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风劲继征程 攻坚奋斗新时代——东营市上半年“十大改革攻坚”综述

来源:东营改革

2020-07-21 14:30:00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当前东营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推动新时代东营高质量发展的任务艰巨繁重。为冲破制度藩篱,冲过新旧动能转换最艰难的阶段,冲进高质量发展新的春天,今年以来,东营上下迅速行动起来,以攻坚的状态、攀登的精神、实干的作风,认真贯彻落刘家义书记在全省“重点工作攻坚年”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在全面落实省“九大改革攻坚行动”任务基础上,强力实施“十大改革攻坚”,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状态,坚定推进今年改革攻坚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落实。

  随着一个个改革方案出台,一条条改革举措落地,一项项探索付诸实施,东营改革攻坚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关键环节创新步伐加快,重点领域改革攻坚成效显著,截至6月底,全市63项重点改革攻坚任务已完成13项,其他任务按照既定计划有序推进。

  谋长远,谋大局 

  清晰准确把好改革脉络 

  加强顶层谋划。全省“重点工作攻坚年”动员大会召开后,市委书记李宽端亲自研究谋划我市贯彻落实工作,从攻坚目标、重点任务、组织架构、工作机制、责任分工等方面提出设想安排。3月27日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确定在全面落实省“九大改革攻坚行动”任务基础上,把创新市域社会治理一并纳入,在全市开展“十大改革攻坚”。由分管市领导牵头,经过反复研究论证,最终确定了63项重点改革攻坚任务,并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3月31日召开全市改革攻坚暨重点工作推进会议,对全市改革攻坚作出全面部署。

 

  实行顶格推进。成立由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全市改革攻坚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委改革办,具体负责改革攻坚的统筹调度、协调推进和督导落实。领导小组下设10个改革攻坚专项小组,由相关市领导任组长,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具体负责各路改革攻坚工作;民主法制、文化、社会、党建、纪检5个专项小组负责各专项领域改革任务的推进落实,构建起“1+10+5”工作推进体系。实行领导领衔改革制度,每名市领导牵头2项改革任务,带头攻坚、重点突破。

  强化督导激励。建立市委改革办、改革攻坚专项小组、职能部门“三位一体”工作调度推进机制,将攻坚任务纳入“市重点工作指挥平台”,实行线上调度与线下落实相结合。制定了《培育打造改革典型(品牌)工作方案》,实施“10+8+N”(“10”即十大改革攻坚领域,“8”即五个县区和三个市属开发区,“N”即全市各部门单位)改革典型(品牌)培育工程;实行改革试点项目化台账式管理,对重要试点“一对一”联系指导,真正把试点变成示范;强化激励引导,把改革攻坚作为全市“重点工作攻坚年”大竞赛、大比武的重要内容,设立“改革创新奖”,对改革攻坚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

 

  抓关键,抓重点 

  集中攻坚大事要事 

  站位全流域,谋划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聘请国家规划纲要编制单位国家宏观院共同编制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及专项规划,形成“1+9”规划体系。加大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整合优化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10处自然保护地,高标准建设陆海统筹的黄河口国家公园,目前已初步提出了国家公园功能定位、规划范围和工作方案。正在制定全国首个《湿地城市建设条例》,加快构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监测评价体系。

 

  紧盯要素市场化,加快推进资源环境领域改革。建立“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顺利完成省“亩产效益”评价改革试点任务;制定了《推行“标准地”制度改革工作方案》,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营高新区、垦利经济开发区开展“标准地”试点,面积29.79平方公里,5月份首批3宗“标准地”成功挂牌交易;建立完善城镇闲置低效用地盘活的制度机制,通过“一地一策、精准施策”,已处置闲置土地3483亩;对全市认定的19628亩城镇低效用地,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城镇更新改造、用地效益提升等模式推进盘活利用。率先在全省非试点地区实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启动能源节约型城市建设。

 

