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区域城镇龙堂村坐落在龙堂大峡谷北侧悬崖峭壁向阳的半山坡上。日前本报航拍显示,整个村庄依山势呈坡状分布,就像“悬挂”在半山腰上。一条公路从村前经过,拉近了与外界的距离。
龙堂村依山势呈坡状分布,就像悬挂在半山腰上。一条公路从村前经过,拉近了村子与外界的距离。
一位老人在精心照看一只刚出满月的小猫。这种过去在村里几乎家家都有的小动物,现在很少见了。
文/图 记者 王晓明 王兵
“现在轻易见不到了……好不容易才从外村淘换了一只……”7月1日,位于博山西部群山中的域城镇龙堂村,一位老人一边小心翼翼地给一只刚刚满月的小猫喂食,一边自言自语。在龙堂这个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古村中,虽然许多传统被保留了下来,但猫这种以往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的小动物,如今却是难得一见。与之相反,城里的流浪猫则有泛滥之势。
龙堂村坐落在龙堂大峡谷北侧悬崖峭壁向阳的半山坡上,东与蝴蝶峪接壤,西与夹山村毗邻,南与岭西景区桃花泉村相连,北与黄石坞村为邻,地处博山、莱芜、章丘三地交界处的古交通要道,曾是齐鲁要津。据清乾隆元年(1736年)《刘氏祖茔创修碑记》载:“吾刘氏始祖,初自枣强迁居益都之颜神镇,延至吾十一世祖讳坐绪,于明景泰年间,自颜神迁居龙堂庄之西麓。”
关于村名的来历,据《博山区地名志》记载,因龙堂村位于草峪岭东麓,岭似青龙,尾上头下,岭下又分两岭,似龙须,村处两岭之间,故名“龙藏庄”。又因上古先民为斗穷山恶水,在大峡谷中分筑拦洪坝,加上天然石臼湾,大雨过后,形成一个个水塘,故名为“龙塘峪”。因“塘”和“堂”读音相同,故而逐渐演变为龙堂村。
刘序昅四合院建于清中期,其中的东二层楼曾经做过村里的小学。
用大货车轮胎制成的水桶,如今在农村已极其罕见了。
在村口,记者遇到了刘持和老人,今年68岁的他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在村里当书记。刘持和说,龙堂村现有村民200余人,但常住人口不到30人,冬天更少。他听村里老人说,也许是地理条件限制,村里资源有限,龙堂村历史上有个怪现象:一旦人口达到300多,就会有一部分人分流到别的地方,因此周围村子、乡镇、博山城里、沂源,甚至远至山西、江苏、陕西等地都有龙堂村人。
用祖祖辈辈相传的柴火灶把水烧开,趁热冲个鸡蛋,这是村中老人最常享用的补品。
刘持和告诉记者,龙堂村历史上名人辈出。清末民初的村人刘序昅在博山和济南设老字号“同顺堂”,规模宏大,是颇具影响的陶琉商人。村里人测算他当时的资产相当于现在的三四个亿。据说刘序昅当时包揽了博山的铁路运输,陶瓷琉璃等货物的外运都由他包办,而且他为人敦厚仗义,如果有人暂时付不起运资,他也不会拒绝发货。刘序昅的后世子孙中,刘持年是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方剂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工作室指导老师,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其学术水平和临床经验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村中许多房屋有地窖,据说有的还有地道与外面相通,既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又可以防范盗匪。
位于村中一栋古宅后墙上的小关帝庙,形制小巧玲珑,但里面塑像已经不见,祭台位于其下。庙与房同龄,据说建于明朝末期。
抗战期间,村人刘同成任十三个村的民兵联防大队长,曾带领民兵去四十亩地日军司令部摸黑打掉敌军一炮楼,缴获枪支弹药若干,其中包括一挺机关枪,多次受到上级嘉奖。抗战期间,该村是八路军的重要根据地之一。
刘新玉是村中两个养蜂人之一,村子周围的环境优良,他的蜂蜜颇受欢迎。前一天蜜蜂跑了一窝,他一大早就起来查看蜂王是否还在箱里。
龙堂村村委会主任王云宝告诉记者,村子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后,村民逐渐开始返乡,目前已经开办了两家农家乐,还有两名村民开始养蜂。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下一步他们想寻找有实力的投资方,依托村南这条3.5公里长,有奇山、幽谷、绝壁、古道、林海,集山、水、林、泉、路于一体的龙堂大峡谷进行旅游开发。
近年来陆续有村民返乡,还开起了两家农家乐。
如此,古村的再次辉煌可待可期。
如果您有好的新闻线索欢迎拨打鲁中网新闻热线0533-5355377,或关注鲁中网小鲁哥微信公众平台(lznewscn)发送。线索奖由硅元瓷器赞助,最低50元,上不封顶!硅元瓷器,“第一国窑”,走进中南海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