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落实突破之博山】乡村振兴的博山样板

来源: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

2021-02-02 09:21:59


通过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丰富了商品种类,实现了价格翻番。 

博山区池上镇聂家峪村的特色大樱桃种植。

  当前,中国正逐渐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为乡村振兴打造了良好环境。

  新发展格局之下,博山区提前布局,加快发力,以特色农业和数字化农业为突破点,不断加大对农业的科技和政策扶持,夯实了以猕猴桃产业为代表的产业根基。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过去的一年,博山区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布局上,已然跳出了“乡村”的狭义局限,并以自然条件为依托,充分发挥地域特色,在实现资源最大利用的同时,又避免了产业的过分同质化。

  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环节,博山区始终不忘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要求,制定措施抓落实,保障民生送温暖,使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特色农业夯实产业根基

  在博山区东南部,一座写有“源泉”二字的“猕猴桃”雕塑,风雨不动,向过路人诉说着这里的过往。

  猕猴桃在博山已“生长”多年。如今,博山区猕猴桃种植面积已近3万亩,产量达2万余吨,为当地农民增收2亿元以上,作为猕猴桃种植基地的博山区源泉镇,目前也已成为国家级产业强镇。而在此之前,博山猕猴桃却一度让当地百姓头疼不已。

  “刚开始种猕猴桃时用的是立架,我们也叫篱笆架,因透风透光不好导致果子产量低、甜度不高,还不利于管理,不少种植户因此动了放弃的念头。”在源泉镇麻庄村果农李洪贵的记忆里,博山区地理位置偏北,刚开始种植时照搬南方种植经验,让果农吃了大亏。

  “经过专家的考察指导,重新引进了适宜当地气候与环境的新品种,不断对种植技术进行改进,这才慢慢发展起来。”据李洪贵介绍,目前,他所在的麻庄村猕猴桃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1200亩左右,他的8亩地一年便能带来十几万元的收入。

  随着猕猴桃种植技术的成熟,当地村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猕猴桃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也渐渐让猕猴桃产业成为博山的一大特色。

  “抓好乡村振兴战略,一是要让农民富起来,二是要让村集体富起来,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这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方式。”1月29日,博山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光亮表示,博山的地理气候独特,具有山多、土净、水好、空气优的特点,土壤富含有机质,为发展生态、高效、优质的特色农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为此,博山区在加大特色农业建设力度的同时,不断加强对数字农业农村的建设。截至目前,博山区农业智慧大脑设计工作已初步完成,并率先在全省建成猕猴桃特色农业保险大数据平台。作为博山特色农业代表的博山猕猴桃,也成功跻身“盒马鲜生”体系,拓展了猕猴桃的销路,拓宽了猕猴桃产业的发展空间。

  2020年12月1日,博山区与山东农业发展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签署了《关于推进博山猕猴桃产业发展合作备忘录》,帮助博山猕猴桃产业打造乡村场景金融,通过农业数据自动生成技术对农业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数据分析,实现产融精准结合。

  如王光亮所说,博山区正以猕猴桃产业为依托,统筹推动源泉镇乡村振兴示范区的建设。

  示范片区勾勒振兴蓝图

  “乡村振兴示范区的建设,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区域优势,以集约化带动特色化,进而形成规模化。”在王光亮看来,源泉镇乡村振兴示范区的建设,可以充分利用气候及地理优势,以特色农业带动区域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并非单纯的农业产业的发展,更要把目光投向农业农村的局限之外。”王光亮告诉记者,长久以来,博山特有的自然资源与地形特点,孕育了富有历史底蕴与文化内涵的自然村落,而实现乡村振兴,就要深入挖掘自然村落的价值,通过文旅融合的强大活力,以板块思维和前瞻意识,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淄博板块的博山篇章。

  为此,博山区以群山连绵、红叶漫天的和尚房村和姚家峪村为重点,通过“功能改造”和“多方合作”的方式,在保留原始村落的基础上,对落后的道路交通进行了全面整修。另外,博山区还充分整合利用了齐长城文化、红叶景观资源,凭借独特的地理环境、便捷的区位交通优势,全力打造了红叶柿岩乡村振兴示范区,联动周边片区,以点带面,实现城乡和区域的共赢。仅域城镇红叶柿岩乡村振兴示范区惠及人口就高达3674人,在政策的有力推动下,域城镇红叶柿岩乡村振兴示范区将实现带动返乡500人就业,年100万人旅游休闲和度假。

  除此之外,博山区还依托产业特点,重点打造了以人居环境提升、现代农业集群、生态产业景观带等为主要项目的池上镇乡村振兴示范区,以“山东三水源养生养老基地”为龙头项目的博山镇“山东三水源”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以及以五阳湖项目、美丽乡村建设、桥东人才基地、芦家台精品民宿等为主要项目的石马镇五阳湖乡村振兴示范区。

  “目前,博山区已将推进五大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列入全区‘七十六重点项目’,并牵头完成了优化村庄布局、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工作‘回头看’等工作。”王光亮说,“未来,博山区还将发挥领域优势、找准短板、制定措施、集成政策,科学编制《博山区农业农村‘十四五’发展规划》,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精准帮扶助力脱贫攻坚

  无疑,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推动下,博山特色农业取得了显著成效,数字农业农村建设也取得了重要突破。同时,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环节,博山区的脱贫攻坚也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而那些脱贫攻坚行动中的感动故事,随着时间的流淌,一幕幕呈现于公众眼前,进而落入心间。

  “如果没有政府的帮助,可能我早就丧失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1月29日下午,提起脱贫前的生活,博山区池上镇赵庄村村民聂霞感慨万千。2008年,丈夫突患胃癌,让他们一家原本幸福的生活一下子跌入谷底。

  “丈夫巨额的医药费、两个女儿的学费和生活费,压得我喘不过气,就在我最无助的时候,政府的扶贫脱贫行动让我的生活迎来了新的希望。”对聂霞一家而言,政府的帮持举措可谓是雪中送炭。

  2013年,聂霞一家四口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年3000余元的低保收入,帮助这个四口之家度过了那段最艰难的时光。随后,在政府脱贫攻坚工作的帮助下,聂霞不但找到了可以维持生计的工作,两个女儿还获得了数千元的教育补助及学费减免。

  现如今,聂霞每月都有1370元的固定工资收入,同时当地政府还按月为其缴纳职工五险,生活有了进一步保障。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乡村振兴,博山区坚持党建引领,大力实施区、镇、村三级书记‘一把抓’工程,通过明确目标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构建环环相扣的‘责任链’。”博山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博山区扶贫办主任韩立霞告诉记者,在此基础上,博山区还实施了脱贫攻坚聚力工程,广泛开展社会大扶贫行动;实施目标任务靶向工程,以问题为导向,坚持“一村一策、一户一策、一项目一策”,做到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施策,确保脱贫攻坚“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如韩立霞所说,自2016年以来,博山区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担当,强化推进措施,狠抓工作落实,举全区之力推动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截至目前,博山区共有86个贫困村实现稳定退贫,1.7万名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下一步,博山区将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扶贫资产监管,保持政策总体稳定,健全动态监测和即时发现即时帮扶机制,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韩立霞说。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并非一日之功,回望实地采访的一个个场景也让我们坚信,有实力、有耐心的博山区终将在2021年,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中迈上更高的台阶。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姜涛 李振兴 孙良栋

本栏目所有稿件版权归鲁中网、鲁中晨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鲁中网微信二维码

最新新闻请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关注鲁中网微信(lznewscn

新闻热线0533-5355377,线索奖最低50元,上不封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