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连续召开多场新闻发布会,对很多网友关心的疫情防控科普问题进行了解答,一起来看。
2020-03-0706:53中国科研攻关助力新冠肺炎疫情“可诊、可治、可防”
视频:国家卫健委:部分疫苗有望4月进入临床或应急使用来源:中国新闻网
(抗击新冠肺炎)中国科研攻关助力新冠肺炎疫情“可诊、可治、可防”
中新社北京3月6日电 题:中国科研攻关助力新冠肺炎疫情“可诊、可治、可防”
中新社记者 李纯
十余个部门组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聚焦五大主攻方向、9个工作专班挂图作战、42个国家应急项目先后部署……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中国抗击疫情的科研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在6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吴远彬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可诊、可治、可防的态势基本形成。
“可诊”怎么诊?
试剂盒批准上市、检测“假阴性”、“22分钟出结果”……疫情发生以来,试剂检测的准确、便捷一直是社会公众关注的话题之一。据吴远彬介绍,已有14个检测产品获批并应用于临床,整体检测水平显著提高,能满足中国国内诊断检测的需求。
据悉,最近两周内就有7款检测试剂通过国家药监局应急审批,正式用于临床。中国工程院院士程京介绍说,其中一款核酸检测试剂盒一次能对6种呼吸道病毒进行快速检测,不仅检测速度更快,也能帮助临床医务人员更好地进行鉴别诊断。
“经过改革开放这几十年,我们检测疾病的技术储备方面有了相当雄厚的积累。”这位院士说:“所以我们有信心,靠我们自己研发的试剂完全可以完成所需要的工作。”
即便如此,科研工作者仍未停止对检测试剂的攻关与完善。当天的发布会还透露,在前期针对以PCR为主的核酸试剂研发后,科研攻关组近期又部署了一批研发项目,包括核酸、抗原、抗体检测三个方面,现已陆续启动。
“可治”如何治?
突如其来的新发传染病疫情让“有病治病”这句俗语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如何使新冠肺炎“可治”?筛选研发药物、探索治疗方式自然是重中之重。
吴远彬表示,科研攻关的一批药物和救治技术已在疾病救治中得到扩大应用,磷酸氯喹、托珠单抗、中医药有关方剂和注射液等一批推荐药物以及康复者血浆等治疗方法,已经纳入新冠肺炎的诊疗方案。
在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孙燕荣的介绍中,上述成果仅是药物研发工作的第一阶段。在当前已经进入的第二阶段中,科研攻关组细致梳理前期取得成果,以患者为中心、以武汉为重点,大力推进研发成果在武汉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康复者血浆治疗、干细胞治疗、单克隆抗体、人工肝……与疫情初期相比,已经用于临床或正在进行研究的新冠肺炎救治方法明显增多。尽最大努力挽救患者生命,既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亦是疫情之下加紧开展科研攻关的题中应有之意。
“可防”怎样防?