  强化支撑保障,大力推进财税金融改革。财税方面,出台了加强财源建设26条,1-6月份通过财源建设增加市级及以下收入11.8亿元,带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13个百分点。积极推进财政资金整合,梳理现行市级财政支出政策344项,集中财力安排“四项重点工作”和“九个三年行动计划”资金;深化财政资金股权投资改革,围绕企业技改实施财政资金“拨改投”。积极对接争取,今年共争取四批专项债项目额度129.66亿元,数量和额度均位居全省地市前列。金融方面,用好省金融支持东营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组建81支金融服务队,结对帮扶1052家企业,量身定制个性化融资方案,已为254余家企业解决融资需求112.93亿元。截至5月底,全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497.76亿元,较年初增加245.6亿元,为我市同期贷款增量历史最好水平。

  瞄准高层次人才,狠抓人才制度改革。聚焦“5+2+2”产业发展,确定66个全市发展急需紧缺人才专业进行重点招引,新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127人(个),其中院士10人,国家级重点人才工程人选9人。出台15条油地校人才融合发展具体措施,探索建设了“渤海工匠学院”,筹备组建东营人才发展集团,为人才提供全周期、全链条、全要素创新创业服务。

 

  民有呼,政有应 

  群众的大情小事放心上 

  深化流程再造,办事更快捷。按照“放权、精简、集成、共享”总要求,构筑“1+12+N”流程再造制度体系,首批重点突破12项具体流程。深化“市县同权”改革,完成直接下放1项、委托3项、窗口前移101项、下放实质性审核权40项等4张放权清单,市级行政许可事项做到“应放尽放”,同时将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事项进一步下放,创新开展镇街赋能扩权试点。精简办理流程,在全省率先推出企业开办“政府免单”服务、率先启动退休“一件事”改革,全面推行“六简审批”,东营列入全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样本城市。推进“一网通办”,市级自建系统已全部对接政务服务平台,依申请事项全程网办率达到95%,列全省第四位;年内推进1223个事项“网上办”、300个事项“掌上办”,361个事项“容缺受理”。

 

  加大开放步伐,胸襟更宽广。结合东营实际,制定了促进外贸稳定增长13条、支持外贸企业发展10条、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15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51条、稳就业22条等政策措施,组建17支服务队上门服务121家外贸外资企业,支持龙头企业组建行业性营销联盟,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渠道,支持重点外贸企业用好政策工具和跨境电商服务区、公共海外仓等外贸平台。成功获批第五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在东营综保区建设了跨境电子商务线上综合服务平台。成立市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两个“服务中心”,13个市直部门“双招双引”服务中心及N个招商团队,构建了“2+13+N”专业化招引服务体系。创新招商模式,实行市领导帮包推进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机制,出台了招商大使聘任管理办法,建设城市会客厅,积极开展线上“云招商”,1-5月份,全市新签约项目82个,计划总投资466亿元。

 

  优化法治环境,企业更安心。出台了信用“红黑名单”管理办法,引导4000余家市场主体作出信用承诺。实行银企互信企业名单制管理,将银行互信范围扩大到银行用信规模1亿元以上企业。建立了企业破产府院联动机制,成立“法律服务团”,帮助企业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1.15亿元。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对东营市全面扩大非羁押强制措施适用、降低审前羁押率的做法给予肯定。

 

  强基础,挖潜力 

  为高质量发展添动力 

  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模式。在全省率先建成“多网合一、一网运行”的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以网格化引领社会治理现代化,被中央政法委确定为全国第一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今年以来办理网格事件60余万件,办结率达99%。疫情期间依托网格管理,对全市70余万户、217万人进行了“全覆盖、无缝隙、地毯式”摸排,做到了“市不漏县、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的全方位防控。组建市域治理运行管理中心和平台,聚焦安全生产、自然灾害、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四大领域,加快构建以预防为主的全过程应急管理体系,目前市域治理运行管理平台正式上线试运行,市域治理运行管理中心完成改造建设,实现人员、派驻单位入驻。探索构建“网格员+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基层民警+律师事务所”矛盾纠纷化解新模式,形成网格员及时发现问题、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及时解决问题的“闭环”,打造“枫桥经验”东营版。

