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
2020-12-10 09:07:11
春天,枝头的香椿芽是火红的颜色。
这些香椿芽都是今年春天采摘的,一直保存在冷库里。
穿上防护服,用五步洗手法严格洗手、消毒……记者把自己“武装”得严严实实,这不是要进入方舱医院,而是要进入香椿加工无菌车间。
被称为“齐鲁大菜”的香椿芽弥漫着醇厚的香气,它们在无菌车间里将被罐装,并被送到我国台湾。“齐鲁大菜”的故事,还要从2006年的一次“奇遇”开始说起。
一名台湾客商的“奇遇”
“2006年,淄博商厦集团领导要求我们想办法参加广交会,要让淄博的张庄香椿走向更广阔的市场。”12月2日,淄博远方有机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时桂英告诉记者,当时接到领导安排的这个任务后,她感觉有些棘手——当时广交会炙手可热,展位不但价格不菲,而且非常稀缺。
这可到哪里去协调呢?最关键的问题是,时桂英没有把握,就算找到展位,会有客商认可张庄香椿吗?能有销路吗?
“当时,我们跟临沂的一家公司共同使用了一个展位,这个展位的价格我们要承担3.5万元。”时桂英告诉记者,远方食品参展的产品既有全国首家认证的“香椿芽”“椿芽咸菜”“有机小米”“有机红小豆”“山鸡蛋”,还有山花椒、山杏仁等。
这样的展位价格记者感到非常吃惊——这得卖多少香椿,才能卖出展位费来?
很显然,淄博商厦的决策者并没有这样来计算眼前的利润,他们把目光投向了更长远的目标。
“我记得参加广交会的第一天,来了一位姓林的台湾客商。他看到我们展位上的香椿芽之后,非常惊讶,连声说,没想到,没想到,你们这里竟然有这么好的香椿芽!”时桂英想起当年的场景面露微笑。
这位台湾客商名叫林亮,是台湾鸿祥食品的老板。他问时桂英,这种香椿芽多不多?
“当时我就跟他说,我们淄博漫山遍野都是这样的香椿树。林总认为我吹牛,非要跟着我们回山东来瞧一瞧。”时桂英带着这位台湾贵客回到淄川梨峪口村的香椿种植基地,林亮一看大为惊叹,用手揉搓了一下香椿叶,香气浓郁,立即拍板订货。
林亮提出的是一次订购20吨香椿芽产品。这么大的数量,连时桂英也惊讶了。
“我当时一咬牙,跟他说,没问题,一定保证供货。”时桂英夸下的这个海口,也为淄川区张庄香椿找到了一条长久可靠的销路。从此,他们展开了长达十余年的合作。
借此,张庄香椿也从淄博的深山走向了世界各地。
一棵“齐鲁大菜”的思乡情
“我的亲戚是厦门人,他们那边不吃生蒜,香椿更是不认。我对亲戚说,这香椿芽在山东叫‘齐鲁大菜’,可是能上筵席的。”时桂英将香椿咸菜凉拌之后,一群南方亲戚吃得非常开心。
“齐鲁大菜”是时桂英给香椿芽的命名,但是香椿芽的确也能当得起这个称号。
“这就是说,南方人其实是不吃香椿的,台湾客商林亮怎么会一次就订购20吨呢?他买回去做什么?”记者感到有些不可思议。
“是啊,开始我也有这个疑问。后来我才知道,香椿树在南方长得并不好,比咱们山东的要少,而且香椿芽的味道,也没咱们这里的醇正。”时桂英告诉记者,林亮开了一个食品公司,他们将香椿芽放到了方便面的调料包里,还用来做火锅底料。他们开发出了很多香椿芽的深加工产品,因此需求量巨大。
“台湾的林总,当时只有50多岁,从来没有吃过咱们地道的张庄香椿。所以,第一次在广交会上品尝到香椿芽之后,他惊叹连连。”时桂英告诉记者。
“林总没有把香椿芽看做普通的蔬菜,他在这棵香椿芽里寄托了太多的感情。”时桂英说,香椿芽里面有梦中妈妈的味道。正是如此,香椿芽在台湾一直畅销不衰。
品牌建设带来发展机遇
“我们远方牌有机食品是全国百佳知名农产品品牌,也是首批山东省知名农产品企业品牌。张庄香椿在2009年获得了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去年,还被认定为淄博市首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淄博远方有机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樊东波告诉记者,梨峪口村附近几个村地理位置偏僻,山里生长着各种天然的林果,尤其是野生香椿树特别多。每到春季,满山的香椿嫩芽成了山村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但现实情况是,山里的老百姓守着这么多的香椿芽,却发愁卖不出去。
2005年8月,淄博商厦与张庄乡政府、梨峪口村签订了5000亩荒山承包合作协议,成立远方有机食品公司和摘星山旅游开发公司,与乡政府共同确立了生态建设、有机基地建设、乡村旅游、就业扶贫、新农村示范五大帮扶愿景,实行村企“联姻”,推行“公司+基地+农户+超市”的经营模式,解决当地村民销售农产品附加值低的问题,助力乡村振兴事业。“我们来到梨峪口村之后,集团领导指示,农业不是赚钱的行业,哪怕用10年时间,我们先把品牌做起来,帮着将山区老百姓手里的农产品卖出去。”樊东波告诉记者,看到村里老百姓因为信息闭塞、交通不畅,种植的农产品销售不出去,淄博商厦决定在淄川区梨峪口村投资建设食品加工厂,同时聘请中国农业大学专家教授提供现场技术指导,把本村及周边村庄老百姓世世代代种植的香椿芽、小麦、杂粮等附加值低的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将深山里的优质农产品推广销售出去。