“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技发展中心主任郑忠伟在发布会上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科研攻关组专门设立疫苗研发专班,在全国范围内筛选了第一批八家机构,沿着五条技术路线推进疫苗攻关工作。
他透露称,目前的五条技术路线都在按照预期稳步推进。“估计在4月份,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部分疫苗有望进入临床研究或者应急使用。”
作为用于健康人的特殊产品,疫苗对疫情防控至关重要,对安全性的要求也摆在首位。有舆论担心,在当前的应急体制下,疫苗研发的安全性能否得到保障。
对此,郑忠伟手举一张展板介绍说,从毒株优选到产品注册,疫苗研发大致要经历十个过程。所有研究过程都有非常严格的标准与规范,保证临床研究及生产环节的安全性、有效性。
他还表示,疫苗研发过程中,中国的研究单位和有关专家保持与世界卫生组织有关实验室的联系,共同探讨这一新病毒的疫苗标准。所有的研发流程都是在法律框架下,科学、规范、按技术要求推进的。“我们努力的方向就是在保证安全有效的前提下,使我国的新冠肺炎疫苗早日成功上市。”(完) 【编辑:于晓】
2020-03-0607:24专家解读新冠肺炎第七版诊疗方案—— 持续改进 发挥中医药优势3月3日,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以下简称“第七版诊疗方案”)。通知要求,有关医疗机构要在医疗救治工作中积极发挥中医药作用,加强中西医结合,完善中西医联合会诊制度,促进医疗救治取得良好效果。第七版诊疗方案的中医药疗法有哪些改进,对于救治患者有哪些效果?本报记者专访了国家中医医疗救治专家组副组长、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
“相对于第六版诊疗方案,第七版的中医药疗法整体上改变不大,主要在危重症患者救治方面进行了修订和改善。”刘清泉介绍,这段时间以来,专家组经过研究,将救治方法和药物更加细化,把重点放在如何降低危重症患者的病亡率上。
“我们提出了更多的药物治疗方法,希望医生在查房救治的过程中,针对患者进行更加个性化的治疗。”刘清泉说,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不同的患者之间病情不一样。第七版诊疗方案的中医药治疗部分只是给医护人员提供了一个可供更多选择的原则性的方案,保障他们在具体诊治患者的过程中有更多的选择空间。
武汉的危重症患者很多都使用了呼吸机,如何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减少使用呼吸机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反应,让呼吸机能达到最好的状态,这是刘清泉和其他专家组成员一直在研究解决的问题。“第七版诊疗方案,也增加了中医药支持呼吸机治疗的方案。”刘清泉说。
“新冠肺炎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一个新发病。第七版诊疗方案对于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做出了更科学的规定。”刘清泉表示,中成药临床使用说明书中的规定使用剂量在实际救治的过程中可能不一定适用所有的患者,需要医生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和病情进行判断。第七版诊疗方案更加注重中药注射剂在危重症患者救治过程中的使用。
“第七版诊疗方案中针对危重症患者中医药治疗方案是专家组成员经过长时间跟踪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形成的经验。”刘清泉介绍,特别是近20天以来,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成立了中西医协同救助专家组,对武汉市各个定点医院的重症病房、ICU进行了巡诊、会诊、查房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危重症患者病情和治疗的认识更加深刻。”刘清泉说。
刘清泉表示,第七版诊疗方案整体上是对第六版的改进,对于广大医护人员救治新冠肺炎患者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接下来,专家组会不断总结在救治患者过程中的有益经验,持续改进诊疗方案,“是否会推出新的诊疗方案要根据疫情的形势来确定。”
《 人民日报 》( 2020年03月06日 12 版)
2020-03-0507:17注意粪尿污染 新增血清学检测——详解第七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新华社北京3月4日电 题:注意粪尿污染 新增血清学检测——详解第七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
新华社记者屈婷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4日发布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相比第六版,这一最新“国家版”诊疗方案在传播途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等多个方面作出修改和完善。