 

  创新开发区体制机制。瞄准效益最大化目标,加快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开发区理顺体制、瘦身强体、回归本位。在去年11月完成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垦利经济开发区两个试点开发区和东营综合保税区改革任务的基础上,东营高新区、利津经济开发区、河口经济开发区目前已完成改革任务,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广饶经济开发区、大王经济开发区将于8月份改革到位。改革后9个省级以上开发区管辖面积总体压减75%,内设机构压减68.92%,管委会人员总数从3459人压减到905人,压减75%。

  创新科技体制改革。聚焦产业升级、企业发展实施科技创新,全面提升核心竞争能力。坚持“一产业一平台”,加快高端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山东省高端石化创新创业共同体入选全省“1+30+N”创新创业体系。采取“四不像”模式,打造国内唯一的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首创“研究院+中试基地+产业园”产业协同发展模式,正在规划建设总投资33亿元的高性能氧化铝等7个项目,预计实现产值160亿元、利税20亿元。出台《关于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实施意见》,每年对100家左右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诊断,组织认定2个左右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20个左右数字化车间、5个左右智能工厂。

 

  创新推进企业改革。深入实施“优势产业+人工智能”三年行动计划,制定企业技术改造专项政策,设立3亿元技改资金,撬动产业基金和银行信贷,推进“千企技改”工程,正在实施总投资187亿元的197个工业技改项目。扎实推进胜利油田办社会职能分离移交,出台了系列配套政策,相关县区、开发区分别组建专门国有运营管理公司,顺利完成“三供一业”及市政设施移交承接任务。推动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近期将签订《移交框架协议》,10月底前基本完成各项移交任务。

  补短板,强弱项 

  打造更安全的城市 

  向建设科学高效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发力。加快补齐疾病预防控制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短板,按照三级医疗机构标准建设市传染病医院、市中医院、市精神卫生中心,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建设;除东营区疾控中心正在搬迁改造外,市及其他县区疾控中心均建成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并具备核酸检测能力;各县区感染性病房楼或感染性疾病科正在加快建设;完成40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国医堂)建设,实现国医堂建设全覆盖。加快补齐公共卫生现代化信息系统短板,在全省率先实现疫苗信息全程电子追溯,市疾控中心被确定为全国首批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化市级试点单位。加快补齐公共卫生人才队伍短板,为全市6家疾控中心招录公共卫生、检验等紧缺专业人才37名,通过“双百引才”引进高层次人才12名。全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建设推进顺利。

 

  向构建湿地保护与城市建设融合发展机制发力。针对城市发展面临的生态安全及管理运行问题,实施“湿地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统筹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城市更新,扎实推进北二路沿线及金湖银河片区综合开发、东八路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项目,打造“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湿地在城中、城在湿地中”的城市风貌;抓住全省补水利基础设施短板的机遇,着眼于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内涝、河道行洪不畅等问题,推进实施总投资129亿元的227项工程,目前小清河防洪综合治理工程已完成主体工程,总蓄洪能力4000万方的天鹅湖蓄滞洪工程已达到蓄滞洪水条件。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进入新时代、立足新起点,面对全面深化改革征程上的诸多荆棘与挑战,未来,东营将进一步坚定改革决心,增强发展信心,凝聚改革合力,在更高起点上奋力开创新时代东营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努力交出一份更加精彩的东营改革“答卷”。

    如果您有好的新闻线索欢迎拨打鲁中网新闻热线0533-5355377,或关注鲁中网小鲁哥微信公众平台(lznewscn)发送。线索奖由硅元瓷器赞助,最低50元,上不封顶!硅元瓷器,“第一国窑”,走进中南海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