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淄博突围2.0】创新驱动“新引擎” 全方位激活内生动力

来源: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

2021-02-05 09:02:11


  2020年8月24日,大众报业集团融媒体采访团在山东爱特云翔大数据产业园采访。 资料照片

  2020年8月25日,在高新区MEMS产业基地,一名记者正在认真观看展柜中的芯片样品。资料照片

  2020年8月26日,东岳未来氢能技术示范中心展示的赛车模型。资料照片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淄博深化科教创新赋能,启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双倍增”计划,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一批高能级研发平台,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加力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全方位激活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小巨人”不小

  医院病房床头的呼叫器,人们并不陌生,但很少有人知道,包括呼叫器在内的全国近60%的全层次医护沟通领域产品,都是淄博一家企业生产的。

  这家企业就是位于淄博高新区的亚华电子。

  日前,工信部发布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亚华电子榜上有名。

  一同上榜的还有同在淄博的智洋科技。

  智洋科技是国内电力直流电源智能监控领域的翘楚。

  2020年,淄博高新区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0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3家、市级15家。截至目前,淄博高新区已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7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3家。

  细分行业里的“小巨人”,虽然没有世界500强的名气,但它们用极致的工匠精神,坚持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迅速占领细分行业龙头地位。同时,还可为大企业、大项目和产业链提供高品质的零部件配套,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专业化”“精品化”在市场竞争中独领风骚,更有助于中小微企业在转型升级的浪潮下、在激烈的“价格战”中突围,继而纵深挺进高附加值领域。

  淄博高新区是当下淄博通过科教创新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去年10月18日,淄博新经济发展大会举行,会上发布了淄博市瞪羚、独角兽企业以及瞪羚、独角兽培育企业榜单。榜单显示,淄博拥有3家准独角兽企业、1家独角兽培育企业、68家瞪羚企业、49家瞪羚培育企业。

  作为瞪羚企业之一的得普达电机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企业。公司以平均每年80%的复合增长率,成为山东省第二批瞪羚企业。

  作为省级瞪羚企业、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的山东天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如今成为国内细分行业领域的隐形冠军,产品远销美、日、澳等39个国家,2019年企业出口额突破2000万美元。

  “小巨人”企业极致的匠人精神,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斯坦福鸭子综合征”——水面上的鸭子看起来悠闲,可鸭掌在水下拼命倒腾,生怕落于人后。而这,同样是淄博经济韧性的直观体现。

  抱团发展新样板

  足球比赛中的一个“迷之走位”、一次“神仙操作”,往往都不是偶然,背后依靠的是成千上万次的训练与复盘。

  淄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体现出来的“高级感”,同样如此。

  去年4月,淄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的意见》,计划到2025年构建10家左右市级创新创业共同体,部分集群在整体实力、创新水平、成果转化等方面达到省内领军水平,2-3家升级为山东省创新创业共同体,成为全市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支撑力量。

  一个多月之后,山东省先进陶瓷创新创业共同体成立,这是淄博市首家获批建设的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

  作为共同体建设主体单位的山东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是国内先进陶瓷领域的专业研究院所,是业界公认的“国内最系统最全面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验证及孵化平台”。共同体汇聚诸多先进陶瓷领域优势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强化平台思维,突出集聚效应,推动产业核心技术攻关,破解“卡脖子”问题,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倾心聚力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先进陶瓷产业技术创新中心,从而加快转变先进陶瓷领域发展方式、优化先进陶瓷产业经济结构,为淄博乃至山东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按照计划,淄博将打造创新创业共同体作为实施科教创新赋能行动的重要载体,并用3年左右的时间,以淄博产业技术研究院为引领,培育10个以上市级创新创业共同体。与此同时,淄博也支持各区县探索建设一批创新能力强、驱动效益明显的新型研发机构,形成“1+10+N”的创新创业体系,带动全市“政产学研金服用”各要素加速流动、融合发展,形成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利、协同高效的创新创业环境。

  与此同时,淄博鼓励龙头企业牵头成立创新联合体和知识产权联盟,推动产业链全链条、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启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双倍增”计划,强化基金对科技创新的引导功能,年内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00家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

  在这样抱团发展的系统观念引领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淄博的发展从来不只是口号和数字,而是发自内心的“与我有关”。

  高能级研发平台涌现

  高能级研发平台,就是区域发展的新引擎。

  去年10月22日,国创中心(淄博)先进车用材料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国创淄博中心”)正式揭牌。

  作为首个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专业化创新分中心,国创淄博中心将建设先进车用材料领域行业共性技术平台,解决行业共性技术需求,聚集专家、技术、信息、资本等行业共性创新要素,通过资金交换、知识传递和人才流动,促进不同创新资源相互合作,实现集窗口、杠杆、桥梁作用于一体的创新体系建设;助力推动实施山东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山东省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结合淄博市“新材料名都”产业发展思路,将汽车轻量化产业培育成山东省发展新经济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的核心产业之一,打造世界级先进车用材料技术创新策源地及创新生态圈,成为立足山东、辐射全球的先进车用材料创新中心,打造中国先进车用材料“轻”谷。

  国创淄博中心将依据阶段性稳步发展原则,从2020年到2022年“国创支持、淄博发力”阶段,经由2023年到2025年“中国轻谷、淄博创新”阶段,于2025年后实现“国际水平,淄博引领”,并在技术研发策源方面,形成3到5个国际材料研发机构全面合作和联合培养机制,建成国际级研发测试共性服务平台,吸引不少于10家国际先进材料项目、产业链相关企业或研发中心等落户,服务当地企业不少于100家、全球企业不少于20家。

  刚刚落幕的淄博“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1年,淄博要突出创新核心地位,在提高创新驱动能力上加力突破。除了国创淄博中心外,还将加快北方创新药研发中心、山东氢能产业创新工程中心、自动驾驶实验室等研发转化平台建设,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5家。同时,深化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院所的合作,推进淄博绿色化工与功能材料山东省实验室建设,打造5个市级创新创业共同体,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

  以科教创新赋能城市发展,淄博取得的发展有目共睹。2020年,淄博深化“两城一谷”建设,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137家,院士和博士后工作站78家,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3家,氢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等重大创新成果实现量产,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9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已达到42.5%。淄博的产业,正在加速由“红海格局”迈向“蓝海空间”。

  拥抱时代的人也被时代拥抱。

  淄博这座价值被严重低估的城市,正从内到外、由旧到新、由少到多,在不同的产业大类中发出自己清晰而有力的声音,为打造全国新型工业化强市注入了创新驱动的“新引擎”。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马景阳 王继洋 李进军

相关链接:

【淄博突围2.0】现代产业“新体系”淄博未来发展的路径突围

【淄博突围2.0】区域发展“新链接”主动创造新增长周期

【淄博突围2.0】高质量发展“新生态”新突破之后更需“近身战”

【淄博突围2.0】淄博突围之后的突破是什么?


本栏目所有稿件版权归鲁中网、鲁中晨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鲁中网微信二维码

最新新闻请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关注鲁中网微信(lznewscn

新闻热线0533-5355377,线索奖最低50元,上不封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