“我们这里的香椿芽是火红的颜色,焯水之后就会变得碧绿,叫做红油香椿。口感又鲜又嫩,口味最为醇正,没有一丝邪味儿。我们村有句老话,叫做‘常吃香椿不长病’。”梨峪口村村民陈玉花告诉记者,以前村民们采摘香椿之后,还要捆扎打包,而且经常遭遇小贩压价收购,自从淄博商厦来了之后,上述情况再也没有出现过,“我们种植香椿芽的收入比以前翻了一倍。”
如何留住故乡春天的味道
中国人吃香椿芽的历史由来已久,民间有种说法叫做“吃春”。香椿芽走上餐桌,据考证最早始于唐代,在宋代被正式确认。北宋魏国公苏颂在其所著的《本草图经》中写道:“椿木实,而叶香,可啖。”这是最早的食用香椿芽的记载。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这样记载香椿:“嫩芽瀹食,消风去毒。”瀹,就是煮的意思。明代徐光启所著的《农政全书》甚至将香椿当做饥荒时期的救饥植物载入其中。但是,新鲜的香椿芽却不好保存。
“我们一直在开发新技术——如何最大限度保留新鲜香椿芽的味道。”时桂英告诉记者,有一次他们接到一位台湾客商的电话,询问是否提供脱水香椿芽,“以前从未听说过脱水香椿芽的事,但公司经过讨论后,大家认为这里面一定孕育着某种商机。”
众所周知,在对嫩叶采摘后,香椿树便没有了任何利用价值。现在,居然有人要“老椿树叶”,如果能抓住这个机会,农民致富岂不又多了一条途径。
放下电话后,时桂英等人立即开始联系香椿芽脱水的方法。但与全省能进行蔬菜脱水业务的地方联系过后,大部分单位都回复说:“从未做过香椿芽脱水,不敢接这个活。”最后经过反复做工作,安丘的一家企业才答复说试试看。
得到这个消息,公司立刻采摘了部分样品委托他们试验。试验后,公司把成品寄给台商,对方非常满意。同年6月,办理完相关手续后,首批4吨脱水椿芽成功发往台湾。“这是山东省首批出口台湾的脱水香椿芽。1吨的脱水香椿芽,需要10吨的香椿鲜叶作为原料,这样的话香椿销量又加大了。能够做成这笔业务,我们非常自豪。”时桂英告诉记者,2006年后一直到现在,公司每年都会参加广交会。通过广交会这一平台,公司成功将开发出的有机香椿咸菜、有机香椿酱瓶装系列产品、速冻香椿原浆、有机石磨面粉、有机石磨全麦面粉系列产品、有机小杂粮等“远方牌”有机食品打开了国内外市场。
“广交会是一扇窗,给我们打开了一个前景广阔的市场。”时桂英说。目前,凭借淄博商厦集团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强势的销售平台,公司开发的有机产品已经远销北京、上海、广州、大连、青岛、台湾等地。
通过品牌建设致富一方百姓
过去,梨峪口附近几个村的生产种植模式比较原始,村民对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更是一片空白,这让老百姓一年到头也赚不了几个钱。和远方有机食品村企“联姻”的新发展模式——村民搞种植、重生产,企业精加工、找市场的发展思路,将隐藏在大山深处的生态资源有效开发利用。
“普通的电磨每分钟2000多转,造成的热量非常高,在生产加工中,很容易造成小麦的营养成分流失。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石磨,每分钟的转速只有600多转,加工温度很低,最大限度保留了小麦中的营养成分。”在远方食品加工厂内,徐建余厂长告诉记者,他们鼓励村民进行生态种植,并签订相关协议,这样的农作物经过加工后价格翻了几倍,大大增加了村民们的农产品收益。
如今,梨峪口村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了种植有机食品的行列,还带动了周边村镇的农产品种植业,可以说为周边村庄的众多村民找到了一条致富路。
“远方有机食品的发展富裕了周边村民,广大村民的积极参与更为远方有机食品的发展壮大奠定了良好基础,形成了政府、农户、企业多方受益的良性发展格局。”樊东波告诉记者,如今“远方”有机食品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
“区域公用品牌是一块金字招牌,拥有了它,张庄香椿将由此翻开新的一页。”时桂英告诉记者,今后,他们将继续服务当地百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延长产业链,提高科研水平,宣传好、保护好、利用好、发展好来之不易的农产品知名品牌,使“远方牌有机食品”成为淄博的名优特产,成为在全国叫得响、能真正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的名牌。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波 通讯员 李克聪 侯丽丽
最新新闻请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关注鲁中网微信(lznewscn)
新闻热线0533-5355377,线索奖最低50元,上不封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