提示境外输入风险
第七版诊疗方案在前言部分,增加了以下表述:“通过采取一系列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措施,我国境内疫情上升的势头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大多数省份疫情缓解,但境外的发病人数则呈上升态势。”
前言指出,对新冠肺炎的临床表现、病理认识持续深入,诊疗经验不断积累,修订方案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该病的早诊早治,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最大可能避免医院感染,同时也要注意境外输入性病例导致的传播和扩散”。
传播途径应注意粪尿污染
在备受关注的病毒传播途径上,第七版诊疗方案新增:“由于在粪便及尿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应注意粪便及尿对环境污染造成气溶胶或接触传播。”此外,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依然是主要传播途径,特殊情况下也存在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新增尸检和穿刺组织病理观察结果
第七版诊疗方案新增了“目前有限的尸检和穿刺组织病理观察结果”。具体是按照大体观、镜下观,分别对肺脏、脾脏及肺门淋巴结、心脏和血管、肝脏和胆囊、肾脏、脑组织、肾上腺、食管、胃和肠管等器官进行了描述。
结果显示,新冠肺炎造成的病理改变以肺脏和免疫系统损害为主,其他脏器因基础病不同而不同,多为继发性损害。
增加血清学检测
在实践的基础上,一些新的检测手段得到认可。在此前核酸检测、病毒基因测序之外,第七版诊疗方案新增了血清学检测的手段,即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多在发病3-5天后阳性,IgG抗体滴度恢复期较急性期有4倍及以上增高。
此外,在病原学检测上,第七版诊疗方案删除“为提高核酸检测阳性率,建议尽可能留取痰液,实施气管插管患者采集下呼吸道分泌物”,增加“采用RT-PCR或/和NGS方法”进行核酸检测,同时强调“检测下呼吸道标本(痰或气道抽取物)更加准确”。
对孕产妇、儿童临床表现认识更深入
第七版诊疗方案对孕产妇、儿童临床表现认识更深入。一是增加对孕产妇和儿童的临床表现描述,比如“孕产妇临床过程与同龄患者接近”;“部分儿童及新生儿病例症状可不典型,表现为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或仅表现为精神弱、呼吸急促”等。
此外,成人的重型标准没有变化,增加儿童重型标准,具体为:出现气促,除外发热和哭闹的影响;静息状态下氧饱和度≤92%;辅助呼吸,发绀,间歇性呼吸暂停;出现嗜睡、惊厥等。
增加“重型、危重型临床预警指标”
为促进诊疗关口前移,尽可能减少轻症转为重症,第七版诊疗方案按照成人和儿童,分别增加“重型、危重型临床预警指标”。
对于成人,临床预警指标为: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性下降;外周血炎症因子如IL-6、C-反应蛋白进行性上升;乳酸进行性升高;肺内病变在短期内迅速进展。
对于儿童,临床预警指标为:呼吸频率增快;精神反应差、嗜睡;乳酸进行性升高;影像学显示双侧或多肺叶浸润、胸腔积液或短期内病变快速进展者;3月龄以下的婴儿或有基础疾病(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呼吸道畸形、异常血红蛋白、重度营养不良等)、有免疫缺陷或低下(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
增加“托珠单抗”用于免疫治疗
第七版诊疗方案在治疗方面,作出不少更有针对性的修改。比如,在重型、危重型病例的治疗上,根据新的病理观察发现气道内可见黏液及黏液栓形成,因此在有创机械通气中,增加“根据气道分泌物情况,选择密闭式吸痰,必要时行支气管镜检查采取相应治疗”,以改善通气。
在重型、危重型病例的治疗上,还增加“托珠单抗”用于免疫治疗,适应证为“双肺广泛病变者及重型患者,且实验室检测IL-6水平升高者”。方案还给出了具体用法、用量,提示注意过敏反应,有结核等活动性感染者禁用。
此外,第七版诊疗方案进一步严格了疑似病例排除的标准,并将最后一部分的“解除隔离标准”改为“出院标准和出院后注意事项”。
2020-03-0406:36紫外线灯杀毒误伤眼,混用消毒剂竟“放毒”,专家提醒—— 当心消毒不当误伤健康专家访谈
□ 本报记者 李振
疫情期间,无论是单位、企业还是家庭居室,开展环境消毒的频率大大增加。但在实际消杀操作中,不少地方也出现了紫外线消毒误伤眼,消毒剂混用杀毒变“放毒”等意外情况。就规范开展消毒等话题,3月3日,记者采访省疾控中心环境卫生监测评价所所长杨彬。
“疫情期间常用的消毒剂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次氯酸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84消毒剂,一类是酒精。”杨彬介绍。84消毒剂中的次氯酸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产生次氯酸从而发挥消毒作用。酒精能够杀灭具有包膜结构的病毒,因此对包膜结构的新冠病毒有灭活作用。专家提醒,消灭新冠病毒最好使用浓度为75%的酒精。浓度过高,会使接触的蛋白质迅速凝结,在病毒表面形成一层起保护作用的硬膜,防止酒精进一步渗入杀毒。而浓度过低,又不足以杀死病毒。
