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璀璨 硅元陶瓷背后的品牌基因到底是什么?

来源:新浪山东

2018-09-03 11:30:00


  鱼子蓝亮相上合峰会的热度已有所冷却,但关于硅元陶瓷的讨论从未停止过。

  事实上,素有“当代国窑”之称的硅元,鱼子蓝仅是其数个“骄傲”中的一个。

  风雨六十载,辉煌一甲子。这个扎根在“北方瓷都”大地上的企业,经过几代人的专研、创新,在风雨沉浮中坚韧前行。

  可以说,匠心独运,创新之火燃烧六十载的硅元早已硕果累累,紫光系列、中华龙系列、花开富贵系列、鱼子蓝梅瓶……一件件科技与艺术融汇而成的陶瓷产品自硅元走向世界。

  那么,硅元的品牌基因到底是从何而来,国瓷的背后到底又是什么?

  有媒体称,硅元“五朵金花”挺起“国窑”的胸膛,丝毫没有虚夸。

  环境受限,决心改变自己。面对原材料匮乏的现实,硅元人想到从改变制瓷材料入手。 

  新浪山东梳理发现,到上世纪90年代末,山东硅元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日用瓷领域先后成功研制出了滑石瓷、高长石瓷、高石英瓷、鲁光瓷、人工合成骨质瓷“五朵金花”。 

  于硅元而言,这一研制成果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改写了硅元乃至淄博的陶瓷历史,硅元乃至淄博的国瓷大幕也就此拉开。 

  “五朵金花”朵朵夺目。 

  其中,鲁光瓷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高石英瓷、高长石瓷、滑石质日用细瓷均获得国家发明三等奖;合成骨粉及其制瓷获国家发明二等奖,这是目前国内陶瓷发明的最高荣誉。 

  值得一提的是,高长石瓷是美国总统府用瓷,骨质瓷是英国皇家用瓷,而只有高石英瓷,是中国人自己独有的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现代日用细瓷新瓷种。 

  把时光拨回1965年。彼时,硅元的老领导杜祥荣就开始对高石英瓷着手研究,经过近20年的研发与实践,杜祥荣与科研人员一起终于打破了高石英做细瓷的瓶颈,经过科学地控制石英粒度,合理的坯釉匹配,使高石英瓷热稳定性和机械强度都有了很大提高。 

  至今,高石英瓷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并带领着硅元走进了紫光阁、怀仁堂、钓鱼台国宾馆、全国政协…… 

  之于打造硅元品牌基因,书写硅元辉煌,硅元“五朵金花”的绽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工匠精神”成就高端品质 

  成功并非一蹴而就。 

  数十年来,公司一直高度重视国瓷质量,特别是近年来在精益生产、精益管理方面更是下了很多苦功。新浪山东之前了解到,在生产上合用瓷鱼子蓝期间,生产人员也是经过反复试验,成功率仅3%,而且这还是比较理想的状态。 

  曾有媒体发文《国瓷品牌故事:挑战极限的硅元“鱼子蓝”与“星光美钻”》。文章称,新型鱼子蓝瓷器即将成功时,硅元研发团队又萌生了另一个想法——如果将鱼子蓝釉的颜色拿掉会是怎样的效果? 

  由于陶瓷在烧制过程中,配方稍变,就会出现巨大的变化,这也坚定了硅元研制新产品的想法,在积累研制鱼子蓝过程中的经验与问题,硅元又成功研制出了“星光美钻”,中国日用陶瓷泰斗张守智喜欢叫它“鱼子白”。 

  硅元的工匠精神不止于此。 

  据了解,“升级换代版”中华龙产品是对原有经典的中华龙的一次系统的升级、改进和完善,从材质、器型、画面、安全、功能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提升。 

