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陈洪一、刘荣增烈士“找到”亲人 下庄烈士林的故事受到国家级媒体关注

来源:鲁中晨报-鲁中网

2019-12-19 08:37:00


12月17日,博山区博山镇下庄烈士林,陈昌永在擦拭大伯陈洪一烈士的墓碑。 

 

  12月17日,陈洪一的侄子(前左一)陈昌永和刘荣增的侄女、侄女婿祭奠烈士。

  文/图 记者 李波

  “我父亲跟我说,大伯是在南博山王家庄牺牲的,我们去过好多次,但是一直没有找到。我也是最近几天,才确认这里长眠的就是我大伯。”烈士陈洪一的侄子陈昌永一直住在博山城里,12月17日是他第一次来到位于博山镇下庄村的这处烈士林。当天,刘荣增烈士的两个侄女和两个侄女婿也从莱芜赶来,刘荣增的弟弟今年82岁,尚在人世,但也从来不知道大哥葬在此地。

  本报对下庄烈士墓的连续报道持续了一个多月,目前已有7名烈士的后人来到这里祭奠亲人。12月17日,新华社和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广播电视部、中国军视网的记者,在下庄村见证了陈洪一和刘荣增两位烈士的后人前来祭奠。目前,已有9位烈士“寻亲”成功。

  牺牲时,他才17岁

  烈士墓碑铭文:

  烈士陈洪一同志之墓 原籍博山陈疃村 参加本县公安局 一九四零年在东邢村北坡战斗殉国 一九四四年八一立

  陈洪一的家乡在池上镇陈疃村,刘荣增的家乡在莱芜市颜庄镇澜头村,两位烈士的家乡距离此地都不远,尤其是陈洪一家,可以说是近在咫尺,但家人为何一直没有找到他?

  “我父亲很小的时候,曾经来过这里。”陈昌永告诉记者。

  “既然来过这里,为什么没有找到?”陈昌永的话让记者十分疑惑。

  “我大伯父牺牲后,有人通知了我家里。我父亲兄弟俩没有母亲,当时我父亲只有11岁,还是个孩子。通知家里来人,我爷爷身体不好,来不了。只好让我父亲跟着送信的人去安葬我大伯父。”陈昌永告诉记者,等他父亲成年后,有了去寻找他大伯父的能力时,却已经忘了当年去的地点了。

  “我大伯父其实叫陈宏乙,跟墓碑上这个名字音同字不同。”陈昌永告诉记者,陈洪一1923年出生,17岁时跟叔伯兄弟陈宏文一起参加了本县的公安局。“参军不到一年就牺牲了,还不满18岁。”

  “我父亲上世纪90年代去世。他曾跟我说过,大伯父安葬在南博山王家庄。”陈昌永根据父亲的记忆,去找了几次,但一直没找到。

  “陈洪一牺牲后,跟他一起参军的陈宏文呢?他有没有跟家里说一些情况?”记者问。

  “最早的公安系统烈士名录里面,博山只有两个姓陈的,一个是陈宏文,另一个就是陈宏乙。陈洪一牺牲之后,1941年,陈宏文也牺牲了。”淄博市乡村振兴服务队博山3队队员岳峰告诉记者,为了了解这段历史,服务队的队员查阅了很多资料。

  牺牲后,战友背他下战场

  烈士墓碑铭文:

  烈士刘荣增同志之墓 原籍莱芜县 参加八路军山纵第四旅特务连 于一九四二年腊八日 在庙子岭讨吴战役殉国

  “我们这是刚刚听说这件事情,刘荣增是我们大伯父,他兄妹四个,在家里他是老大。大伯父牺牲的时候才19岁,我父亲那个时候只有4岁。”今年55岁的刘晓云是刘荣增的侄女,“我父亲刘荣德今年81岁,得了脑血栓,行动不便,也不敢让他知道,怕他太激动,所以这次我父亲就没来。”

  “我奶奶整天念叨大儿子,她只知道大儿子是在博山战斗中牺牲,但具体在什么地方,一直不知道。”刘晓云告诉记者,刘荣增的母亲尚月秀于1991年去世,享年94岁。

  “当时我们村里跟我大爷一起参军的还有一个人,名字叫孙宪宝。当时孙宪宝也参加了那次战斗,我大爷牺牲之后,被孙宪宝从战场上背了下来。”刘荣德的大女婿孙成心告诉记者,孙宪宝后来回忆,自己背了很长一段路,才找地方把刘荣增安葬了。

  根据墓碑上的记载,刘荣增是在庙子岭战斗中牺牲的。下庄村党支部书记石志国告诉记者,庙子岭距此两三公里。“要是走山路,背着个人的话,这段路就相当远了。”

  “孙宪宝去世很久了,他去世的时候,我只有1岁。”孙成心1963年出生,他所了解的这些情况,都是家里老人讲的。

  寻找下庄烈士林背后的故事

  “1944年,下庄烈士林举行安葬仪式时,我父亲好像跟着别人来这里参加过仪式。因为当时年纪小,后来就把地点给忘记了。”陈昌永说。

  那么,下庄烈士林究竟是谁来牵头修建的?当时为什么会选择在这个地方?为什么会选择1944年8月1日?为了了解更多的信息,记者查阅了很多材料,一直没有找到答案。

  “20多年前,我也多次来到下庄村,想了解当时的情况,无奈那个时候与之有关的人员都已不在人世,这个工作就没有完成。”73岁的博山区史志档案局原局长王济世,曾经在上世纪90年代,集中走访调查过,但是却一直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

  “一般而言,烈士墓都是当地县委县政府来牵头修建的。李东鲁1944年在博山担任县委书记。”根据王济世先生的提示,记者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李东鲁原名李宗福,又名李志夫,1914年出生于博山东石村,1937年参加革命,1938年参加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举办的山东抗日军政干部高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直到1947年10月,他先后在博山担任中共博山四区特支青年委员、博山县委青年部长、组织部长、县委书记、博山工委书记等职务,1986年4月,李东鲁因病医治无效去世。

本栏目所有稿件版权归鲁中网、鲁中晨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如果您有好的新闻线索欢迎拨打鲁中网新闻热线0533-5355377,或关注鲁中网小鲁哥微信公众平台(lznewscn)发送。线索奖最低50元,上不封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