既然酒精和84消毒剂单独使用都可以消毒,那二者混合起来,杀毒能力会不会更强?“并非如此。”杨彬表示。酒精和84消毒剂混合使用,其各自含有的乙醇和次氯酸钠会被反应掉,降低消毒效果,此外二者混合后还可能产生有机氯化物,危害健康,因此不应将酒精和84消毒剂混用。84消毒剂也不能与酸性的消毒剂、清洁剂同时使用,比如洁厕灵。专家介绍,洁厕灵的主要成分是盐酸,盐酸与次氯酸钠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氯气。氯气是一种刺激并损坏呼吸道的气体,大量吸入的话,会使人咳嗽、呼吸困难,浓度过高甚至可能致人死亡。
“使用任何一种消毒剂前,都必须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依据实际用途按使用说明书配制相应浓度的消毒剂。”杨彬表示。消毒剂的浓度、用量、消毒时间等都要严格按照说明使用。使用84消毒剂时应戴好手套和口罩,避免直接接触。在清洗一般物体表面时,与水的配比为1:100,消毒时间约为20分钟。另外,84消毒液的残留会对人们的身体产生一定的危害,所以使用84消毒液对餐具、茶具、厨房案板、儿童的塑料玩具等用品消毒之后,一定要反复多次用清水进行冲洗。酒精主要用于手和皮肤消毒,也可用于较小物体表面的消毒。使用酒精杀毒一定要远离火源,防止遇火引发火灾。
消毒剂要规范储存。杨彬表示,84消毒剂本身具有挥发性,需要密封储存,放置于通风且儿童不宜接触到的地方。如果使用饮料瓶来调配84消毒剂,注意一定要在瓶身做好标志,避免儿童接触。配好的消毒剂一次用不完,也不要存留。“84消毒剂放置一段时间后,有效成分减少,消毒能力减弱,要用多少配多少,不要提前配好。”杨彬说。
对于紫外线灯杀毒,专家表示,对新冠病毒确实具有消毒作用,但在操作中一定要注意个人防护。“长时间暴露在紫外线下,皮肤和眼睛会受到损害,因此使用紫外线灯杀毒时,人不要待在室内,进出房间时要覆盖好皮肤,戴上眼镜进行防护。”杨彬说。紫外线灯杀毒的时间不需过长,一般居家消毒30分钟即可。
2020-03-0307:12中国疾控中心消毒学首席专家张流波谈公交出行防护 戴口罩第一条 手卫生最关键(服务窗)●公交出行最好错峰,携带消毒和防护用品
●尽量避免接触公共物品或公共接触部位
●选择空气流通位置,如允许可打开窗户
“公共交通工具感染风险,从低到高的顺序是共享单车、出租车、公交和地铁。”中国疾控中心消毒学首席专家张流波说,公共交通出行,戴口罩第一条,手卫生最关键。
“乘坐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要自行健康检测,若出现新冠肺炎的可疑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不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张流波说。
乘坐公交地铁,最好错峰出行,同时携带好消毒和个人防护用品。在排队时,乘客之间要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如果做不到,尽量避免面对面。不确定手清洁时,不要揉眼睛、鼻子,不要摸口罩外层。
张流波提醒,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尽量避免接触公共物品或公共接触部位。如果接触,最好全程佩戴手套,一直到目的地再摘下来。摘掉手套马上去洗手,用含有酒精的手消毒剂、肥皂都可以,洗完手后用纸擦干。无需戴医用手套,只要是干燥且不露手指的手套就可以。如果没有戴手套,下车后又无法洗手,最好用手消毒剂进行手卫生。常用手消毒剂含醇,挥发快,杀菌效果好。如果有人对酒精过敏,也可使用无醇的手消毒剂。如果没有手消毒剂,用清毒湿巾擦一擦也可以。
在地铁站内使用公共卫生间,如果接触拉手,可用消毒纸巾擦拭。大小便后,要用洗手液或香皂洗手,用流动的水冲洗。
乘坐地铁或公交,最好选择空气流通的位置。公交车如果允许的话,可选择打开窗户。打喷嚏咳嗽时戴口罩或者用手肘遮挡自己的口鼻。还要主动记下自己的行程,万一出现不舒服,主动报告行程。
乘坐出租车,全程佩戴口罩,上车前可用消毒湿巾擦拭车门把手,避免用手接触车内物品,减少与司机交流,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或采用肘臂遮挡。在外界气温、行驶速度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关闭车内空调,开窗通风。下车后要用免洗手消毒剂洗手。
骑行共享单车,戴口罩,戴手套。如果没戴手套,可用消毒纸巾对手接触的车把等部位进行擦拭。骑行结束后,同样要做好手部卫生。
《 人民日报 》( 2020年03月03日 13 版)
2020-03-0206:44联合专家考察组:“非药物干预措施”显示强大作用2月16日至24日,中国-世卫组织联合考察组的25位专家用了9天的时间,分别到了北京、湖北、广东、四川这四个省份考察,并最终形成联合的考察报告,考察报告也在2月29日正式发布。这个国际防控阶段性报告涉及了哪些内容?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冠肺炎联合专家考察组中方组长、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处置工作专家组组长梁万年为您解读。
Q:报告提出对中国的建议中提到,先复工返程、再复学,要分阶段。未来会根据什么样的指标变化来具体安排?