  新浪山东了解到,此次改进工作历时近两年,反复推敲修改,精雕细琢产品每个细节,使产品性能大幅提升、质量更加可靠、使用安全环保,细节更加完美。 

  上述给予硅元陶瓷人匠人的精神以充分印证。 

  这里还有一个细节,硅元副总经理任允鹏在鱼子蓝生产期间每日都会发一句匠人匠语来提醒自己。 

  由此可见,“匠人精神”已经成为了硅元研制高端品牌又一基因。 

  居安思危,创新在路上 

  硅元陶瓷并未满足于眼前的璀璨星光,它们对未来有着自己的忧思和远虑。 

  新浪山东了解到,硅元陶瓷每年都会招聘许多人才作为储备,有时一年就招聘了五六十名大学生,充实公司的人才队伍。在硅元陶瓷的团队中,仅设计研发人员就有100多人。 

  与此同时,为了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硅元陶瓷还推行激励机制,用资金、股权等方式,留住科研人员,激发他们的创新创造活力。 

  数据显示,硅元陶瓷每年营收约七八千万,而研发投入要占营收的10%左右。 

  一款新产品的推出,往往需要修改几百个方案,经过一两年的准备时间,才能最终推向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硅元陶瓷的前身是山东省硅酸盐研究设计院,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虽然后来几经更名,但是核心未变。 

  作为科研院所在全国率先探索出科研生产一体化思路,以科研促生产,以生产保科研,取得重要科研成果200多项,成果转化率达80%以上,这对硅元的持续创新也是大有裨益。 

  也正是这样良好的科研条件和高度专业的设计研发队伍,硅元陶瓷近年来取得重大成果200余项,其中国家级6项,省部级30余项,高的科技成果和设计成果转化率奠定了“淄博陶瓷,当代国窑”的品牌基础。 

  正如詹姆斯·莫尔斯说得那样,可持续竞争的唯一优势来自于超过竞争对手的创新能力。可以说,这也是硅元一直践行的理念。 

  硅元品牌的背后不仅仅是一项项发明创造,一个个突破,还有一张张辛勤劳作的脸谱。 

  新浪山东了解到,在鱼子蓝60天“大考”期间,无论是主创领导还是车间一线人员都是夙兴夜寐,创作鱼子蓝成为了他们的重心甚至是全部。 

  硅元副总经理任允鹏曾说,那段时间,创作团队基本是连轴转,人跟窑跑,没有节假日,周末甚至把孩子带到车间。 

  其中一个女工说,在鱼子蓝“大考”期间,她的姥姥、奶奶相继生病,当时她承受着心理和身体的疲惫,幸运的是,她还是坚持了下来。 

  当“大考”顺利结束时,她说,看到这么漂亮的鱼子蓝,一切付出都很值得。 

  新浪山东还了解到一个细节,硅元的车间的温度高达40度,在炎炎烈日下,车间工人的衣服从未干过,而他们仅用习惯了三个字一笔带过。 

  另外,还有一个例子。 

  1999年,当时已经67岁的陈贻谟老先生被返聘回去担当“中华龙”的设计重任。 

  由于没有参考资料,陈贻谟大师就多次进京到故宫博物院翻阅资料查看实物,这一看,就是好几天。返回淄博后,他顾不上吃饭,一头扎进了他的工作室,想了画、画了改,一天只睡几个小时。 

  其女陈玲范曾公开表示,早上上班时,看到父亲在工作台边,一晚没睡,这是常有的事。 

  由此可见,硅元人的辛勤劳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已是硅元的绵延至今优秀传统。 

  硅元陶瓷,在历史不断更迭与交替中,依然星光熠熠,光彩夺目,这背后,是许多原因叠加的结果,上述种种或可窥见一二。 

 

 

 

    如果您有好的新闻线索欢迎拨打鲁中网新闻热线0533-5355377,或关注鲁中网小鲁哥微信公众平台(lznewscn)发送。线索奖由硅元瓷器赞助,最低50元,上不封顶!硅元瓷器,“第一国窑”,走进中南海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