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清扫一年的灰尘,春节其实是一个劳动节

来源:鲁中网-鲁中晨报

2018-02-08 08:10:00


  

  索镇大集就在乌河边上,每次赶集时,人流伴着乌河的水缓缓向前。

  

  记者爬上一架竹梯,窑货栏子的货品尽收眼底。

  

  许多老人买东西还是愿意到窑货栏子来逛逛。

  

  铁制和竹制的耙子静静地摆放在窑货栏子的角落。

  

  窑货栏子一条过道的地上摆满了各种砂锅。

  

  店面、货物、柜台、桌子……在保留了许多旧时模样的同时,窑货栏子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比如采取了现代化的移动支付方式。

  文/图记者 王兵 李波

  二十四,扫房子。明天也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大扫除日。这天如果出门赶集,一定会买来扫帚、簸箕、拖把等清洁用品。家里老人会烧上一锅开水,泡化了火碱,拉开一副要把家里家外拾掇个干净的架势。

  桓台有个索镇大集,是四九集,就在明天。这个大集上有个叫窑货栏子的老店,这家老店成立于1953年,至今已经65年,当时隶属于索镇供销社。现在的老板娘程玉花承包这里七八年了,别看这个地方不起眼,这可是一个新华社和人民日报都曾经报道过的杂货铺子。

  在桓台当地人看来,窑货栏子是个地标性的建筑。1月29日,记者初来乍到,不熟悉地方,站在桓台大街上一打听,窑货栏子在哪儿?只要是当地人,没有不知道的。但凡是窑里烧制出来的,一般称为窑货应该就没有错,不过,有时候窑货也特指砂锅、瓦罐之类。店名叫窑货栏子,也是因为当年主打卖窑货之类商品。现在窑货栏子可不光是瓷盆瓦罐,基本上成了杂货铺子,有人粗略估计这里的商品得有上万种,袖珍的酒盅、庞大的竹梯、古老的斗笠、时髦的茶道杯、几近绝迹的担杖钩子、日常离不开的茶壶茶碗……这些在窑货栏子里都能找到。

  在这里,不买东西都感到很享受,会有一瞬间,你看见这些穿蓝布大褂的师傅们倒转了乾坤,将时间拨回了几十年前。

  那还是上世纪80年代,老百姓忙了一天工作回到家,看看房子也没扫,窗户也没擦,没有一个心情好的。也就放了假的孩子们没来由地高兴。就连下班买回来的鸡毛掸子也要拿着玩个不停——不过,这个东西过一阵子有可能就变成家法了。

  家里通常是用鸡毛掸子清扫虚棚的。说起这个虚棚来,很多年轻人可能就不知道是什么了。以前老百姓都住平房,为了防止屋顶落尘,家里会用秸秆扎起架子,吊在房梁下面,然后用花纸或报纸糊上,做成一个天花板。到了过年,有时会把虚棚重新糊上一层,有时也只用鸡毛掸子清扫一下。这时候会用报纸折成帽子戴在头上,防止落尘把头发弄得太脏,洗起头来浪费肥皂。这样怪里怪气的帽子让孩子们感到十分新奇,大家常常带着这种帽子去院子里玩打仗的游戏,一顶纸帽子也能让年味加深一层。

  扫完虚棚,再擦洗门窗、桌椅,最后是刷洗餐具,只有过年才会用到的大鱼盘拿出来,只有做酥锅才用的大瓷盆子也拿出来,还有精致的糖盘和果盘,要洗到发亮,这样才好盛上瓜子和糖果,等大年初一别人来拜年,会赢得一句赞美:你们家这果盘真是好看。这几天要把一年来家里积攒的灰尘全部扫荡出门,趁着大好太阳,把门窗打开,被褥晒出去,家里亮堂干净,空气中也带着一股令人高兴的新鲜味道。

  春节就是要除旧迎新,用一年来最后的一场劳累,赶走所有的灰尘,实际上也有忘记所有烦恼,重新开始新生活的意思。将烦恼与灰尘扫去,这是一种生活智慧,我们知道大部分开心与不开心,全在于人的一念之间,有些现实,是我们芸芸众生无法改变的,总不能愁苦至死,但可以让生活发生一点改变,比如像这样,在过年之前,来一次家里和心里的大扫除。

  就像“断离舍”的生活——身边的杂物越堆越多,却怎么都丢不掉,因为“舍不得”“好可惜”;想把屋子收拾干净却迟迟不肯行动,因为收拾“很麻烦”“费时间”……

  春节是个劳动节,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浅浅尝试“断离舍”的生活。

    如果您有好的新闻线索欢迎拨打鲁中网新闻热线0533-5355377,或关注鲁中网小鲁哥微信公众平台(lznewscn)发送。线索奖由硅元瓷器赞助,最低50元,上不封顶!硅元瓷器,“第一国窑”,走进中南海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