A:我们对病毒还有很多未知,这个疾病还有一些隐性感染者,想把传染源完全控制是有相当难度的。国外疫情爆发扩散阶段,如何防止疫情从国外输入又是我们面临的问题,复工、复产和复学会导致人口的流动和聚集,所以复工和防控需要我们更有针对性地分区分类施策,以县为单位,分为高、中、低三个风险区,有一些地方按照人群和工作场所进行更精细分类,主要指标有三个,第一个是疾病的现状和流行态势,第二个是新发病人数当中有多少是掌控之中的,复工之后有没有聚集性疫情,有没有社区的传播。更重要的是,我们是不是做好了相应的准备,防控措施到人到岗,包括物资的准备,要综合研判。
Q:报告中,大篇幅提到了“非药物干预措施”,如何理解?作用如何?
A:“非药物干预措施”就是社会干预,包括隔离,传染源的管理,包括老百姓的动员、增加社交距离等,这些措施显示了强大的作用。
这个图是发病曲线图,本来的趋势是一直向上的,从理论上来说,没有特效药或者疫苗,人群普遍易感,但是达到高峰之后掉头往下,呈持续性下降,这一定是有措施起作用了,这个措施就是“非药物干预措施”。这个图说明了这个病是可控的,中国采取的果断措施改变了疾病的流行过程,为世界防控疾病筑起防线争取了时间,也提示其他国家不要犹豫,这样做就可以阻断疾病的进程,增强世界各国的信心。
2020-03-0108:27出院患者如何在家中进行康复治疗?专家:能站少坐 能坐少躺2月29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冠肺炎治疗与患者康复有关情况。针对出院患者如何在家中进行康复治疗,中日友好医院康复科主任谢欲晓强调,能够站我们就少坐,能够坐我们就少躺,如果是躺着我们也要争取多翻身。
中日友好医院康复科主任 谢欲晓:如何在家中进行自我的康复治疗?在疫情期间不方便到医院的患者,首先最重要的是保证不要完全地卧床,在家里有限的空间尽量主动活动,能走至少我们可以采取踏步练习,能够站我们就少坐、能够坐我们就少躺,如果是躺着我们也要争取多翻身。
2020-02-2906:42疫情形势向好背后,这几点需特别警惕!疫情形势向好背后,这几点需特别警惕!
