中心的统一安排,2017年11月底,他成了我国第34次南极科考队长城站队的一员。今年1月3日,他与其他队员一同从上海出发,经巴黎至圣地亚哥转机到蓬塔阿雷纳斯,在飞机上待了30多个小时,行程约2万公里。

  “在抵达这里之前感受到的是路途的辛劳和对神秘大陆的期待,当南极大陆映入眼帘时,又瞬间被它的辽阔和雄浑所震撼。它看起来那么干净、纯粹,难以用言语描述……”

  1月6日,王志良进入了长城站。

  人员有限 一人身兼多职

  长城站位于南极洲乔治王岛的西南部,建在山脉和海湾之间一块相对平缓的地面上。它的东面不远处有一片湛蓝的美丽海湾,那是这个寒冷大陆上首个用中国名字命名的地方——长城湾。

  来到长城站的科考队员主要分为两个组,一个是站务组,由全国各个单位的工作人员组成,包括站长、机械师、水暖工、发电工等;一个是考察组,主要是来长城站参加夏季和冬季科考。王志良在考察组,承担着周边海域的海洋测绘工作。

  第一次参加极地科考,初到既陌生又让人心驰神往的世界尽头,王志良在兴奋中夹带着些许忐忑。不过,这并不妨碍他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并弄清楚长城站里的那些建筑物。“有综合栋、科研栋、气象栋、发电栋等主体建筑,我们的住宿被安排在生活栋里。宿舍一般为双人间或者三人间,室内温度有20℃,用柴油发电机进行循环加热,在房间里一般就是睡觉。”

  极地科考是一项培养人、锻炼人的工作,包括王志良在内的很多队员在那里学到了很多知识。他告诉记者,“确切地说,这是被逼出来的。”长城站实行流动管理机制,因为站上的资源等有限,参加科考的人员只能分批进入和离开,在短暂的入站期间进行紧张的科考工作。

  因为资源和人员的限制,很多工作只能给有限的人员分配,比如他们的机械师在那里掌握了船舶、汽车、吊车、叉车的驾驶和维修,懂得了电气焊的操作,水暖工一个人几天工夫就能完成一栋楼供暖设备的检修和更换。

  王志良跟水暖工徐师傅住一个房间,徐师傅每天都睡得很香,“他是累坏了,正是这样一个团结的团体,共同保障了我们极地考察站的运行。而站立在南极大陆上,从高处俯瞰长城站时,我感受最强烈的就是祖国的强大。”

  欢迎新队员时吃了一顿火锅大餐,奢侈地吃光了温室一个月产出的生菜。

室内活动场,也是接待中心。

  他国科考队员常来“蹭饭”

  长城站执行的是当地西四区时间,比国内要晚12个小时——王志良才吃过晚饭,淄博这边已经是早高峰时段。提到吃饭,王志良说南极是一个菜比肉金贵的地方。

  “食材大多是‘雪龙’号从国内用集装箱运来的,部分在智利进行补给。站上有温室,里面种着少量的西红柿、生菜、黄瓜,还有一个宝贝西瓜。大厨是国内选拔来的,手艺相当好……”王志良笑着说,他们每人每月能吃到的蔬菜都是限量的。

  科考站的用餐时间比较固定,7:30~8:00早饭,11:30~12:00午饭,17:30~18:00晚饭。如果因工作原因出野外,不能按时回到站上用餐,需要提前告知站上留饭或在野外吃自带的方便食品。

  早饭一般是油条、包子、稀饭和打卤面,“就是咱们山东的打卤面!站上北方人居多,而且祖籍山东的队员最多,油条和打卤面是最抢手的。”

  午饭和晚饭基本上是四菜一汤,一般会有排骨、鸭子、鸡肉、羊肉、火腿等,能够长期冷冻的食物比较多,还可以吃罐头、自己培育的蔬菜或临时来的作业船舶带来的蔬菜。队员想吃什么菜,可以提前跟大厨联系,说不定下一顿饭就可以吃到了。

  “辣椒在这里很吃香,但大家都不敢多吃,因为南极比较干燥,而且工作压力大,吃了辣椒容易上火。四川的队友除外,他们是真的敢吃能吃。”他说,最抢手的菜就是温室培育的生菜了,“之前为了欢迎新队员,我们吃了一顿火锅大餐,奢侈地吃光了温室一个月的产出……”

  不止是他们喜欢中国美食,附近区域其他国家考察站的队员也经常来长城站“蹭饭”,而且是连吃带拿,临走还不忘说一句“Because it is so delicious!(因为太美味了)”

  本版照片由王志良提供

    如果您有好的新闻线索欢迎拨打鲁中网新闻热线0533-5355377,或关注鲁中网小鲁哥微信公众平台(lznewscn)发送。线索奖由硅元瓷器赞助,最低50元,上不封顶!硅元瓷器,“第一国窑”,走进中南海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