全国日新增确诊病例整体维持下降态势,湖北以外新增病例降到个位数,累计治愈出院病例超过3.6万……
一个多月鏖战后,疫情向好态势越来越鼓舞人心,然而这背后还应保持时刻警惕。
2月27日晚,来自云南的务工人员抵达广州南站。 程景伟 摄
警惕反弹:
复工复产可能导致聚集性疫情
经济社会不能长时间停摆,复工复产成为眼下中国社会的关键词。
春节过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逐步提高。其中,山东、广东、浙江等省份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均超过90%,部分城市已经达到100%。
员工返岗,机器重启,经济“马达”再度轰鸣。
然而,各地在抢时间、拼速度的同时,不得不看到,复工复产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人员流动加大。
这对于一个多月来已经取得的“战果”,无疑是巨大挑战。
北京市朝阳区某单位发生输入性单位聚集性疫情:一名保洁员感染后,又导致同单位10人确诊,判定密切接触者178人。
广州一写字楼中出现确诊病例,导致所在公司全体职工隔离停止办工……
据不完全统计,近期已出现10余起复工后聚集性疫情发生,数百人被隔离。
27日,国家卫健委主任马晓伟主持召开国家卫健委派驻湖北省工作组会议。
对于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会议作出这样的判断:随着复工复产复学和返程等人员流动,疫情反弹风险增高,有关国家确诊新冠肺炎例数增长较快,中国面临疫情输入风险加大,防控形势依然复杂。
从现实来看,不少企事业单位员工来自全国各地,复工后疫情防控的难度加大,若没有做好严密防控,一旦出现问题,代价将更加巨大。
2月11日,成都市高新区吉泰路附近一办公楼,一男子登记、测体温和消毒后进大楼。中新社记者 刘忠俊 摄
警惕漏洞:
各地管控协调还不够严密
近日,武汉刑释确诊人员进京事件引起高度关注。事件被曝光后,各地各级迅速成立多个调查组。
湖北省委书记应勇作出批示:在疫情防控最吃劲的关键阶段,竟发生此类严重违反离汉离鄂通道管控的事件,绝不能允许。
在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的大背景之下,不同等级风险地区如何守好各自阵地,同时加强管控协调,考验着治理能力。
近期,也有不少地区在“松绑”之后变“松懈”:景区复开引来大批游客,民众摘口罩扎堆喝茶,人山人海去赶集……这些“撒欢”的行为,无疑又为疫情扩散提供了可能性。
上述问题曝光后,很快引发了质疑,随后各地也迅速整改,部分相关责任人被追责。
防控关键时期,任何一个漏洞都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后果。因此,现在各地必须坚持“全国一盘棋”,才能确保阶段性成果巩固,防止疫情反弹。
来源:世卫组织官网
警惕输入:
境外病例激增,联防联控势在必行!
中国全力战“疫”的同时,境外激增的确诊病例数字也令人不安。
根据世卫组织发布的全球疫情数据,截至北京时间27日17时,过去24小时全球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185例。
中国境外累计确诊病例达到3664例。此外,中国境外日新增确诊病例已连续第2日超过中国。
再看近邻韩国、日本等国家,其疫情发展速度更是引人担忧。国家间的人员流动就有可能引发境外病例的输入。
这一问题也引起了钟南山的关注,他在最近一次出席的新闻发布会上也发出了提醒。
他强调,目前疫情形势发生了一些变化,国外增长得比国内快,突出的国家是韩国、伊朗和意大利。国外病例很有可能汇入回流感染国内。
“所以我们要加强国际交流,分享经验,一起联防联控。” 钟南山表示。
2月15日,江西省新余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PCR实验室内,检验工作者严格执行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的各项流程。赵春亮 摄
警惕变异:
病毒或与人类长期共存?
更不能忽视的问题,是病毒这个“敌人”的狡猾。
现阶段,虽然在临床药物、检测试剂盒、疫苗等领域的研发或试验上有所进展。但目前仍没有治疗该疾病严格意义上的特效药。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方面近日透露的消息,此前被看好的“瑞德西韦”临床试验结果也要到4月27日才能公布。
在疫苗方面,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曾益新此前介绍,在确保安全有效可及的前提下,估计最快在今年4到5月份可有部分疫苗进入临床试验,或者在特定条件下争取进入应急使用。
但,时间依旧很紧迫。
虽然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26日在日内瓦表示,目前病毒未发生明显变异。但是流行期越长,也就意味着病毒变异的可能性越大。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王辰就曾表示,新冠肺炎与SARS不同。SARS传播性和致病性都很强,很快把宿主杀死然后病毒自身也不容易存活。而新冠肺炎有可能转成慢性疾病,像流感一样与人类共存。对此,从临床诊治和生产生活防范方面都要做好相应准备。
面对这一系列的不确定,
万不可掉以轻心!
作者:张尼
2020-02-2815:02专家:疫情期间切忌用眼过度 先洗手再摸眼大众网·海报新闻上海2月28日讯(记者 闫明清 庄滨滨)疫情当前,“居家”和“线上”是主旋律,看电视、电脑和手机的时间也大大增加,这时该如何保护好我们的眼睛呢?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主任医师邹海东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上作了健康科普提示。
切忌用眼过度。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如玩手机、打游戏等)容易发生“视频终端综合征”,出现眼酸、胀痛,引发或加重干眼症,严重的会发生视力下降、神经衰弱和抵抗力下降等。因此建议成年人看手机和电脑20分钟后,要休息眺望远处至少20秒钟以上。适度的居家锻炼可改善干眼症状。
防控儿童近视。近视没有特效药,家长重视最重要!要严格控制孩子近距离用眼时间,年龄越小,连续用眼时间应越短。阅读、写字时应确保光线适宜,要做到“一拳一尺一寸”。坚持上下午一天两次眼保健操。要注意,做操前一定要认真洗手。在通风防疫的同时,要在早晨、中午、下午的不同时间段,尽量让孩子到阳台、窗口或者自家院子里放松远眺,接触户外自然光,每天“目浴”阳光累计60分钟以上,这才能减少近视的发生。
正确处理异物。居家锻炼或打扫卫生时,有异物(如灰尘、纸屑等)溅入眼内,千万不要用手揉眼睛,应轻闭双眼或稍眨眼,尽量让异物随泪水流出。如有消毒液不慎溅入眼内,不必慌张,应立即用大量纯净水、矿泉水,或者自来水冲洗眼睛至少15分钟。目前本市各家医院都已开通了线上医疗咨询服务,大家有问题可以通过线上咨询眼科医生。
总之,疫情居家时期,提醒大家要牢记:自然光,防近视;多休息,勤做操;先洗手,再摸眼;轻眼病,缓就医;重眼病,马上治。
2020-02-2815:02专家:市民外出时不用戴护目镜 不推荐孩子戴防蓝光眼镜学习大众网·海报新闻上海2月28日讯(记者 闫明清 庄滨滨)在今天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主任医师邹海东表示,医护人员在医院坐诊时可以佩戴护目镜进行防护,普通市民外出时不用佩戴护目镜。此外,不推荐学生学生戴防蓝光眼镜或者使用投影仪学习。
邹海东说,目前,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是新冠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作为眼科专家,还是要强调虽然新冠病毒主要是通过口、鼻粘膜传播,但眼结膜也为粘膜组织,易被病毒侵入,有可能发生病毒性结膜炎,所以大家要养成“勤洗手、正确洗手”的好习惯,千万不要用手尤其是在没有洗手的情况下揉眼睛。
眼结膜又有其“特殊性”,不是直通呼吸道,进入眼结膜的病毒不会直接进入肺部,会先遇到泪液,而泪液本身具有稀释和抗病毒的作用,所以病毒飞沫入眼导致肺部感染可能性还是非常低的。
针对很多家长为在线学习的孩子佩戴防蓝光眼镜、用投影仪替代电视等现象,邹海东认为,防蓝光眼镜设计的初衷是为了减少短波长的光线,包括蓝光对于人视网膜细胞的损伤,主要用于老年性的黄斑变性,对孩子来说,蓝光眼镜是否能减少孩子近视的产生,目前尚未定论。孩子戴了防蓝光眼镜会觉得电脑屏幕偏暗,可能会不自觉地调整亮度,这时带来的损伤仍然是未知的,所以个人不推荐戴防蓝光眼镜去阅读和学习。
此外,相比于电视,孩子使用投影仪进行学习会觉得舒适,但是居家用投影仪必须有大的屏幕,用分辨率高的投影仪的,同时周边的环境要适宜,才能使孩子得到清晰的视觉。“无论是防蓝光眼镜还是投影仪,目前都没有科学的定论,认为这些手段可以减少孩子的近视发生、发展。目前唯一明确的两个途径是:增加户外活动时间,以及减少连续的近距离用眼时间,这样才能减少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2020-02-2807:02新华社广州2月27日电 题:钟南山回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近期热点问题
新华社记者肖思思、丁乐
27日在广州医科大学举办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场新闻通气会上,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就治愈病人检测“复阳”、复工复产中防控关键点等热点问题做出回应。
出院病人“复阳”不代表还会感染 是否传染还要观察
目前,四川、海南、广东等地在对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后随访中发现,个别患者在愈后核酸检测存在“复阳”的现象。怎么看?
钟南山认为,新冠肺炎是新发传染病,还不知道它的过程,目前不能下绝对的定论。但是根据微生物的规律,一般只要患者身体里产生了足够抗体,这病人就不会再感染了。至于肠道粪便里有残余病毒,有可能是残余没排出。但会不会再传染给别人,这还有待观察。
钟南山介绍,新冠肺炎和SARS有区别,除了肺纤维化等共同特点外,突出的特点是小气道里粘液非常多,阻碍了气道通畅。气道不通畅,容易导致继发感染。医疗救治团队正想办法在解决患者缺氧问题,已经有一些新办法在武汉进行了尝试,令患者的呼吸困难有所改善。
复工复产暂未带来疫情高峰 仍需加强防控
复工复产意味着大规模的人员回流,会不会出现疫情高峰?
钟南山认为,因为强有力的干预措施和群防群控的意识,截至目前,并未出现病例数增长的高峰。尽管如此,在复工复产的同时,加强防控也要跟上。
钟南山说,他的团队曾预测,在春节后大规模人员回流可能会出现一个疫情高峰,在人员回流后又出现另一个高峰。但目前27日了,没看见高峰的到来。
“因为现在上下火车、飞机都要检查,大家都非常注意。一旦发现有发热,马上隔离,这就把传染病自然的传播规律完全打断。”钟南山说。
关于加强复工复产后的疫情防控,钟南山有两个建议,一是加强对人员的检测,像富士康这样的人员密集企业,在员工来了一定要接受医疗双检测,一个是核酸检测,一个是IgM检测;二是所有工厂自来水龙头、厕所、下水道必须保持通畅。这样有信心能保证复工复产的安全。
近80%急性传染病来自动物 吃野生动物是陋习
钟南山表示,从过去几十年急性传染病的发生情况来看,近80%都是从动物来的。人和动物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特别是有的地方吃野生动物,一些动物所带的病毒就往往会传给人。
钟南山说,果子狸已明确是SARS病毒很重要的中间贮主。这一次,有些线索指向病毒的源头是蝙蝠,另一个研究发现穿山甲含有高度类似的同源性病毒。“市场上很多野生动物都带有冠状病毒,它们本身不会发病,但吃它们,就会出大问题。”
进入21世纪后,世界已经爆发3次冠状病毒疫情,SARS、MERS、新冠病毒。“现在还不清楚,这个病毒是怎么来的?是不是之前就有的?谁是第一例?以前有没有?我不相信只是穿山甲携带,可能还有别的。”
“滥吃野生动物是人类的陋习。”钟南山认为,很有必要全面禁止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这是一个人类的疾病,不是一个国家的疾病
“疫情首先出现在中国,但不一定发源在中国。”钟南山说,“我们需要与国际更紧密的合作。这是一个人类的疾病,不是一个国家的疾病。” 目前,广州医科大学已经和国外大学加强合作。
在这次疫情防控中,中国的制度优势正在体现。钟南山认为,针对有些国家疫情蔓延较快的情况,钟南山认为中国的机制做法可以参考。“所有急性传染病,首先要控制上游,要做到早发现、早隔离,这是最关键的举措。其次是收治上要到定点医院,集中治疗。”
钟南山说,希望加强国际的合作交流,共同分享成功的经验,比如联防联控机制和早发现、早隔离等。他很愿意与全球及时交流掌握的防控有效方案和治疗方法,这样更加有助于控制疫情。
如果您有好的新闻线索欢迎拨打鲁中网新闻热线0533-5355377,或关注鲁中网小鲁哥微信公众平台(lznewscn)发送。线索奖由硅元瓷器赞助,最低50元,上不封顶!硅元瓷器,“第一国窑”,走进中南海三十年!